孫 杰
改革開放為我國打開了經濟快速增長的大門,但一直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在城鎮和農村的發展上尤為明顯。城鎮地區優先發展,并且國家對此有著良好的資源輸入,其基礎設施建設完備,各種民生所需資源齊全,就業崗位多,進而影響了人口的流入,該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大幅提升。相反,農村地區地理位置偏遠,資源匱乏,人員流動少,人均經濟收入低,所以消費能力也受到極大的限制,在國家實施的財政支出方面,對城鄉的刺激也存在極大差異。所以,本文在這種國內經濟形勢下來研究財政支出對城鎮和鄉村居民消費的影響問
題,并從現實意義出發為促進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推動國民經濟增長提供理論依據與合理化建議。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國家財政支出對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情況,此處選取“財政支出”為解釋變量,記為x,以“城鎮居民消費支出”、“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為被解釋變量,分別記為y1、y2。建立兩個線性模型,分別就財政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及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進行分析。所以,模型假定為:

其中u2、u2為隨機誤差項。
本文以2005—2015年我國財政支出、城鎮居民消費支出、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數據為研究樣本進行分析。
運用Eviews軟件,對2005—2015年數據進行OLS回歸估計得如下結果,其中,財政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回歸結果見圖1。

圖1
所以,模型估計結果為:

財政支出對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回歸結果見圖2。
所以,模型估計結果為:

以上模型估計的結果說明,在假定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財政支出的增加促進了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但這種促進效應存在差異。其中,財政支出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拉動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平均增長1.107個百分點;而財政支出每增長1個百分點只能拉動農村居民消費增長0.69個百分點。所以本文認為,這應歸因于財政支出更加側重于城鎮建設,而對農村建設投入不足,從而進一步影響到農村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

圖2
(1)可決系數檢驗
在財政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回歸中,可決系數R2=0.998867,修正的可決系數R2=0.981349;在財政支出對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回歸中,可決系數R2=0.981349,修正的可決系數R2=0.980367,說明所建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據的擬合度較好,即解釋變量“財政支出”能夠對被解釋變量“城鎮居民消費支出”與“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做出合理的解釋。
(2)F檢驗
在給定顯著水平α=0.05下,通過查F分布表查出自由度為1,n-k=20,即F(1,20)=2.97,在財政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影響的回歸模型中F=16749.19,在財政支出對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影響的回歸模型F=999.7130,由于 F=16749.19>F(1.20)=2.79,F=999.7130>F(1.20)=2.97,所以說明回歸方程顯著,即財政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支出與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均是顯著的。
(3)t檢驗
在給定顯著水平α=0.05下,通過查t分布表查出自由度為n-k=20臨界值tα/2(n-k)=2.086因為由圖1、圖2得x的t統計量分別為129.4187和31.61824,其絕對值均大于ta/2(n-k)=2.086,這說明當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解釋變量“財政支出”分別對被解釋變量“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和“農村居民消費支出”都有顯著影響,且都通過了t檢驗。
從實證的分析結果來看,政府的財政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和農村居民消費均具有促進作用,即財政支出政策的實施使得城鄉居民可供支配收入增加,提高了他們的購買力,促進了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但是由于這種政策的傾向性,對兩者而言這種促進的效果卻大有不同,財政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助力更為明顯。
依據本文的研究結論,在此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以促進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縮小區域間的差異,進一步推動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相關建議如下:
1.努力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經濟的共贏式發展。為了縮小城鄉差距,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各級政府應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經濟發展政策的統一實施,努力做到全民資源信息共享,公共服務共享,真正實現城鄉居民的共同富裕。
2.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財政支出政策,推動對農村的鼓勵式發展。近年來,我國政府提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在落實實施政策的同時要優化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農村的財政支出份額,同時鼓勵農村的生產發展,做到以工業反哺農業,提高農村人民的消費性需求,鼓勵農村的消費性支出,從而促進農村的資金流通,引導他們走向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