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國柱 王樹春 余謐
摘 ?要 現代制造技術實訓教學對于目前培養的人才特別是綜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無論從硬件設備、師資力量,還是學生考核等諸多環節,都要做出適當調整,可以通過制定創新實踐訓練項目、更新制造領域前沿知識、構建監督管理體系、加強實訓課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以便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理論知識多、創新思維豐富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現代制造技術;實訓教學;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9)02-0124-03
1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和不斷進步,作為當今機械制造業的核心技術,現代制造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并被運用到制造業的各個領域,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該技術的運用也是提高制造業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手段。同時,對制造業企業員工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掌握現代制造技術的相關知識成為員工的必備素質。因此,為了適應現代制造發展的需要,基本上所有高等工科院校都開設了現代制造實訓課程,目的是培養出能夠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兩者最佳結合,熟練地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以適應當今現代制造技術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1]。應用型人才最本質的特征是基礎知識比高職高專學生深厚,實踐能力比傳統本科生強[2]。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該建立在大量的實踐基礎之上,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現如今,我國工科類院校培養人才的現狀是:重理論知識而輕實踐能力,學習過程單一,重理論灌輸而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這就導致培養的學生理論知識水平與實踐能力不符,創新能力、思考能力水平低。因此,利用現代制造實訓課程培養出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現代制造實訓過程中,由于該課程涉及的知識多,覆蓋的內容廣,同時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現代制造技術的應用并不常見,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經常遇到不理解的專業術語,理解和認識容易模糊,不能夠達到對某些設備的熟練操作,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1]。因此,要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以及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對實訓教學內容和教學措施進行分析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
2 學校現狀
上海電機學院自1953年建校以來,一直都在積極探索并努力實踐技術教育,致力于培養不同層次的技術人才,特別是在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積累經驗并形成特色。辦學定位上堅持舉辦高等技術教育,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培養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質和健全人格,理論基礎扎實、應用能力突出,能適應工作變化并具有創新素質,在工作現場從事技術應用、技術服務和技術管理,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現場工程師。
工程訓練中心在高校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面向全校大學生的工程實踐教育和創新素質教育基地,主要承擔學生的工程訓練、大學生創新教育、社會服務等工作。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工程訓練教學提高到關乎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來重視。本中心下設的現代制造技術實踐教學科以數控實訓為主,還有特種加工如線切割、電火花、外雕刻、3D打印、激光內雕等實訓內容。學校的實訓教學目前主要處于基礎教學階段,今后應該進一步開設綜合型和創新型的實訓課程。
學校提出“技術立校、應用為本”的教學方針,是為了順應當今工科類學校人才培養由學術型人才向應用型人才的轉變,目的是培養既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備強有力的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多年來,傳統的教育思想并不能適應現階段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在現代制造實訓課程中,教師應該不斷轉變教育理念,教學上堅持改革和創新,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方案、新模式和新途徑不斷進行探索,注重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營造出積極向上、認真思考的學習氛圍;在教育理念上,教學方案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培養出基礎扎實、動手實踐能力強、適應制造業發展、企業滿意的應用型人才。
3總的原則
應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在實訓課程教學中應由傳統的注入式向啟發學生思考的討論式、研究式轉變,從以學科為中心的培養向樹立整體教學觀念轉變,從注重繼承式的教學理念向注重創新型的理念轉變。
重視理論基礎 ?重視理論基礎教育,按照應用型人才發展的需要,合理安排基礎理論知識教育和專業理論知識教育,提高基礎教學質量和建設水平,使學生的基礎知識更加扎實。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充分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3]。
強化實踐能力 ?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宗旨,使人才培養計劃更加科學合理,轉變實踐教學理念,加大實踐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在實訓過程中,適當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踐[4]。
提高綜合素質 ?在現代制造實訓課程中,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責任感、道德感、專業素質為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在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之外,更應構建素質拓展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4 培養目標
應用型人才的特點要求教師應以加強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為目標,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為目的,構建出實踐能力強、理論知識多、創新思維豐富的教學培養體系。為了培養出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現代制造技術實訓課程應著重于以下方向的改革和研究。
實踐能力強 ?現代制造技術實訓課程應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線,科學設計出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使學生的實踐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有所增加;改革實踐教學體系,盡可能多地安排學生親自動手體驗。同時應更新實訓設備,提高相關設備的開放率,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實訓操作。
在實訓課程具體開展中,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想方設法使愛動手的學生更加喜歡動手,使不愛實踐的學生也愛上實踐。在教學方式上更應注意引導學生,對其因材施教,鼓勵和表揚學生實踐成果,這對于學生養成勤動手、愛動手的習慣具有重要作用。寒暑假時期,學校應要求學生到相關生產企業進行實習。按照這種系統性的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可使學生逐漸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理論知識多 ?學校應重視理論基礎教育,按照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建立現代制造技術學習平臺,為學生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加大對現代制造實訓課程的教學改革,提高理論基礎知識教育質量,使學生能夠學到豐富的理論知識。由于現代制造技術課程信息含量大、新知識多,在實訓過程中可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比如通過動畫仿真的手段演示先進的制造工藝。在此情況下,學生不僅可以了解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可以增加感性認識。
創新思維豐富 ?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所制訂的培養方案應增加研究型、討論型、課題型和自主學習型等課程,同時要積極推進講授、討論、作業、實踐、教材、考核等課程教學要素的規范建設。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應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應該積極互動討論,帶著問題學,帶著疑問做。特別是讓學生參與創新型、綜合型的實驗項目,提倡并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實驗項目設計,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進行相關實驗。學生通過參與項目設計,可以在原有的理論基礎上逐漸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5 建立創新機制
應用型高等工科類院校以培養適應現代制造業發展需要的動手能力強、素質高的創新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其課程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使學生有能力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去思考、解決現代制造中的工程問題。因此,現代制造實訓課程應針對當前人才培養狀況和制造企業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改革。
制定創新實踐訓練項目 ?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是從實訓課程中通過自己經常鍛煉獲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布置可以激發學生思考的訓練,即由學生自己根據題目要求,三到四人一組,獨立完成設計方案擬定等一系列工作。
訓練任務應當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和難度,需要小組成員不懈努力,才能共同完成任務。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自行安排分配各自的任務。在完成過程中,學生應熟悉自己的方案、操作、工藝、進程等,并獨立完成任務報告,教師應在學生認真思考并進行大量實驗后給予必要指點。這種激發學生思考創新的訓練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提高實踐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打破被動學習的局面,更使自己的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更新制造領域前沿知識 ?由于現代制造技術的廣泛應用,在現代制造實訓課程教學中,為了學生可以及時了解現代制造的前沿科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現代制造技術的積極性和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與現代制造技術相關的展覽會或學術講座,甚至參觀一些當地的大型現代化制造企業,促使學生對現代制造技術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增加學生感性認識的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5]。通過以上過程,對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積極作用。
構建監督管理體系 ?當前的實訓課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學生上課遲到甚至無故曠課,在實習過程中玩手機而不認真聽課,等等。為了改變學生對實訓課程的態度和引起學生的重視,筆者認為需要建立強有力的監督管理體系,對實習中表現較差、遲到早退、無故曠課及不動手實踐的學生應給予批評并在總分中扣分,對考試不合格的學生應讓其重修,直到合格方可通過;而對實習中表現良好、上課認真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分,以此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加強實訓基礎設施建設 ?實踐教學條件是學生有效率地進行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基本保障。為了使實訓質量有所提升,讓學生對實訓課程越來越感興趣,應該加強實訓設施建設,特別是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使每一位學生都有盡可能多的機會享受實踐過程,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變抽象的知識為形象的內容,達到讓學生能夠多動手、多用腦的目的,提高現代制造實訓課程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6 教學改革建議
在現代制造實訓課程中,先進的教學方法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要條件。為提高教學水平,提出以下幾點教學改革建議:
1)建立符合學校自身特點的創新訓練機制,努力把創新訓練融入現代制造實訓課程中;
2)采用全方位的開放性教學模式,實現理論、實踐和創新緊密結合,開創素質教育新模式[6];
3)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尤其是擺脫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行探討研究,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4)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網絡方式拓寬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6];
5)改革實訓的考核和成績評定方法,積極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充分利用考核使學生達到不斷進取和創新。
7 結語
現代制造技術課程包含了先進制造工藝、現代管理技術、先進生產模式等內容,實訓教學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應讓學生對現代制造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協作互助能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學會傳授知識,更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發現真理、開拓思維,傳授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伍俏平,萬林林.“現代制造技術”課程教學探討[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9):76-78.
[2]唐俊龍,唐立軍,文勇軍,等.完善集成電路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34):35-36.
[3]劉永建,張景富,常瑛,等.關于構建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5):100-101.
[4]羅方清.基于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課程體系設置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9(4):123-124.
[5]張明軍,唐昆,李河清,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的現代制造技術課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2017(26):44-45.
[6]張凌洋,田曉偉.實驗教學過程生產性分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3):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