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淼 蘇恒之 李今朝
摘 要:動物福利學是一門多學科融合的新興學科,涉及養殖業、實驗科學、倫理、經貿、人文、法律等多個領域。2013年,教育部已將“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納入普通高?;A獸醫學、預防獸醫學以及臨床獸醫學等動物醫學類主干學科核心課程。這是我國教育主管部門首次將動物福利教育納入普通高校的核心課程。本文通過近幾年動物福利學課程的講授,提出動物福利學課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一、動物福利學課程開設背景
(一)時代背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動物保護意識的逐步加強,動物福利問題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
(二)專業背景
作為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相關專業,從基礎課到專業課必然涉及大量動物實驗,從實驗動物的運輸、飼養、保定、實驗操作到安樂死等各環節,有大量動物福利問題需要規范操作及改善。
二、動物福利學課程研究內容
動物福利學是動物學、畜牧學、獸醫學、環境學、生態學、公共衛生學、倫理學、法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學科。按動物種類,研究農場動物、家養寵物、水產動物、工作動物、實驗動物、圈養野生動物面臨的福利問題及改善措施。按內容,動物福利學要研究動物福利基本原則、動物福利法律法規、公共衛生與動物福利的關系、動物行為表達、各類型動物面臨的福利問題及改善措施等。
三、動物福利學課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一)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比例問題
動物科學專業本身對實驗實踐要求較高,學生需要通過動手操作來獲得實踐能力,而動物福利學課程本身只有32學時,全部為理論學時,往往只能在其他實驗課程中開展動物福利操作規程,造成與實踐脫鉤。
(二)實驗操作不規范的問題
在其他專業課程的實驗實踐操作中,還在延續傳統的實驗操作規程,未能有效利用“3R”原則,造成實驗動物資源的浪費,同時,教師和學生沒有經過專業而系統的實驗動物福利理論與實踐的培養,也給實驗動物帶來了福利問題。
(三)對動物福利學的重視不夠
我校動物福利學課程只在動物科學專業設置,相關教師和學生往往更注重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從而忽視了實驗動物面臨的福利問題,因此對動物福利學課程重視不夠。而其他專業或學科無此課程設置,學生對動物福利的認識少之又少。李印龍在醫學生實驗動物福利認知狀況調查研究中指出,我國大學生對于實驗動物福利的認知水平較低,需要在醫學教育實踐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加大教育力度。動物福利學自身發展歷程較短,國內對動物福利學的研究歷程更短,造成國民普遍缺乏動物福利和動物保護的意識。
(四)動物福利的立法與行業標準不完善
2017年,我國首部農場動物福利行業標準《動物福利評價通則》,通過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專家審查。奶牛、肉牛、山羊、綿羊等動物福利相關標準正在完善中,但是,目前國內關于動物福利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沒有從立法上確定動物福利的法律地位,造成相關問題沒有法律可循。
四、動物福利學課程建設的建議
(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實踐環節,變傳統的單純理論教學為理論實踐相結合,合理利用校內外資源,比如在臨床學實踐中增加動物安樂死手術的實驗操作,在專業實習等實踐環節,適當增加流浪動物救助機構、野生動物園、寵物醫院、獸醫院、飼養場、屠宰場等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參觀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動物福利的相關概念,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動物福利課程的精髓。
(二)培養動物福利和動物保護意識
動物福利和動物保護意識的培養需要潛移默化和循序漸進,不能僅依靠課堂教學,要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乃至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持續開展動物福利和動物保護的宣傳和教育。近幾年,屢屢發生的大學生虐待動物事件,已經給教育部門敲響了警鐘,提高動物福利和動物保護意識已經迫在眉睫。
(三)結合地方實際情況,開展課程建設工作
白城地區位于吉林西部,緊鄰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種植業較發達,動物福利課程建設應充分結合地方實際情況,通過調研相關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走產學研結合發展的道路,為企業提供動物福利問題的意見建議,把課堂開設在農場、牧場、田間地頭,真正讓學生接觸到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在課程建設中加入思政元素
我國的思政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念下的獨特教育形式,思政課程不能單獨存在,在動物福利學課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能夠有效強化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走中國特色的動物福利教育道路。
五、對動物福利學課程未來的展望
動物福利方面的問題是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涉及畜產品進出口企業不能繞行的問題之一,也是國民素質提升的重要門檻之一。學好這門課程,有助于我國相關企業的更好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特別是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是今后動物福利學在各行業應用的主力軍。
總之,學好動物福利學、用好動物福利相關知識、建設好動物福利學課程,必將是未來畜牧業、醫藥業等相關領域發展的堅固基石。
參考文獻
[1]李曉楠,李陽友.高校實驗動物福利教育的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18):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