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飛
摘要:針對如今群眾文化建設情況,了解新時代發展對文化惠民的要求,明確皮影戲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深層探索如何進行群眾文化的惠民活動,并提出具體的操作方案,以此實現預期設定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群眾文化;惠民活動;皮影戲
中圖分類號:G127;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213-01
一、前言
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此時文化活動作為群眾文化的主要載體,不僅是進行惠民活動的重要依據,還是傳承和宣揚傳統文化的最佳選擇。換句話說,現如今國家文化部門在構建惠民活動的過程中,要結合群眾文化進行深入探索,以此滿足日益替身的精神需求。下面以廣東肇慶皮影戲為例,對群眾文化下鄉的惠民活動進行研究與分析。
二、明確文化體制革新方向
現階段,雖然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已經獲取了一定成績,但其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以廣東肇慶的皮影戲為例,對比社會經濟發展步伐分析可知,實踐工作無法全面調動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且沒有充分展現服務百姓的工作目標,這樣不僅會阻礙文化事業的發展步伐,還會延續傳統文化建設工作的觀念。因此,我國文化建設部門要加大對文化體制的整改,在滿足普惠性、便利性等原則要求的基礎上,提升群眾文化建設速度,以此更快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發展需求。
三、構建地區與文明相結合的惠民活動政策
廣東肇慶皮影戲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其中整合了舞臺技藝、表演及音樂、繪畫等形式,不僅可以合理引用舞臺美術展現優質作品,還能在影人、道具等材料的輔助下,傳承色彩鮮艷、表演生動、形象逼真的群眾文化。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引導基于群眾文化的惠民活動可以有序進行,政府部門一方面要構建全新的區域形象,在建設惠民活動的同時尊重不同區域的文化差異和鮮明色彩,以此加快所在區域的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發展步伐,并引導具備區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獲取更多效益;另一方面,部門管理者要注重優化不同層次的文化建設工作,多在校園、圖書館及健身館等區域進行皮影下鄉工作,增加相應工作的投資力度,以此在拓展信息傳遞范圍的同時,為建設基層文化事業奠定基礎。
四、強化文化監管力度
對皮影戲來說,經過上千年歷史文化的沉淀,其最初出現在宋朝,并在明清時期開始盛行,最終在民國時期得到了普及。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很多戲劇都被停鼓散班,但皮影戲班依舊活躍在周邊鄉鎮,且展現出極強的生命力,但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受舞臺燈光、繪畫及音樂等因素的影響,皮影戲得到了世人的關注,且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在這一背景下,針對群眾文化設計惠民活動,政府部門不僅要提出對應的保障政策,優化工作者的培訓教育內容和形式,還要引導其向著集群式的產業化目標穩步前進,以此在提高“送影下鄉”工作效率的同時,強化文化監管工作力度。
五、擴大文化惠民覆蓋范圍
基層群眾作為當前推廣惠民活動的重要主體,在建設期間要結合我國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進行深層探索。以廣東肇慶皮影戲為例,其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一員,不僅包含了大量古典文化內容,還涉及到大量民間習俗。其中,表現包含了生對眉、旦對臍等動作規范,一般情況下需要一到兩個人包演全臺角色,如粗著喉嚨唱烏凈、裝正人君子進行說教、做小丑用口白逗笑等。此時,通過全面了解廣東肇慶地區皮影戲的發展特點和蘊含的文化內容,明確不同區域基層群眾對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并以此為基礎構建豐富多彩的惠民活動,如真實體會、積極創作、組織基層群眾切身參與等,都能吸引基層群眾的關注力,促使他們在獲取皮影文化的同時,強化自身的文化素養,并擴大傳統民間文化的傳播范圍。
六、構建群眾化的惠民活動
在傳承宣揚廣東肇慶皮影戲的過程中,部門管理者要注重展現主體意識,換句話說要為基層群眾構建全新的文化環境和學習平臺,以此向他們傳遞更多文化知識,提高全民素養。由此可知,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在構建文化惠民活動時,部門工作者要注重展現出基層群眾的主體性,調動他們的文化惠民意識,激發他們自主參與的積極性,以此將惠民活動工作交給基層群眾,進而從真正意義上實現“送影下鄉”的工作目標。
例如,通過組織進行某類選秀節目,邀請具有技藝才能的民間皮影藝人參與其中,并進行藝術傳承和非物質文化評比活動,以此加快傳統民間文化傳承步伐,構建豐富多彩的惠民活動,并實現預期設定的發展目標@。
七、結語
綜上所述,對基于群眾文化的惠民活動而言,最重要的是從基層群眾入手,明確他們的生活特點和精神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合理引用“百姓舞臺”的優勢,全面宣傳和推廣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優化道德教育水平,拓展文化惠民包含的范圍,以此為構建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