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什么教育者要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設置小說教學?因為小說取材于現實又服務于現實。義務教育階段處于基礎教育階段。所以,教會學生掌握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必要的。因此,特從理解小說定義、基本要素來分析小說,并利用每年考試典型題目講解小說考察要點,從而使學生逐漸領會作者在小說中所表達的內涵的深度和廣度。
關鍵詞:小說;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教學方法;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3-010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095
小說這種文學樣式在初中課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以其精彩的故事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著學生們。語文教師在小說教學中,要力求挖掘得深,講解得透:從情節到人物,從環境到結構,從思想到語言,努力為學生打造一席知識的盛宴。
小說是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詳細的環境描寫,形成人物形象和透過人物的變化,折射出豐富內涵的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定義入手,理解、分析小說。小說情節的表達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從小說的四要素當中,直接或者間接地反映了作者通過小說想要表達的對人生、社會的見解。而我們的學習就是發掘小說里面隱含的或者直接提供的內涵,所以對要素的分析是學習小說方法的重要方面。
此外,利用小說定義來理解、分析小說,離不開對小說作者以及對寫作社會背景、環境背景、家庭背景等這些小說形成的基本要素的了解和掌握。在小說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這些要素都是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的,它們構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系統。作家和作品屬于一種客觀中的主觀,而我們讀者作為主觀中的客觀,需要了解作家的生平,寫作的社會背景、環境背景、家庭背景,作品揭示的社會現象,表達的情感色彩,彰顯的價值評價,以及帶給讀者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影響。這個要素具有時間跨度,相對于現在而言是古代還是現代,是近代還是當代,通過對比我們人類在歷史的發展當中的一種形態的認識。因此,在利用定義開展小說學習的同時,更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小說作者以及寫作時的時代背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全面地分析、理解小說內容。
中學階段的小說包括很多種類,對于不同類型的小說,我們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以確定最佳的教學效果。對于歷史類小說,我們應注重講解小說所在的歷史時期,以及小說人物在這一時期的特點、個性、對歷史發展的作用等等,使學生在學習小說前能夠對小說形成的前因后果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于諷刺類小說,我們要引導學生發掘小說中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學習到小說的內涵。對于神怪類小說,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學習寫作方式方法外,還要引導學生發掘鬼怪形象所刻畫出的人物性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寫作思維能力。任何一篇文章都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小說相對于其他文體,篇幅更長,內涵更為深廣,往往講解三四課時仍覺意猶未盡,學生也很難全面掌握。因此,對于不同類型的小說,我們要結合學生的接受特點,選擇不同類型的講課形式,讓學生更加喜愛小說,更容易理解小說,從而學習到小說的寫作方式、方法。
小說教學中最重要地還是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小說教學對于學生閱讀能力以及語文教學的情感體驗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一個字來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能有效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能力,明確情節間的內在聯系,領悟作者的巧妙構思。用一個字或詞,當然也可以圍繞一個主問題,展開對全文的深入探究,綱舉目張,會使學生對主題、結構、人物都有系統而全面的把握。
2.通過演義的形式讓學生有更好的情感體驗。有了精讀的感其情,悟其理,相信也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這時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體驗“演”出來。表演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最基本的是誦讀(或分角色朗讀),把作者的情感、自己領悟讀出來;模仿秀,模仿文中人物的言行神貌,把精彩動作神態、個性化的語言“秀”出來;編排課本劇,再現課文情節(或部分情節),把故事演出來。當然,根據學生的領悟聯想能力,以及學生特長的發展情況,還可以鼓勵學生把文中情景唱出來,畫出來,彈奏出來;還可以編輯手抄報、制作網頁等。如此既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也活躍了課堂,更鍛煉了學生素養。
小說是文學殿堂中的瑰寶,我們教師要讓小說教學成為語文課堂中最亮的顏色。讓我們激活隱含于文中的教學元素,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秀出他們各自的收獲與成長。當然,小說教學是文學作品,其審美點、知識點、情感點在不同的文章中會有不同的體現,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但若是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都能在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上,再有針對性地引導教學,則必能提高小說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陳果安.新編大學語文教程[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8.
[3]韓月鵬.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大全[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1.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陳耀章(1980.5— ),男,漢族,甘肅通渭人,小學一級,研究方向:現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