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日常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現象屢見不鮮,這對外語教學產生了一些影響。文章從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流的關系入手,提出在外語教學中應有效地導入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外語教學;思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3-018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174
跨文化交際指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國家中的人之間進行的交際活動。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不同的文化之間會相互影響,相互滲透。跨文化交際不僅涉及文化層面,也涉及社會、心理、歷史、民俗等多個層面。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離不開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時,出現的文化沖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隱私方面
中國人不太講究隱私,認為拉近人際關系的方法之一就是談及雙方的隱私。所以,中國人往往對于他人的私生活很感興趣,中國人彼此之間也往往會坦誠相告。而西方人對打聽個人隱私的事情非常反感,他們很關注個人空間,并且不愿意別人過問自己的私事,也從不會主動打聽別人的私事。
(二)價值取向方面
在中國文化中把謙虛當作一種美德,強調做人要低調,說話要委婉。同時,在這種價值體系中,人們不喜歡爭強好勝,只追求隨遇而安。中國人不喜歡出風頭,所以萬事都隨大流,不爭不搶,習慣走集體路線。西方文化則非常崇尚個人主義、個人價值及個人成就。
(三)思維方式方面
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偏感性,而且常常對同一種事物表現出特定的思維定式。而西方文化的思維模式很注重邏輯分析。從本質上講,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很難看到個體事物之間的差異,在判斷事物時常帶有感情色彩,并有固定的信條。這樣很容易造成交際失誤。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是線條式的,而東方人的思維模式為迂回式的。
(四)身體語言方面
由于不同文化對非語言行為的解釋不同,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文化沖突現象時有發生。中國人認為沉默是金,低調做人、深藏不露是有涵養的表現。而西方人卻認為如果知而不說,過分低調是不禮貌的,帶有藐視他人的意味。此外,在打招呼方面,歐美國家的人擁抱接吻、拉美國家的人摘帽致意、日本人鞠躬,這都表現出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如果把握不好這些身體語言所傳達的信號就會產生誤解。
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密不可分,學習語言就是學習它的文化內涵,外語教學不單是講授一個單詞、一個句子,更要讓學生知道在什么語境下采取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即語言的應用能力,也叫跨文化交際能力。教授外語不只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的基本能力,還要知道語言是文化的產物,與不同國家的人打交道,僅憑單詞和語法的拼湊是遠遠不夠的。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成功的跨文化交際。
(一)改進教學方法,導入西方文化
教師在授課時,要有效地進行文化導入,這樣既豐富了授課內容,也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教師在外語教學中講到某個詞、某個短語或句子的時候,可以穿插講一些這些詞或句子背后的文化內涵。比如,在講Watergate affair(水門事件)這個詞的時候,可以先為學生講解一下這個詞的來源以及事件的背景,讓學生了解美國政壇歷史,知道這個詞代表什么含義,避免以后因不了解而在交流中誤用。
(二)引導學生廣泛接觸西方文化
教師在課上可以多選取一些英文原著篇章,特別是一些經典小說中的精彩片段,或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多閱讀外語原著、報刊雜志和時事評論等內容,從中吸取文化知識,增加文化素養,拓寬文化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高校還應充分發揮外教在西方文化傳播中的作用,組織學生直接與外教交流,或與高校留學生一起交流,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給學生創造了解西方文化的機會。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外語教學要講究方法,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思維,因為學生對文化的思考和接受程度同樣有著由淺入深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遵循啟發原則,正確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華,發展學生積極健康的文化思維。
(四)強化課堂交流,倡導以交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
教師應該將語言與文化因素緊密結合起來,將語言、文化、交際三方面結合在一起實施外語教學。探討不同語言中的文化因素,以交流為目的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一方面,教授學生外語的基本知識,如單詞的含義、習慣搭配用法等;另一方面,注重語言的應用,可以將單詞放在句子當中,讓學生通過記住典型句子的方式來學會單詞的用法,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文化意識。
(五)將中華文化融入到跨文化交流中
教師應該了解交際是雙方文化的互動,是雙向的,在引導學生廣泛吸收和借鑒西方優秀文化的同時,更應該將我國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化傳播出去,讓其他國家的人更好地認識中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站在本國語言的文化角度講授外語,告訴學生學習外語并不是要求大家拋棄本國文化,而是充實豐富本國文化內容,更好地實現跨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陳瑛.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J].四川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4).
[3]斯諾.跨文化交際技巧[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張寧(1980.6— ),女,漢族,遼寧沈陽人,講師,研究方向:跨文化管理科學研究、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