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杰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愈加嚴重,養老問題亟待解決,一種不同于傳統養老院的新型居家養老模式正在興起并將逐漸成為老年人養老的新趨勢。而隨著互聯網和新技術的發展,一種信息化管理的智慧社區正快速發展,其以住宅小區為平臺,整合網絡通信、智能家居、社區服務等在一個高效的系統之中,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舒適智慧化的居住環境。然而現實中該模式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困境。本文將對該模式發展路徑進行研究并對發展中的問題有針對地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居家養老;互聯網;對策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6-0168-01
一、居家養老發展背景與意義
1.背景
截止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占總人口17.3%,預計到2050年后,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巔峰值4.87億,占總人口的34.9%。“互聯網+”已經改造及影響了多個行業,對公共服務尤其是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也帶來了機遇。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也為智慧城市構建奠定了基礎,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使得居家養老服務更為現代化。
2.意義
充分了解在該新興養老模式下老人的生活狀況、實際需求以及主觀心理滿意程度,并針對老人的反饋對智慧社區下的養老模式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改進措施,讓社區老人真正享受“智慧社區”下的養老福利;借助多樣的傳播方式,可以引起社會對該模式的進一步關注,并有利于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通過對第三方平臺的調研,能總結平臺的成功經驗并進行推廣,推動養老服務企業改革創新;深刻地了解智慧社區下的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并為智慧社區下的養老服務行業獻言獻策。
二、居家養老現實問題
1.全國大多數地區的智慧養老還處于起步階段,居家養老中心多與12349等服務平臺進行合作,第三方平臺數量少,技術達不到要求,多數沒有真正運營起來。該模式下無法及時充分滿足老人的需求。
2.平臺宣傳力度不夠,多數老人及其子女并不能夠了解并認可這個平臺,對于平臺所持有的懷疑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到平臺的服務對象的數量,進而影響平臺的生存與發展。老年人口的收入較低、所處時代差異等因素導致老人的消費意愿較低,即使服務價格已經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自愿消費的老人仍是少數。老人消費意愿低導致企業的消費對象大大減少,目前大多數平臺、企業都依靠政府購買服務來獲得盈利。
3.缺少對老人系統的培訓,教老人如何使用手機、互聯網。如有些地區給老人發放智能腕表,可以隨時監測老人的身體健康,但多數老人不會使用,因此智能腕表無法發揮作用。而且老人身體機能下降,對于一些專業服務機構來說,為老人提供服務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但政府并沒有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明文規定,企業的運營就無法得到保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4.很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進行指導陪護的專業人員還是相當匱乏的,同時服務站內缺少專業的醫療團隊,在出現意外情況時無法及時解決,這一缺陷就為老人們的人身安全的保障留下了一定的隱患。同時由于協調聯系不便,定期為老人提供家政服務時,時常出現老人失去聯系無法預約或臨時更改預約時間導致服務時間沖突的事件,這樣就大大加重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負擔.
三、居家養老發展對策
1.政府要更多充當掌舵者的角色,進行政策上的引導,給予市場足夠大的空間,依靠市場進行自我調節,并通過專項資金發揮引導作用扶持企業運營發展。
2.加大宣傳力度,讓老人們了解智慧養老模式的優點和他們在該模式下能夠享受到的多種社會福利,從而提高老人們對于智慧養老平臺的接受度與支持力度,能夠推動智慧養老更快建成。
3.不論是從年齡上還是從地域上擴大服務范圍;持續、積極地宣傳,轉變老人的傳統觀念,培養新的消費觀念。更加完善服務站的基礎設施及醫療團隊,保障老人的身體健康,同時加強與第三方平臺的合作,改進提供服務的流程,提高服務效率與質量。增加精神關愛的次數,與一些社會公益組織進行合作,為老人送去精神溫暖。
4.建立一個較為生態的養老模式,加強平臺建設,建立完善的網絡平臺來要求各種服務。實現平臺不僅會為老人提供服務,個人也能夠過撥打電話或老人平板電腦聯系從線上購買服務,同時平臺會分析消費者的偏好,為消費者主動推薦一些服務。老人們還可以在一卡通中進行充值,從而實現足不出門的消費,十分方便快捷。
5.不同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應根據自身面臨的服務對象和社區環境調整提供服務的方式,根據目前自身的不足進行改正,根據自身面臨的困境尋找更好的解決對策。中心在提供服務時將更加依賴于第三方平臺進行資源的統籌規劃,增加專業的服務人員數量,為老人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加強助餐服務的推廣,并通過第三方平臺提供更好更便捷的配送服務。總之不論服務中心做多少事,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努力為老人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