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葉
摘要:浙江作為沿海城市,其外貿行業走在全國的前列,但是外貿的發展起起落落,各個企業都在不斷尋找新的發展契機和轉型路徑。文章從浙江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浙江電子商務的市場主體,配套設置及產業規模的狀況,提出了基于跨境電商的適合中小型企業的轉型模式。
關鍵詞:跨境電商;中小型企業;外貿轉型;品牌定位
中圖分類號:F724.6;F75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155-02
一、引言
自2017年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實現連續兩年的雙位數增長,這離不開經濟全球化的驅動和技術數字化的推動。傳統的國際貿易受到了沖擊,跨境模式也因此而改變。國際貿易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因技術數字化而發生了巨大改變。跨境電商搭建的全球貿易平臺,實現了商品、服務、資本和技術的全球聯動,給世界經濟貿易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云計算、大數據、AI等新型數字技術的加入,將使跨境電商潛力無限。
二、浙江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目前浙江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近兩年來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增長迅猛。2017年,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603.9億元,同比增長了49.6%,其中跨境電商出口438.1億元,增長了37.2%,跨境電商進口165.8億元,增長了96.6%。從主要地區上看,金華市、杭州市、寧波市3地的跨境電商出口額居全省前三,占比分別為55.1%、19.3%、9.1%,占全省跨境電商出口的83.6%。2018年,全省跨境電商出口574.4億元,同比增長了31.1%;金華市、杭州市、寧波市三地依舊位列全省前三,占比分別為54.0%、20.1%、9.4%,占全省跨境電商出口的83.6%。
(一)市場主體化,發展集聚化
浙江省的電子商務市場主體正在穩步擴大。2016年底出臺的《浙江省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到,支持個體網商向電子商務企業轉型,并積極引進電子商務企業在我省設立企業總部、地區總部和配送基地。
浙江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集聚了阿里巴巴等大批跨境電商產業鏈龍頭企業。繼杭州和寧波分別于2015年和2016年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并獲得成功后,義烏于2018年7月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并于2019年1月正式開啟全面建設跨境電商綜試區。杭州作為省會城市,其產業化運作跨境電商生態圈較成熟。寧波在港口方面處于優勢,有較完善的集疏運體系和較堅實的外貿產業基礎。金華的跨境電商額近幾年來一直遙遙領先,義烏更是位列全省各縣市區的榜首,它的加入無疑會給浙江的跨境電商添加新的發展契機。三大試驗區優勢互補、共贏發展,將帶動全省跨境電商構建更加良好的格局。
(二)配套體系有待完善,產業規模有待發展
跨境電商有別于傳統外貿和傳統電商,涉及更為復雜和嚴格的法律法規和流程。近幾年,相關部門對跨境電商的管理方式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但是由于各部門缺少銜接,導致監管不夠便利??缇畴娚绦枰赜械暮jP監管制度和稅收政策。除了監管模式,跨境電商還需要第三方服務商的大力支持,包括物流服務、技術服務、支付服務、金融服務和數據服務。
浙江產業以輕工業為主,這一特點與跨境電商契合度極高,跨境電商的發展正是浙江傳統企業外貿轉型升級的契機,將線下部分環節轉到線上,也是大勢所趨。隨著相關制度和配套設施的完善,跨境電商的發展空間巨大,企業要把握住時機,在產品質量和服務環節上下功夫,優化供應鏈,為浙江大力發展產業規模添磚加瓦。
三、基于跨境電商的中小型企業外貿轉型模式
(一)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描述了企業如何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的基本原理。商業模式包括客戶細分、價值主張、渠道通路、客戶關系、收入來源、核心資源、關鍵業務、重要合作和成本結構九大基本模塊?!盎ヂ摼W+”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融合?!盎ヂ摼W+”的“+”是增進或變革企業原有的信息技術應用,打破傳統的商業模式,形成新的適合企業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盎ヂ摼W+”將互聯網創新成果和優勢融入到企業生產、管理、銷售等各方面,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有其獨特的創新特點。在轉型“互聯網+”商業模式的過程中,如M2C,B2C等商業模式,最大的改變是要把過去一個團隊對應一個大客戶的線下模式變成一個人對應一大批客戶的模式,即以客戶為導航的商業模式。企業無論是進行現有產品的改進還是研發新的產品,都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基準,只有得到消費者認可的產品,才能給企業帶來最大的利潤。而生產商也要從原來的大批量標準化的生產模式,逐漸向小批量個性化的模式轉變。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中小型企業的轉型重心并非擴大企業的規模,也并非全權把控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而是如何將自己做精,精簡中間環節,精簡企業內部結構。這就需要企業在認清自己現有優勢和劣勢的基礎上,理清需要互聯網給自己“+”什么,從而達到利潤的最大化。
(二)調整人力配置,向跨境電商傾斜
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之迅猛,讓應用型本科院校和職業院校有些措手不及,人才的培養目標的轉換速度和人才的輸送上遠跟不上市場的需求。
中小企業在人力配置上有別于大型企業,無法做到崗位細化,因此,在實際用人中更傾向于選擇具有跨境電商綜合業務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專業的跨境電商人才不僅需要通曉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熟悉企業電子商務建設、運營和管理,能夠從事電子商務系統設計、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策劃、網絡營銷、國際物流、跨境支付、跨國管理,更需要良好的外語溝通水平,要有國內外產品行業背景,要有國際貿易實務知識,還要有國際電子營銷技能。這樣的綜合型人才,在現如今跨境電商人才供不應求的大背景下,少之又少。
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在人員配備的問題上,也要考慮現實情況,并結合企業自身的現有資源,適度地向跨境電商傾斜。一方面要不遺余力地引入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另外一方面,也要對企業內部人員進行相關方面的培訓。由于跨境電子商務的碎片性、虛擬性和實踐性都要求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不能離開企業和行業而在校園中孤立地進行,地方高校會迫切地期望與相關企業合作。企業如果能抓住這一契機,不僅能利用高校資源培養企業內部人員,也能與高校學生零距離接觸,為自己物色合適的人選,可謂一舉兩得。
(三)以STP為核心的品牌定位
企業無論有多大,也無法滿足整個市場所有類型消費者的需求。中小型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從價值鏈的低端往上游走,建立自主品牌勢在必行,而自主品牌建設的第一步就是進行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包括確定品牌的目標消費者和突出品牌的差異化價值。sTP即segmenting(細分市場)、Targeting(選擇目標市場)和P0sitioning(具體定位)。細分市場是通過市場調查,將產品或服務的市場根據地理細分、人口細分、心理細分或行為細分劃分為需求相對一致的若干子市場。然后結合行業環境、調查結論和市場細分結果,明確目標市場。這也是企業制定營銷戰略的重要策略,企業計劃以相應的產品或服務來滿足其目標客戶的需求的一個或多個子市場。中小型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有限,該策略能集中優勢力量,更好地匹配產品與市場銷售,相對降低成本。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標市場的消費需求及偏好可能會發生改變,所以企業要定期對其目標市場的進行調查和管控。品牌定位以差異化的產品為基礎,以消費者為導向,其目的就是尋找品牌的具體定位。品牌定位是企業基于市場和產品分析,建立個性化品牌而區別于其他品牌的商業決策。
四、結語
中小型企業相對于大企業來說,結構簡單,靈活便捷,也不像大企業那樣“船大難掉頭”,所以中小型企業在創新和轉型升級上更具有優勢。但企業在轉型之前,必須先謀定而后動,要借助現下“一帶一路”的平臺,充分發揮浙江的區位條件、港航物流、數字經濟等綜合優勢,結合企業自身的產品和服務特色,給企業注入新的發展力量,為企業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