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霞
摘要: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為了進一步保證內部會計管理工作質量,要不斷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要加強預算管理,以此才能確保會計管理質量,通過實踐分析,本文將結合工作實際,深入探索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管理措施。希望進一步研究能夠為相關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199-02
引言
新時期,有效的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工作水平是必要的,與其他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不同,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承擔著管理、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任,保障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考慮到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性,其財務內部控制必須強化,下面將對其進行具體研究。
一、完善內部會計管理的基本制度
任何工作的有序、完善落實,都離不開其專門的規章制度加以約束以及指導,這一點針對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尤其突出,只有良好的規章制度才能有效推動工作開展。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管理工作而言,更需要有良好的規章制度,敦促員工進行工作。所以,在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調整以及優化過程之中,首要任務即為將內部會計工作的管理規章制度進行完善。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在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建設中,應當遵循如下原則。首先,內部協調原則。在制度的制定上應當確保會計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聯動作用,共同服務于整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達到更好的成本節約目的。其次,互相牽制的原則。正因為財務管理工作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設計資金管理的工作之中,必須有至少兩個部門共同完成,不僅達到互相幫助的目的,更能夠互相制約監督,確保單位能夠走向和諧、健康的發展。作為國家非盈種性質的組織單位,必須要確保其工作以低成本運營。內部會計,主要是通過專業的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計算,為企業管理層提供經濟活動規劃、控制、評價、考核的數據支持,可以幫助企業領導作出決策。因此,在完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過程中,要明確會計人員崗位責任,明確從業人員的職能與權限,這樣有利于規范會計工作,也能夠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效率,實現會計工作的統一化、調理化。
二、建立健全預算制度
伴隨我國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預算制度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更新,用以更好幫助行政事業單位的前行。目前在預算工作中除了財務數據以外,還需要將涉及的資源以及人員進行規劃。從目前的現行情況來看,預算評估是事業單位之中最為迫切的關鍵環節。預算與其評估的制度完善后,相關部門應該依據預算執行情況,切實做好預算評價,及時更新交流相關情況,以便及時完善相關計劃,實現對單位預算執行的動態管理。建立健全預算制度是要進一步擴大預算所涉及的范圍。只有行政事業單位整體資金運行都被納入財政部門的預算中,才能更好地依據相關規章制度及時調整資金流向。要保證整個財務管理工作以動態化的姿態進行,其監管流程必須時刻報備與反饋,確保其約束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在預算設計的過程之中需要做好細節優化工作,只有將細節問題不斷處理完善,才能將預算盡可能地處理完善,為后續的工作夯實應有的基礎。
三、加強單位的日常管理,促進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
部分單位盡管在財務管理工作上反饋相對較為積極,但其工作仍然缺乏一定的規范性,不利于單位的長期發展。在規范化的過程之中,應當做好如下幾點:首先,保證每一個崗位符合國家牽制制度。具體而言,出納人員不得兼任會計檔案的保管人員,避免形成沖突和隱患。在會計崗位的工作之中,應當推行一定的輪換制度,即每一個周期如一個季度調換不同的會計人員,避免出現假賬、錯賬的現象,各個單位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其次,應當做好原始單據的保留上傳工作。不可否認,在我國互聯網信息科技力量高度發達的今天,原本需要消耗大量人力成本、時間成本以及物料成本的財務管理工作,只需要依托于互聯網以及計算機即可快速完成。但為了保證相關工作的準確性,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仍然需要做好相應的單據審核、保留工作。以進購物品報銷為例,相關的人員必須將原始的憑據、發票等依據規章制度,上傳至行政事業單位統一的互聯網平臺之上,將包括單位蓋章、物品編號以及審批單交于專門的管理人員,在其專人簽名以及蓋章的基礎上,審核無誤后再予以發放。一旦出現缺少某個關鍵信息的問題,則不予以審批。最后,行政事業單位要保證每一位相關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要定期展開對其培訓工作,驅動其掌握前沿的財務管理技術的同時,確保其思想道德水平符合要求,從思想上杜絕貪污、腐敗的違規行為。
四、抓好會計核算工作
區別于社會各盈利性組織,行政事業單位是典型的以非盈利為主要目的社會性單位,因此在其會計核算的工作過程之中,無法以經濟效益回報作為單一的考量目標,而是要確保資金使用切實發揮了作用,是否推進工作有序完善落實,資金的管理是否在可控、合理范疇之中,成為關鍵。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內部會計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如下兩項核算工作。首先,評估審核工作的價值與效益,做到合理考察每一筆支出項目是否規范或科學化,確保其合理性的前提條件下,采用更為規范的流程展開審核。其次,任何的信息核算工作都要以更為公開、透明的形式加以呈現,確保任何會計核算工作都切實符合國家的規章制度,每一位參與工作的人員都能夠以快捷、便利的方式進行信息的查詢和反饋,一旦發現問題以及不足能夠及時加以調整與優化,確保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安全性,深化其服務價值。與此同時,單位內部也能利用這樣更為公開透明的會計管理模式,了解到當前單位內部的管控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確保資金使用在最有價值的環節之中,實現可持續化循環。
五、提升單位內部財務管理水平
會計管理過程中要強化預算編制與業務工作的整合,制定完善、科學的總體規劃,能夠在預算年度內執行具體任務,從而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全面、科學進行預算編制,確保編制有效性,提高預算編制科學性。在行政單位采購預算編制上要嚴格依據標準和規定進行,編制要細化到采購日常工作之中。另外,行政事業單位要嚴格依據事先預算與后期支出規定要求,嚴格進行預算控制與管理,尤其是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固定資產的管理,要精確記錄購買情況,定期進行盤點,確保固定資產管理有效性。
六、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
行政事業單位要為單位內部會計人員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能夠結合當前時代發展規律和要求,不斷提高單位內部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應該具備良好的信息化技能與職業道德水平。會計工作內容涉及單位資金管理,因此會計人員要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與職業操守。另外,會計人員要積極參加單位培訓,從而掌握各項信息化管理技能,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設備、計算機軟件等開展會計工作,進行會計信息數據的搜集、整理分析、歸檔,能夠在會計信息化背景下,做好會計信息數據的安全管理工作,從而更加適應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要求。
七、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
良好的監督工作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只有在嚴格、完善的監督下,才能有效對其財務管理工作有一個良好的評判。而需要注意的是,僅僅依托于行政事業的單位的內部監督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進一步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公信力,還要將外部監督有效搭建起來。首先,必須意識到監督工作的價值。為了保證內部監督機制的深度價值,首要任務即為將審計工作單獨獨立出來,確保監督工作不會打擾財務管理工作的同時,杜絕其可能存在員工互相勾結、合伙違規的可能。同時,政府其他部門也要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處理和監督牽線搭橋,確保內部監督、外部監督能夠有機結合起來,發揮最大效益。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互合作相互制衡。這樣就可以真正促進行政部門內部會計管理工作的完善。此外,做好外部監督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做好輿論監督。行政事業單位應該主動接受新聞媒體、紀檢部門等外部監督。通過輿論的作用,能夠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找尋自身難以發現的問題與不足,對內部管控進一步調整,更好保證自身會計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推動會計工作健康發展。
八、結語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越來越重視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管理重點的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同樣引人注目,所謂攘外必先安內,若想讓行政事業單位承擔起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管理職責,就必須強化財務會計內部控制,使員工各司其職,如此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和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