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研
摘要: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對國有企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不健全的財務監督體制會導致經營效率低下,企業的經濟效益難以實現最大化。加強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督對提高經濟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本文分析當前影響財務監督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具體的對策以供國有企業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監督;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269-01
一、國有企業財務監督存在的問題
1.財務監督流于形式
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財務監督管理未落實到位的情況,財務監督工作只體現在表面上,未高效的發揮其作用。很多財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習慣性的以固定模式進行,未結合企業實際狀況做財務工作,所以會出現會計信息不切實際,導致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督和財務相關決策受影響。導致當前財務監督的不良狀況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過多的非良性認為因素存在,部分員工的財務監督意識地下,未能科學的認知和規范自身的財務行為,未能明確的了解自身的職責所在,造成財務監督無效化。另外國有企業財務監督的人才稀缺,職位慣性的惰性導致優秀人才不愿加入,怠慢的老員工也無積極意識,最終國有企業人才越發稀少,財務人員狀況越發有問題。第二,國家對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管力度不足,監督機制未能有效落實到位。我國很多國有企業未形成符合市場規范的國有控股和委托經營的代理機制,而不良的委托機制導致信息內部傳達無效,監督管理工作無法有效開展。
2.財務內部監督機構人員職責不清
國有企業財務負責人和會計人員的監督地位不鞏固,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導致其職責形同虛設,而實際監督人員和決策人員均為經營管理者,這就導致監督工作的開展造成一定的阻礙。另一方面是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組織的歸屬存在問題,有的直接由企業的總經理管理,而僅僅有少部分可以獨自開展工作,造成內部監督人員的職責分工不明確,沒有將第一責任人落到實處,工作開展的難度加大,出現問題推三阻四,工作效率嚴重低下。還有一點是財務總監的作用微乎其微,在監督財務工作的同時還是被管理者,即相當于職權被架空,僅僅掛職而已,財務監督工作更難以繼續開展。
3.內部財務監督缺乏獨立性
管理和監管是會計人員最基本的工作內容,而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僅僅局限于最高行政人員,沒有意識到其工作獨立開展的重要性,監督職能的發揮更無從談起。其次,內審監督具有監督和管理的雙層職責,機構設置的標準多為經理負責制,更多的將監督工作表面化,雙層身份就阻礙監督工作開展和運行,內審部門的監督管理無法發揮作用,環環相扣、層層相連,財務監督收到各方面因素的困擾,獨立性無從談起。
二、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監督有效性的對策
1.明晰國有企業財務監督內容
明確財務監督的內容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財務管理的效果,明確財務監督的資產、資金和人員等。二是監督國有資產,國有資產委員會監管資金的流向和資產保值。若在此過程中,國有或獨資企業投資固定資產技術改造項目,則需首先將之上報給國有資本的運營主體,同樣需在審核通過后方可具體執行。“同時規范化處置資產的流程,確保資產安全,降低資產的流失率。三是監督財務報告。財務報告的數據來自于財務信息,緊密監控財務信息獲取的全過程。四是監督財務人員。財務人員監督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財務監督工作的成敗,加強培訓工作,切實提高財務監督的成效。
2.發揮企業監事會的內部監督職能
監事會作為監督企業經濟活動的監管組織,國有企業大都會設置。但是在很多國有企業中監事會確實名存實亡的存在,監事會受限于國有企業其他部門和成員的壓力,無法真正履行其職責。追究到底,主要是監事會的設定對于國有企業中的多數部門是有壓力的,所以部分企業的管理者或者財務部門會以手中掌握實權壓迫監事會,使其無法發揮其真正作用。所以為了讓監事會能夠有效地發揮其監督職能,從其建立之初就要獨立于管理者或者任何部門之外,由董事會會議確認其建立以及其內部組織和明確職責。監事會的內部流程由董事會決議,監管報告直接面向董事會。如此,監事會才又能力真正發揮其監督功能,并有效杜絕部分管理者或者部門的職能管控壟斷。
3.健全國有企業財務監督制度
財務監督對象涉及到政府和企業本身,而不同的主體監督的重點也不盡相同。首先,加強財務監督管理機制的落實,獨立財務監督工作。其次,強化政府監督工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重點在審計和財務來監督,強化注冊會計師對監督內容的了解和熟悉,提高注會的整體水平。財務管理制度的內容需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如增加財務監管人員的管理、加強信息的共享,降低監督管理工作的誤差率,進一步提高財務監管工作的質量;在健全國有企業財務監督制度時還應該關注國有企業現行的財務監督制度中需要重點完善的部分。監督體制的重點內容是日常經營和會計信息的監管,會計報告的數據來源于會計信息,而會計信息來源于日常的生產經營,這些環節是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對日常的采購、生產和銷售的監管。
4.完善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體系的建設
想要全面強化企業的財務監督職能,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企業可能面臨的各類風險進行評估和總結,并及時有效地采取措施強化管理,完善財務風險應對機制的建設。因此,財務監督人員需要始終站在經濟市場發展的前沿,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和風險指標,結合有效的市場信息資源,設計合理的風險評估機制,全面提升企業全體員工的風險意識,提升其應對風險的能力,這樣才能與時俱進地提升企業財務監督的效果。
總而言之,財務監督工作的有效性的開展是一項具體而復雜的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權責統一,健全財務監督體制,國家政策的不斷扶持和鼓勵,才能不斷提高財務監督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