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宸 盧孟秋
摘要: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稅負重,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難以逾越的鴻溝。近年來國家一直致力于解決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先后出臺了普惠金融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優良的環境。特別是近年來一系列的稅費改革,對于中小企業減稅降負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將闡述普惠金融、新稅改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納稅籌劃及其必要性,并從納稅人角色的選擇、優惠政策利用等方面解讀相關的政策應用,以便于讓納稅籌劃更有利于我國中小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關鍵詞:稅收政策;中小企業;納稅籌劃;新稅改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6-0267-01
一、中小企業稅負的現狀
稅收籌戈Ⅱ是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適應政府稅收政策導向為前提,合理降低中小企業的稅負,中小企業由此可通過有序開展稅收籌劃,實現其稅負節約、成本節約、促使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一是減輕稅收負擔。二是規避稅務風險。三是有利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二、中小企業納稅籌劃的方案
新稅改背景下的中小企業進行稅收籌劃需確定納稅人的角色,我國中小企業增值稅的納稅角色有兩種形式,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以及一般納稅人,兩者之間的區別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計稅的主要依據不同,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的稅率不一致。第二,開票權限不同,一般納稅人購買增值稅的專用發票之后就可以自行開渠發票。小規模納稅人如果想要開取增值稅發票還需要經過申請,報當地稅務機關代為開具增值稅發票。所以中小企業需要認真思考適合自己企業的角色,從而選擇與自身角色相匹配的小規模納稅人或一般納稅人。
1.從增值稅的進項稅額角度考慮納稅人角色的選擇
從企業進項稅額考慮,增值稅專用發票一般納稅人取得之后是可以按照相關規定給予抵扣。而小規模納稅人由于稅率本來就偏低,所以取得增值稅發票之后就不允許進行抵扣的。進項稅額越多,抵扣稅額就越多,則企業繳納的增值稅相應的就少。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應盡可能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降低企業稅負;反之亦然。
2.開具增值稅發票的不同來確定納稅人角色
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開具增值稅發票的類型不相同,一般納稅人可以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和專用發票;小規模納稅人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只能開具普通發票,不能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如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必須向稅務機關申請代開,所以納稅人角色的選擇要符合企業自身發展。
3.從企業會計核算的健全與否考慮納稅人的角色
企業會計核算是否健全是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界定標準,小規模納稅人會計核算不健全,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不能正確核算增值稅的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和應納稅額,不能按規定報送有關稅務資料的增值稅納稅人。一般納稅人是可以向稅務機關提供完整的記賬憑證、會計賬簿以及相關的財務報告。為了達到一般納稅人的標準,企業必須配置專業的會計核算人員,這也會導致企業的經營成本適當增加。因此應保持小規模納稅人的角色。反之亦然。
三、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1.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開展稅務籌劃。
2019年3月2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的稅率、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物品的退稅率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例如,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稅率從16%降為13%;原適用稅率10%降為9%。此外,納稅人取得不動產或者不動產在建工程的進項稅額不再分2年抵扣。[2019]13號文件,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明確了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有關事項。一是大幅放寬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同時加大所得稅優惠力度,稅法對小型微利企業在應納稅所得額、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等方面進行了界定。二是對小規模納稅人,將增值稅免稅標準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三是允許各省(區、市)政府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在50%幅度內減征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
2.利用折舊方法開展稅務籌劃
折舊是對固定資產的損失進行補償,并轉移到成本或期間費用的一部分。折舊與當期成本、費用規模、利潤水平和應納稅所得額直接相關。不同的折舊方法會導致不同的應納稅所得額。因此,企業可以采用折舊法進行稅收籌劃。最常用的折舊方法是直線法、工作量法、年限和雙倍余額遞減法。另外國家2018年出臺了財稅[2018]54號關于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對于500萬以下的設備器具可以一次性進入成本費用并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
3.利用存貨計價方法開展稅務籌劃
存貨是主營業務成本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產品成本、企業利潤和所得稅有很大影響。企業所得稅法允許企業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但不允許企業采用后進先出法。選擇不同的存貨發行定價方法,會導致不同的銷售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導致企業利潤不同,進而影響各期間的所得稅金額。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充分利用成本費用的扣稅效應。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稅改政策是國家基于企業實際經營、發展的情況而采取的有利于企業實體的實時政策,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隨著政策的貫徹實施,企業必須及時學習領會政策精神,制定合理的納稅方案以加快企業自身的發展。本文闡述的納稅人角色的選擇、優惠政策的使用等內容,為中小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稅收籌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