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優質的學前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將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到學前教育上。與此同時,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規政策推動學前教育的發展,規范學前教育的管理。優質的學前教育的核心必定是一支優秀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本文主要探討將人文管理融入幼兒園教師隊伍中,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人文管理;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2-01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163
幼兒園教師是幼兒園課程的直接授課者,教師的個人能力和情感導向也將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管理幼兒園教師隊伍是幼兒園在提高教育質量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問題,在當今時代的大勢下,對幼兒園教師管理的現狀分析、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的雙重意義。
學校“人本管理”,是指采用非強制性和非權力影響力,在人們心目中產生潛在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自覺行動以實現預期目標的社會活動過程。“人本管理”所依靠的是種看似摸不著的隱性或軟性資源。但它所能激發的深層次的內在的精神動力,卻是十分巨大的。它表現為質的模糊性,量的非線性,在方法上強調感應性,在職能上體現為塑造性,在效果上體現為滯后性和持久性。“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能使學校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發展,有效地消除某些不合因素,包括因管理帶來的領導和群眾之間的對立,因競爭帶來的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摩擦,因個性帶來的職工與職工之間的沖突。它來源于管理者對“人”本身的尊重信任寬容和鼓勵,是管理者原則性與藝術性、和策略性相結合的產物,廣而下化之,它是一種“懷柔”手段,贏得人心,贏得擁護,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個人發展空間,充分發揮教職工的智慧和潛能,從本質上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地優化整合學校其他管理要素,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經過抽樣調查,對廈門地區部分幼兒園進行問卷調查結合實地走訪,可以將我國幼兒園教師管理存在的問題歸結以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健康
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在一般人眼里可能就是看護幼兒成長學習,陪同幼兒游戲休息等一般概念性的印象,但實際上幼兒教師的工作不止如此,在肩負起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路上,幼兒園教師被賦予更多更加繁重的責任。因為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幼兒不具備良好的紀律性以及溝通相較于其他年齡段的學生更加耗費時間和精力,幼兒教師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和風險是比表面看起來要大得多的,基于此幼兒教師的心理需要承受巨大的考驗。在幼兒園教師的日常管理中如果不能及時的與幼兒教師溝通,使其調整好心理狀態,是會為幼兒教育留下巨大的隱患。
(二)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幼兒園教師常見的問題,源于幼兒園教師職業的復雜和特殊。幼兒園教師主體多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或者是工作沒有幾年、不具備豐富的經驗和職業應變技能的年青一代,而幼兒教育的對象又是低齡幼兒,幼兒教師需要對幼兒的學習、成長、生活、游戲等近乎全方面地照顧,陪伴幼兒生活成長的所有細節,包括幼兒的吃喝拉撒睡,在如此繁重的情況下還要對幼兒進行分類和管理,進行細致的觀察區分才能有教無類,確保每個幼兒都受到教師的照顧和關心,因此教師的個人情緒和職業發展全與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系于一線,易使幼兒園教師產生對職業的倦怠。
相較于國內幼兒教師管理的狀況,國外的幼兒教師管理經驗有我們值得借鑒的地方,無可否認,高質量的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就是高質量的教師,提高教育質量的前提就是提高教師的質量,這在歐美各國也是一個普遍的共識,在各國發起的教育改革運動中,提高教師隊伍的管理水平也是各國教育運動的重點,而以人為本又是教育管理的重點。
在以人為本的教師管理模式中,尊重教師是管理的前提和保證,管理者要深入認識教師個人的特點和優勢,將其置于能最大程度地適合其發揮的平臺上去。關心幼兒教師的職業化發展,靈活的制定各種策略來吸引優秀的幼兒教師,鼓勵幼兒教師積極參與管理工作,讓其在管理工作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管理工作的民主性,提高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增強教師個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提高教師管理工作的效率。管理者要靈活的轉變管理者的身份,多多嘗試站在教師的角度考慮和處理問題,變管理者為服務者,主動地、設身處地地為教師著想,為教師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努力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在管理工作中體現更多的人情味,貼近教師日常,讓教師全身心投入工作,提高教育質量。
學校管理是一個“人人—人”的關系,其運作的核心是人(管理者),運作的載體是人(教職工),運作的目的是人(學生)。正是由于學校這一不同于“行政管理”,更不同于“企業管理”。在實踐工作中,我們應正確把握這一特征,不能生搬硬套地把各種管理方式“拿來”管理學校。筆者以為,人本管理,實質是情感激勵。成功的管理者定會重視情感激勵,溝通與管理對象感情渠道,彼此交流,互相了解,愉快協作。在學校管理中,不可能沒有規章制度,在執行各種規章制度、考核指標時,以“無情決策,有情操作”為原則,注意教師情感的變化,普于疏導。
(一)人文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建立激勵策略
其一,鼓勵幼兒園教師積極參與民主決策,在有關教師本身職務及福利等相關事宜鼓勵言論自由,以開放的態度聽取教師意見,組織小組討論學校工作,以提高教師內在原動力和提升教師隊伍的士氣,為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質量埋下鋪墊。其二,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建立行之有效的賞罰機制,定期對教師進行技能培訓、知識提升,組織學習優秀先進教師,定期對教師的職業技能進行考核,敢于淘汰不合格者,敢于嘉獎成績優秀者。對于獎懲事宜要進行反復核對審查,力求維護公平公正原則。其三,在業余時間組織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加強與教師的感情聯系,管理者應盡可能地了解每一位教師的基本狀況和生活中的困難,積極給予幫助,促進管理者與教師的感情交流,更多地去關注教師的心理變化,幫助引導教師正確對待處理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其四,了解分析每一位教師的具體情況,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對教師進行合理的分層,并對不同層次的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在適當地給予壓力的同時也要給予關心和幫助,為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道路上提供動力和保護,激發教師潛在能力。
(二)民主性是幼兒園人本管理的基本原則
民主性原則,是指學校領導要充分發揚民主作風,調動全園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依靠群體的智慧和力量,把學校辦好、管好。這是園領導的主導性與全體成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這一規律的客觀反映。要解決這問題,其關鍵是民主管理。
首先,要充分相信教師、依靠教師。一是幼兒園管理者應正確認識和尊重教師的價值存在,深入研究和切實掌握教師勞動的性質和特點。二是在正確認識教師心理特點的基礎上,依靠教師做好幼兒園工作。三是校領導要針對教師不同特點,提出不同要求,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辦好學校,科學地認識人、了解人、研究人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基本前提。在學校系統中,教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學校育人,主要和直接的工作是由教師完成,對作為學校工作動力的教師要相信、尊重、依靠和關懷。
其次,賦予基本的審議權、監督權。學校管理不只是領導干部和行在政人員的事,教師和學生也要參加管理。學校管理也不只是管理學生、管理教師,領導和行政人員也要接受監督。發動師生員工實行全員管理恰恰就是人文管理的一大特點和優越性。實踐證明,教師參與管理后,其參與實施時往往會給予學校管理更多合作與支持。
在研究分析以往教師管理機制的弊端之后,教育的規律需要我們以科學的、發展性的眼光來看待教師,在進行教師管理工作時,要積極地變通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角色,以服務教師為人文管理的核心和宗旨,建立教師服務體系,將以往的管理性策略批判性地吸收繼承,再將其發展為服務性的教師管理策略。以人為本,為教師量身打造未來的發展規劃,結合教師過去的任職表現,實事求是地指明教師發展需求,未來個人發展的具體方向,鼓勵教師發展的自主性和創新性,讓教師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并以發展性的眼光去評價教師。
參考文獻:
[1]孟學蘊.幼兒園管理中對幼兒教師人文關懷的缺失與思考[J].教育界,2016(21).
[2]曹俊芳.基于“人文思想”的幼兒園教師管理探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4).
[3]李延君.探索人文管理理念下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5).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蔡碧莉(1978.11— ),女,漢族,福建泉州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