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 武玥
摘 要:古代印度重要的佛學論著《阿毗達磨俱舍論》被譽為佛教中的八經五論中的五部大論之一。此論一千多年前被梵文漢譯翻譯大家玄奘譯介到中國后深受歡迎,成為中國傳統儒道釋文化寶貴遺產之一。因此,宣傳弘揚這部佛學寶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學界必須承擔的神圣責任。
關鍵詞:《阿毗達磨俱舍論》;梵語研究;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2-019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177
《阿毗達磨俱舍論》(簡稱《俱舍論》),是古代印度重要的佛學論著,其內容豐富,涵蓋了佛學各個領域,是印度佛教史上不可多得的里程碑式的杰作。《俱舍論》不僅是一部佛學經典,也是一部古印度傳統文化知識百科,其內容包括古印度天文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特色,是國內外研究學習佛學的必備的基礎之一。當時,即東漢初年,古印度的梵語佛經創作達到了高峰,中國的一大批翻譯專家將這些梵語佛經翻譯成漢語,如此數量巨大的漢譯佛經的引進,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從歷史上看,可以說,佛教在中國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適應和密切的結合。通過閱讀《俱舍論》,我們可以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古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俱舍論》是一部梵文經典,其文體多樣,既有精短的記誦,又有長篇的論釋。在論釋中還敘述了許多部派佛教之間的辯論過程,對我們了解古印度梵文書寫方式、辯論思維模式,都有重要的作用。
古印度佛教形象以及其敘事和本土化風格特點,都已在近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逐漸與中國文化相交融,呈現了中國化特色。這正是古印度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積極適應和密切結合的具體體現。在今天這個新時代,“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這正是時代對于我們的要求”[1]。對于彰顯漢譯佛經的價值,提升漢傳佛教的地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意義。很顯然,梵文是一個世界性的文化寶藏,值得去研究和挖掘。
《俱舍論》的作者是印度僧人世親論師(公元四世紀至五世紀),從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出家,后學經量部的理論,結合有部與經部以及其他部派的思想寫成《俱舍論》,因此可以得知《俱舍論》并不僅僅是代表某一派一人之言,而是海納百川、博采納眾家之長的一部綜合性的論著,這對于研究學習印度佛教文化史的人來說,應該是非常理想的研究材料[2]。
《俱舍論》成書后,在印度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隨著佛學的發展,而被傳播到了多個國家,包括中國、日本以及絲綢之路沿途國家,都深受影響。《俱舍論》傳到中國后,先后由真諦、玄奘等譯師翻成漢語,傳入中國后,對漢傳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漢傳佛教十大學派中,俱舍宗就是在《俱舍論》的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理論研究中,各部派注重對《俱舍論》的學習,因為《俱舍論》好比佛學中的百科全書,其內容詳述了佛學重要的概念和理論體系,是每一個學佛之人必讀的書目。作為學術研究者,《俱舍論》無論從語言角度,還是從哲學角度,都是非常值得去研究的寶貴資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3]我們不難看出,在開展“一帶一路”這一人類偉大事業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其政策核心,而這個戰略核心,則是緊緊圍繞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諧與奉獻。這種文化形態構成的中華文化體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為人類文化史上的偉大奇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揭示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發展中的作用和影響,是整個中華文化為之自豪的基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帶一路”倡議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著眼于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推動建立文明秩序,樹立人類整體觀,讓中國站在國際道義制高點上。
趙樸初認為:“印度佛教在中國文化土壤中扎下根,長期與中國文化交流融合,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漢譯佛經共有一千六百九十余部,而藏譯佛經共有五千九百余種。中國的佛教譯經活動歷時之久,譯本數量之多,而且以寫本和雕版印刷的傳承方式保存至今,堪稱世界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奇觀。”[4]這更從歷史的發展中印證了“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偉大創舉的價值。《俱舍論》這部堪稱佛學精華論典的論著也曾幾經磨難,歷史上曾一度隱沒,成為絕學。因此,宣傳弘揚《俱舍論》這部佛學寶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學界必須承擔的神圣責任。
參考文獻:
[1][3]劉煥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文化自覺自信的基石[N].光明日報,2018-12-8(5).
[2]世親著.(唐)玄奘譯.智敏注.阿毗達磨俱舍論略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4]趙樸初.佛教常識答問[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王夢(1985— ),女,漢族,河北保定人,副教授,漢族,保定人,研究方向:語言學、文學、佛學。
武玥(1994— ),女,漢族,河北邯鄲人,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文學、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