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院平
[提要] 基于對生態足跡模型的應用,以廣西北海市海洋休閑農業為例,對農業休閑產業可持續發展情況進行評價,探究北海市以海洋資源為依托的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生態足跡模型;休閑農業;可持續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5月10日
廣西地區擁有豐富海洋和濕地等自然資源,其中北海市已經形成了較為全面的以海洋特色為主題的休閑農業,由于我國已經開始加大海洋資源的保護力度,所以有必要運用生態足跡模型對依托海洋資源為主體的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分析與評價。
廣西在休閑農業發展中形成以北海市為首的農業休閑產業,該產業的具體內容有兩種:一種為讓游客參與到漁業捕撈等過程;另一種為建成的農家樂體系,如潿洲島等旅游勝地,事實上,這兩種產業類型都依托于海洋漁業資源。但是,該過程中對海洋的污染、過度捕撈都會對海洋中的資源儲量造成嚴重影響,所以需要重點分析休閑農業對海洋與海島的影響情況。
(一)生態足跡模型的概念。生態足跡的概念為能夠持續提供資源或消納廢物、具有生物生產力的地域空間。廣義理解為,當地維持高質量生活環境的資源量,或者能夠提供高質量生活環境的地域面積,后者的概念為環境對人類排放廢物的承載力度。對于農業休閑產業來說,這一概念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二是游客的游覽質量。并且對于休閑農業來說,在人口承載力研究中,不但要對當地居民的數量進行分析,還需要探究游客對當地人口帶來的沖擊,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提高對可持續發展研究的科學性。
(二)生態足跡模型建設。生態足跡模型構建中,基礎工作為探究環境承載力,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對其余內容進行分析,生態足跡模型的建設過程如下:
1、人均環境承載力。人均環境承載力的計算公式,公式為:



對于休閑農業來說,主要面對的對象為游客,所以在人數確定的過程中,需要探究該產業對游客的吸引效果,并對市場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本文通過對北海旅游業相關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對生態模型中的各個變量因子進行了探究,最終結果如下:
(一)北海市休閑農業人數變化情況。通過對北海統計局、農業局、旅游局等機構公布的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并采取網絡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游客熱衷項目的分析,確定休閑農業人數的變化情況。由于自2013年起至今,北海市的宣傳對象主要為海洋資源,所以可以確定游客對海洋資源的熱衷度自2013年開始基本不發生變化,本文以2012年的游客數量為研究基點,最終獲取的休閑農業游客人數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圖1)
從該折線圖中可以看出,依托海洋休閑產業的人數整體變化率處于上升狀態,在后續的研究中,以2013年旅游人數數據為基點就可以確定近些年來依托海洋資源休閑產業的游客數量,同時通過對相關區域人數的探究,可確定北海市人口的具體變化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在獲取旅游人數后,還需要了解不同時間段內容的總人口變化情況,取人口的最大值,在此基礎上對生態足跡進行分析。
(二)生態赤字計算結果。在生態赤字的計算中,應用上文中建成的數學模型進行計算,在具體的研究中探究人均的生態赤字或盈余情況,主要探究內容為在該行業近些年發展中的生態保護情況,最終獲取的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圖2)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近些年的發展中,生態赤字的最終計算結果始終大于0,說明在當前的農業休閑產業發展中,并未產生生態赤字,但是從整體變化情況來看,生態盈余數值存在一定下降,說明當繼續應用目前的發展模式時,則北海地區在今后的發展中,可能會產生生態赤字。從最終數值表現方式上來看,在當前行業的發展中,存在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問題,所以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重視對自然資源的合理應用,另外在休漁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游客的游覽數量,實現對漁業資源的有效保護,提高對自然資源的應用質量。
(三)GDP生態足跡模型計算結果。GDP生態足跡的計算結果能夠反映相關地區對自然資源的應用質量,當對資源的應用質量較高時,從理論層面分析能夠讓相關地區消耗更少的資源,針對北海市農業休閑產業的萬元GDP生態足跡模型計算結果如圖3所示。(圖3)

從該數值變化情況看,當前北海市的農業休閑產業對自然資源的應用效率很高,這導致北海區域的農業休閑產業能夠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但是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發現,生態盈余的數值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降低,通過對這兩個結果的分析可以認為,當前休閑農業的過渡方法導致北海地區對生態資源的保持效率下降,這對整個系統今后的發展較為不利。但是從整體上來看,當前的農業休閑產業發展中,雖然可以說明對自然資源的應用效率提升,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還是存在自然資源的過度應用風險,所以在今后的行業發展中,需要重視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應用,并開發新型旅游體系,提高對自然資源的應用質量。
(四)生態安全綜合指數計算結果。生態安全綜合指數包括多方面內容,在具體分析過程中需要對這些指數的變化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最終分析結果如下:
1、生態壓力指數。生態壓力指數的表述內容為相關區域產業發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情況,所以本文分析了2013~2018年的生態壓力指數變化情況,最終得到的結果如圖4所示。(圖4)
從該折線圖中可以看出,在2014年時,生態壓力指數達到最高,為1.8,說明2014年北海市生態環境遭受到較大程度上的破壞,而在后續的發展中,開始重視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并建成了更好的農業休閑行業的發展模式,達到了降低生態壓力指數的效果。
2、生態足跡多樣性。生態足跡多樣性能夠分析當地生態環境的分布情況,H值之間的差距越小,則說明當地生態足跡的分布均勻性越高,本文的分析中,針對多種生態足跡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探究內容為近年來H值的方差,最終結果如圖5所示。(圖5)
從圖中可以看出,北海市的生態足跡分布情況較為均勻,當生態足跡的分布均勻度提升時,能夠更好地促進當地各個企業以及行業的協同發展。
3、生態協調指數。生態協調指數的表述內容為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并且在上文的分析中,已經確定了生態協調指數的范圍,通過對計算結果分布情況的分析能夠確定生態協調效果,獲取的結果如圖6所示。(圖6)

從圖中可以看出,北海市的生態協調指數處于逐漸提升階段,并且從數值上來看,在當前的農業休閑行業的發展中,該指數已經向1.44靠攏,說明當前的整體發展形勢較好,但是通過對上文中各類參數的分析可以發現,當前的行業發展方式也存在一些亟待優化的問題。
綜上所述,北海市依托海洋資源利用開發的休閑農業還存在許多不足,這些問題體現在對生態資源的過度使用,引發生態盈余下降。在今后的發展中,可以通過調整產業結構、重視資源保護等措施提高海洋休閑農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率。
[1]蘇浩.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和能值生態足跡的河南省耕地生態補償研究[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4(1).
[2]苑晶晶.環渤海地區城市化過程及其對海岸帶生態系統的影響[D].中國科學院大學,2018.6.
[3]張亞麗,尹偉特,胡希軍.基于生態基礎設施的福州市主城區自然資源及其生態安全格局構建[J].建筑與文化,2019(1).
[4]衛寶立,喬新.測繪服務自然資源管理的探索與思考——以青島市即墨區自然生態資源調查為例[J].中國測繪,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