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生英 江雪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向往純樸的田園牧歌生活。近年來,鄉村旅游在全國各地掀起一片狂潮,對農村經濟發展起著一定的作用。對屏南縣鄉村旅游的優勢和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打造獨特品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 經濟發展;屏南縣
[中圖分類號]F592;F320[文獻標識碼]A
鄉村旅游是以休閑、度假為目的,將旅游業與農業、農村文化、鄉村景點等相結合的新型旅游形式。自2003年鄉村旅游被提出來后,短短幾年內在全國各地被采用,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現在鄉村旅游已經成為脫貧攻堅中產業扶貧的一種有效形式。屏南縣目前也有多個鄉鎮采取了這種方式,鄉村旅游也是屏南縣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點規劃項目,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鄉村旅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屏南縣產業結構的調整,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帶來了區域經濟增長,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政府應該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綜合分析當地鄉村旅游的優勢和弊端,有針對性地采取解決措施。
1 屏南縣鄉村旅游現狀
屏南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全縣共11個鄉鎮,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大多數地區海拔在800m以上,具有冬暖夏涼的高山氣候特點,適合種植反季節蔬菜。屏南縣有著名的5A旅游景點——白水洋景區,以平坦的水上廣場著名,自開放以來,吸引了大批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參觀,開創了屏南縣旅游業發展先鋒。隨著白水洋景點知名度的提高,也給屏南縣各個鄉鎮發展鄉村旅游帶來了契機,首先發展起來的是距離白水洋7km左右的雙溪古鎮,以古建筑、古街為主。緊接著是漈頭村傳統村落,利用傳統村落中民居、武術、戲曲、飲食、民俗等文化資源以及“農耕文化博物館”等打造特色傳統村落旅游景點。屏南縣素有“木拱廊橋之鄉”之稱,棠口鄉、長橋鄉則以“千層橋”、“萬安橋”為標志性景點打造旅游村。這類以建筑、傳統文化為中心的鄉村旅游村落還有龍潭村、北乾村、小梨洋村等。近兩年,農業+旅游的形式也逐漸被推廣,例如嶺下鄉打造了千畝荷花池、各種瓜果蔬菜采摘園,僅兩年時間就在屏南縣內小有名氣,并在2018年8月舉辦了首屆“荷花旅游節”。可以看出,屏南縣各個鄉鎮都在陸續地加入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
2 屏南縣鄉村旅游的積極影響
2.1 促進經濟增長
根據屏南縣人民政府2017年工作報告,將繼續發展休閑農業,建設鄉村旅游示范縣,形成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景觀帶,促進旅游與其他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2017年屏南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屏南縣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1.5%,第二產業為40.3%,第三產業為38.2%。可見促進旅游業發展將是屏南縣未來發展的重要工作,鄉村旅游將是重點的開發項目之一。
2.2 改善基礎設施
目前屏南縣鄉鎮與縣城間都通了二級公路,由于鄉村旅游項目的建設,部分農村對道路修補和擴寬,同時修建了公廁、路燈等公共設施,使居民的生活環境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3 提供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
鄉村旅游景點的建設提供了一些就業崗位,例如嶺下鄉的荷花池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員進行種植、施肥和護理等。而雇用的這些人員主要是當地農民,這樣便利用了閑置勞動力,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
3 屏南縣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3.1 缺乏特色,宣傳不到位
屏南縣的鄉村旅游主要以農村古建筑為主,這種古老的街道、民居和采摘園的模式,無論是雙溪鎮、棠口鎮、漈頭村還有其他鄉村旅游示范村都是在模仿同一種樣式。不僅是屏南縣,全國各地絕大多數的鄉村旅游都是這種模式,即所說的“千村一面”。因此這種同質化現象造成了鄉村旅游缺乏特色,難以在眾多選擇中脫穎而出。過度的同質化不僅會導致鄉村旅游開發質量變低,還會使游客對鄉村旅游失去吸引力。
另一方面,屏南縣的鄉村旅游項目在不斷開發,新的景點相繼出現,然而一些景點卻鮮為人知。主要是宣傳力度不夠,從而導致知名度不高。有些景點就連本縣居民都聞所未聞,那么又如何能吸引外來游客呢?如果鄉村旅游的目標群體僅僅只是本縣居民,那么鄉村旅游又如何能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3.2 投入不足,規模小
政府的扶持對鄉村旅游起著關鍵作用,直接影響著景點的整體規劃和建設質量。屏南縣鄉村旅游表現為投入不足,在缺乏資金的條件下,出現了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不齊全問題。在規劃方面,缺乏整體規劃,景點間過于分散。各村鎮之間距離太遠,景點間沒有聯系,基本上不到半天游就能游玩完一個景點,難以給游客帶來豐富、滿足的體驗。
3.3 基礎設施不完善
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是鄉村旅游的短板之一,包括道路交通、停車場、無線網絡、公廁和水電等。屏南縣各鄉鎮村之間,尤其是農村道路都表現為路面狹窄、路面老舊,當車輛多或大車行駛時易造成交通堵塞。一些農村規劃有停車場,但一般面積都比較小,有些甚至沒有建設,當客流量大時易出現停車位供應不足,有些游客會把車停在路邊,不利于其他車輛通行。目前,屏南縣的大部分鄉村旅游點的無線網絡建設還不完善;環境條件較差,垃圾和污水處理不到位;公廁和水電等還需加強建設。在鄉村旅游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環境污染,包括汽車尾氣排放量增加、生活污水排放、游客亂扔垃圾等。
4 推動屏南縣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加大政府投入,合理規劃
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同時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的參與,引導大企業加入鄉村旅游的經營與開發。鼓勵鄉村旅游+農戶、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推動鄉村旅游的規模化發展。進行各景點整體規劃,使分散的景點間相互呼應和聯系,形成一條特色旅游路線,帶動全縣鄉村旅游的整體發展。
4.2 打造獨特的品牌,增強宣傳力度
鼓勵和引導農民結合當地傳統文化和習俗,打造特色住宿、飲食以及各種手工藝品或農產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避免千村一面。合理利用網絡、新聞媒體等傳播媒介,積極宣傳本地景點,還可以舉辦旅游節以塑造品牌形象。
4.3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環境治理
政府應對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引導,使之盡快完成道路的重建、路面拓寬和修補。要推動農村公廁、景點停車場的建設,讓游客享受到最基本的服務。督促農村環衛工人做好各種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工作,保證河道、路面干凈整潔。同時促進農村完成廁改、沼氣池的建設,使農村整體的環境質量得到提升。
5 總結
目前來看,屏南縣以第三產業為主,其中旅游業是主導,而第二產業企業較少。從各鄉鎮和農村這幾年的發展來看,屏南縣大多數地方都是以鄉村旅游產業扶貧方式來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和基礎設施明顯得到了改善。從屏南縣近年來的國民經濟收入情況分析,鄉村旅游產業的確促進了屏南縣經濟的增長。鄉村旅游與經濟增長相互促進,同時其帶來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忽視,例如新的環境污染、農村地區物價上漲等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在鄉村旅游帶動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同時,應加強環境的治理和消費市場的整頓,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屏南縣鄉村旅游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有明.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路徑選擇[J].中國市場,2019(06):66-67.
[2] 周麗萍.鄉村旅游問題的研究進展綜述與展望[J].中國集體經濟,2019(06):5-6.
[3] 張進財,葉楠馨.以鄉村特色旅游推進區域經濟發展[J].農業經濟,2019(02):49-51.
[4] 王瓊英,唐代劍.基于城鄉統籌的鄉村旅游價值再造[J].農業經濟問題,2012,33(11):66-71+111.
[5] 胡文海.基于利益相關者的鄉村旅游開發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08(0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