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夢琦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群體的健康問題和醫療服務利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由于城鄉發展差距,一方面,農村社會保障建設相對落后,醫療資源供給不足,對于農村老年人來說,家庭養老仍是主要養老來源;另一方面,大量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致使農村集聚了大量老年人,照料老人的人力資本減少。在此背景下,研究代際支持與農村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問題就顯得至關重要。以2016年CFPS微觀數據為基礎,利用兩部分模型分析了子女代際支持對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的影響,發現代際經濟支持、代際情感支持對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的影響顯著為正,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福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老年人;代際支持;醫療服務利用;健康效應
[中圖分類號]C913.6[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在當前中國社會,家庭養老仍是維持老年人晚年生活福祉的重要方式,子女提供的代際支持與老年人生存質量息息相關。個體的就醫行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老年人因為生理機能的退化、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下降,其醫療決策往往在家庭中進行,因而子女的代際支持支持對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有重要的影響。當前對醫療服務利用的相關研究較多,但多從收入水平、健康狀況以及醫療保險的視角進行研究。本文通過梳理關于醫療服務利用與代際支持的理論基礎與相關文獻,試圖探究子女的代際支持對老年人醫療服務的利用的影響方向和程度,為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2 數據來源與變量說明
2.1 數據來源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自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CFPS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ISSS)實施, CFPS調查問卷共有社區問卷、家庭問卷、成人問卷和少兒問卷四種主體問卷類型。本文選取2016年的調查數據,根據研究需要只保留了年齡在60歲以上并且戶口為農村的老年人樣本。
2.2 變量說明
本章試圖研究子女代際支持和其他因素對老年人醫療服務醫用的影響。根據Andersen(1973)的經典醫療服務利用模型,并結合自身的研究需求,本文把影響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的變量劃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先決因素(包括人口社會學特征)、使能因素(個體受教育水平、收入、參保情況、醫療資源使用情況)和需要因素(如自評健康、患慢性病等)。
被解釋變量。本文的因變量為農村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結合研究需求和CFPS數據庫的具體情況,采用“是否就醫”和“醫療費用總支出 (包括門診費用、住院費用和居家自我治療費用總和) ”作為因變量, 對醫療支出取對數。
核心解釋變量。代際支持指代際成員之間在經濟上的互惠、生活上的互助以及情感上的支撐。子女經濟支持指標,根據問卷中“過去一年子女X向您提供經濟支持的額度為?”來衡量,受訪者回答的是具體數額,即所有孩子提供的經濟支持之和。由于經濟支持的綜合受子女數量的影響,因此,本文用子女的平均代際經濟支持數額來衡量這一指標。
子女照料支持指標,根據問卷中“過去一年子女X幫你照料家務或飲食起居的頻率?”獲得,答案分別為“幾乎每天”、“一周3~4天”、“一周1~2天”、“一月2~3天”、“一月一天”、“幾個月一天”、“從不”,依次賦值1到7。本文取各子女照護頻率的平均值來表示這一指標。
子女情感支持指標,在CFPS數據中有“同子女X關系如何”的問題,答案設置為從賦值為1的“很不親近”到賦值為5的“很親近”五個指標。同樣,本文取各子女親近值的平均值。
先決變量。主要體現老年人的個體人口學特征。包括老年人的年齡、性別和婚姻狀況。其中婚姻狀況分為有配偶和無配偶兩類取值。
使能變量。包括社會經濟特征、家庭特征和醫療資源特征。個體社會經濟地位使用受教育程度、領取養老金的金額來衡量。家庭特征包括家庭子女數量、家庭人情禮支出、家庭人均收入。用家庭人情禮支出來反應老年人家庭所擁有的社會資本的多寡。醫療資源特征包括就醫點類型、就醫點的醫療水平。
需要變量。指反應老年人健康的指標。具體包含自評健康狀況、患慢性病情況、生活自理能力。具體情況見表1。
3 計量模型設定
本文采用兩部分模型(Two-part Model)來研究代際支持對農村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的影響。將農村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老年人患病后是否選擇就醫,定性分析老年人是否利用了醫療服務,是“參與決策”階段;第二階段為老年人就診以后醫療支出的影響,定量分析老年人利用了多少醫療服務,是“數量決策”階段。兩階段互相獨立,并且允許有不同的決策機制。
模型一:老年人就醫選擇模型,用Logit模型進行回歸,公式如下:
模型二:老年人醫療支出模型,使用線性模型進行回歸,公式如下:
Ii代表第i個個體選擇就診的概率,MEDi 代表第i個個體的醫療支出。如果 Ii>1,則MEDi >0。
4 實證結果分析
運用兩部分模型對就醫概率和總醫療費用支出進行估計,得到的回歸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子女經濟支持對老年人就醫選擇的影響是正向的,子女經濟支持每增加一個單位,老年人就醫的概率提高0.6%。子女經濟支持對醫療支出的影響也非常顯著,子女提供的經濟支持越多,老年人的醫療支出越多。子女提供代際照料支持的頻率高低對老年人就醫以及醫療消費行為沒有顯著影響。子女情感支持對老年人醫療支出的影響顯著,老年人與子女關系越親近,醫療支出就越多。
性別對老年人的就醫決策影響顯著。女性老年人就診的概率比男性老年人高3.2個百分點。有配偶的老年人就醫概率比無配偶的老人高11.4個百分點。受教育程度對老年人就醫選擇的影響為負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不就醫。領取養老金金額對老年人就醫選擇的影響顯著為正,差異在0.01的水平上顯著。就醫點水平對老年人就醫選擇的影響在0.05的水平上顯著。就醫點類型對醫療支出的影響顯著為負。就醫地點越遠,老年人的醫療支出越多。自評健康對老年人就醫選擇負向相關,并在0.01的水平顯著。自評健康每向上一個層次,老年人就醫的可能性就下降5.5%。患慢性病的老人就醫的概率比不患病的老人高19.2個百分點。
5 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利用2016年中國家庭追蹤微觀數據,運用兩部分模型,對子女代際支持對農村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的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子女提供的代際經濟支持和代際情感支持對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的參與決策和數量決策都有非常顯著的影響,代際照料支持對老年人醫療服務利用的影響不顯著。基于以上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加強農村社會保障建設,提高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切實解決老年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二是政府應為承擔照料責任的子女提供優惠政策,發揮家庭代際支持對老年人養老的保障,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Andersen&Newman JF.Societ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Milbank Mem Fund Q:Health Society 1973,51(1):95-124.
[2] 劉國恩,蔡春光,李林.中國老人醫療保障與醫療服務需求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11,46(03):95-107+118.
[3] 解堊.與收入相關的健康及醫療服務利用不平等研究[J].經濟研究,2009,44(02):9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