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
[摘要]新近成立的浙江自貿區在獲得發展的同時,也在不同的方面暴露出了問題,尤其是相關理論研究的不成熟。從平臺經濟理論的角度分析上海和新加坡的自貿區發展經驗,從基礎、平臺、應用、用戶四個方面得出益于舟山自貿區發展的借鑒,并對浙江(舟山)自貿區目前的功能定位作進一步反思,明確浙江自貿區的功能定位應當從平臺經濟理論框架出發,立足于舟山市的產業基礎和經濟發展特點,以打牢基礎、擁有國際化軟硬件設施,建立一體化、信息化、特色化平臺,培養平臺企業,利用“一帶一路”等規劃在國家頂層設計內提高國際競爭力、打造合作型自貿區為中心,進行詳細的定位。
[關鍵詞]平臺經濟;自由貿易;功能定位;舟山
[中圖分類號]F752.8[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2017年,浙江自貿區被納入繼廣東、福建、天津之后的第三批自貿區成員之中,由舟山市完全承接,功能定位于以大宗商品貿易為中心的國際資源配置基地,形成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經驗。盡管成立時間不長,但自貿區在營商環境、重大項目建設、通關監管服務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但是,作為國內起步較晚的自貿區,與國際國內優秀的自貿區相比,它各方面的發展還不甚成熟,需要查缺補漏,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①軟硬件設施跟不上發展目標;②未將發展舟山特色海洋經濟納入定位之中;③定位于以大宗商品為核心,未將配套的金融、服務等行業考慮在內;④對自貿區的理論研究還很少。
目前,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平臺經濟在自貿區建設中的應用都還沒有確立固定的研究框架,但是已有學者根據先進自貿區發展經驗論證了自貿區的平臺性質,并將平臺經濟理論的應用從微觀的平臺企業拓展到了宏觀(城市和自貿區的建設)。葉秀敏(2016)在研究平臺經濟時,依據其多主體性將平臺經濟理論分為了基礎、平臺、應用、用戶四個層面,這一思路為本文分析上海和新加坡自貿區的發展經驗,指出舟山發展自貿區的優勢與劣勢提供了框架,使我們可以從新的角度對浙江(舟山)自貿區開展研究,對短期內浙江(舟山)自貿區的功能進行再定位,并為其他同類自貿區理論研究提供經驗借鑒。
2 基于平臺經濟的浙江(舟山)自貿區發展優勢分析
從平臺經濟理論的四個層次出發,舟山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基礎層的政策支持、地理位置優勢,應用層的本地海洋類企業、新企業落戶增加優勢上。
浙江自貿區的發展是以政策支持為基礎的。由于國家政策支持,舟山新區已經獲得了與國務院的各部委直接對話的經濟社會管理權力;2018年,國家發布《國務院關于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有2條是為浙江自貿區專設的。另外,浙江省也在自貿區推行了許多創新措施,比如“負面清單”,以及“最多跑一次”,這些省級層面的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改革和優化了自貿區的營商環境。舟山地方政府也在2017年2月就啟動了我國首個與國際接軌的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油供應行業規范,各種稅收減免政策也在逐步推行中。同時,來自國家和政府的頂層支持,也可以使舟山通過新契機實現與其他自貿區的錯位發展,避免與有明顯優勢的自貿區正面競爭,這些機會包括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寧波-舟山港的建設等。
在地理位置上舟山也有不少優勢,既是位于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也是長江一帶的海上開放門戶和通道,又有眾多零星島嶼養成了許多深水良港,經濟腹地與新加坡相比也更廣闊。臨海的獨特的地理位置為舟山發展現代海洋產業奠定了基礎,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①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方面,全市三大造船指標造船完工、新接和手持訂單的數量連續多年占全國總量的10%,船舶修理業務則達到了 40%,位于全國前茅;②在水產品加工業方面,全市相關企業有119家,現代化的加工生產線有300多條,年加工能力可達100余萬t;③在海洋電子信息產業方面,由大數據支持的“智慧海洋”工程已經吸引了中船重工等3家涉海類央企、天和防務等3家上市公司以及與之相配套的10多家企業;④在海洋旅游方面,舟山在成功舉辦了3屆國際海島旅游大會后,被定為該旅游大會的永久地址,旅游業的知名度也有所提升,這無疑也能成為一個培養平臺企業的新興增長點;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洋新能源產業,舟山已建成投產陸上風電場5個,裝機總容量約143MW,據統計,2017年舟山利用新能源發電在3億KW.h左右,并且隨著全球首臺3.4兆瓦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首批1MW發電模塊的安裝下海,這種清潔能源在全部利用后預計年發電量可達600萬KW.h……若將海洋產業基礎的優勢和自貿區的建設聯系起來,舟山未來也有望成為一個以海洋經濟為特色的大平臺,并反過來增進自貿區經濟。
另外,舟山自貿區在不同的片區劃分了不同的產業園區,吸引不同行業的企業分類落戶,吸引新企業集聚的成果較為顯著。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9月底,浙江自貿區新設和換發營業執照的內資企業有9000多家,注冊的資本約為3717億元,累計335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浙江自貿試驗區,占外商投資企業累計總量的53%左右,雖然和上海相比差距較大,但考慮到基礎層和平臺層內各因素的影響,這種差距是合理的。
3 浙江(舟山)自貿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舟山自貿區雖然有著政策支持和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但是對比新加坡,基礎層面的開發還遠遠不夠,這導致自貿區既無法很好地利用地理位置上的長處,也無法盡快地改善交通短板,深水岸線資源的嚴重不足,交通運輸體系也不完善,可以說,舟山在基礎上缺乏對“流量”的運營能力成為了阻礙國際資源配置基地定位實現的頭號阻礙;在法律制度上,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和系統的理論指導,舟山自貿區還沒有完善的、足以支撐自貿區完成以大宗商品貿易為中心的國際資源配置基地的貿易法規;在人才的引進上,雖然政府出臺了優待政策,但是由于基礎設施落后、經濟動力不足、不具備容納各行各業的完善產業鏈體系,不能滿足國際國內人才對生活的配套需求、發展愿景,甚至留不住本地的人才資源,所以這也成了舟山自貿區在基礎層發展平臺經濟的阻力之一。
盡管海洋產業是舟山的特色,但是目前該產業并沒有產生突出的創新成果,新經濟模式的運用也不明顯,如在海洋漁業方面,雖然舟山已經獲批了綠色漁業實驗基地,成功獲得了“國家科技興海示范基地”稱號,但是該產業的創新成果并不豐碩,沒有新型企業涌現;在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方面,雖然舟山已集聚了海力生集團、興業集團等多家龍頭企業,海洋食品和藥物的研發、生產能力基礎較好,但是并沒有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完善,產業的市場前景沒有打開。另外,雖然2018年1月初至10月舟山完成保稅燃料油供應量約294萬t,跨關區供油約134.76萬t,相比2017年都實現翻倍增長,舟山成為了國內第一大加油港以及華東地區的保稅燃料油加注中心,然而和2017年新加坡達到的5000萬t相比,差距十分明顯,與實現以油品為核心的國際資源配置中心的定位不契合。另外,舟山自貿區在產業的發展、資源的配置上忽略了金融部門的參與,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舟山自貿區大宗商品的流動和其他資源的有效配置。
舟山自貿區由于成立不久,發展條件等各方面還不成熟,基礎層、平臺層、應用層的內容與老牌自貿區相比還很薄弱,缺乏對資源的吸引能力和運營能力。從平臺用戶的角度考慮,他們可能更傾向于選擇有一定運營歷史、經濟基礎雄厚、貿易政策更完善的自貿區進行貿易合作,因為這樣的自貿區可以為企業降低成本,提供發展機會,拓展市場。由于舟山在基礎、平臺、應用這三個層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相應地,也就減少了對平臺用戶的吸引力,這使得雙邊市場的資源流動受阻,各類商品(包括油品等大宗商品)的出口渠道比較狹隘,在很大程度上面臨著來自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的流量競爭。
4 基于平臺經濟的自貿區發展國際國內經驗借鑒
基礎層是平臺得以形成的首要條件,一般指自貿區能發展平臺經濟的政策條件、法治環境、開發狀況、人才配備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平臺層的完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新加坡為例,一,在地理位置上,新加坡處于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海峽的重要戰略要塞、輻射面廣,但起初新加坡卻是一個資源缺乏、工業基礎薄弱、失業率高的小國。直到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政府劃定6000多hm2土地培育裕廊工業區,斥巨資建設現代化的公路、鐵路、深水碼頭和海港,完善基礎設施,于是,眾多跨國公司紛紛而至,第一個自貿區誕生。二,除了通過開發揚長避短外,新加坡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它能維持貿易秩序的基礎保障,能夠對油品交易中心建設起到強大的支撐作用。在新加坡,80%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糾紛都能通過仲裁順利解決,由此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貿易摩擦,使許多投資者愿意前來。三,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看清世界形勢,制定了成為世界營運中心的戰略計劃,將發展策略的著重點轉移到貿易、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上來,這些人才為新加坡自貿區的建設提供了創新思路和技術。四,政策構成了基礎層的宏觀架構,新加坡推行雙層級自貿區管理模式,中央政府負責自貿區的指引規劃,而日常活動與具體的開發職能則由區內特定公司負責,擴大了平臺主體的創新空間。
如果將基礎層的內容比作準備建筑材料,那么平臺層的主要內容就是打造現代化、運轉高效的商鋪,就自貿區來說,主要就是通過科技手段使自貿區能穩定高效地運營。新加坡一直在運用各種手段使自貿區成為一個一體化的平臺,同時實現向前整合投資、向后整合經營和水平整合管理,提高平臺的運營效率,進行綜合發展。平臺的一體化來自于信息化,新加坡在1984年就已經推出的PortNet可以將相關運輸卡車、集裝箱中轉站、船舶公司或代理行、政府等職能部門聯系在一起,使港口用戶能夠全天、隨時獲得集裝箱、起重機、泊位、艙位、貨物,艙位,船只狀態的具體信息。
在一體化、信息化的商鋪建設完成之后,下一步便是招商,即平臺經濟理論的第三個層面——應用層,主要內容是引進具有平臺性質的企業。以上海自貿區為例,上海自貿區自2013年成立以來,在保稅區域打造了各類專業貿易平臺,這些平臺涉及化妝品、醫療器械、機床等多個行業。在這樣的條件下,上海自貿區成功吸引了16個銷售規模千億級和百億級產業集聚。另外,隨著“負面清單”逐步完善以及上海市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多的外企將目光轉移到了上海,2018年6月末,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新設企業累計有3萬多家,其中外資企業接近8000家。
自貿區還需要幫助平臺企業吸引更多的用戶(貿易伙伴),實現雙邊市場的對接,也就是建設用戶層。以新加坡自貿區為例,在基礎層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新加坡自貿區的發展歷史明顯長于我國目前建立的自貿區,漫長的發展過程和不斷地推陳出新,使新加坡與歐美和亞太地區都已經建立了相對穩固的貿易伙伴關系,市場范圍輻射到歐盟、美國、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地。另外,由于新加坡自貿區施行完全“自由”的貿易,并輔之以各種優惠政策,也使得許多國家或地區想要與之建立伙伴關系,于是,又積累了一批潛在客戶。這對我國新建的自貿區形成了一定的壓力,但是如今的自貿區也可以在考慮自身優劣勢的基礎上走特色之路,從不同的方向與其他國家建立伙伴關系,避免與老牌自貿區正面競爭合作伙伴。
5 浙江(舟山)自貿區的功能再定位與前景展望
綜上,通過以平臺經濟理論四層次為基礎的分析,本文認為目前舟山自貿區關于成為以大宗商品貿易為中心的國際資源配置基地,形成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經驗的功能定位僅僅涉及了發展結果,沒有涉及發展過程。如果要實現穩步發展,需要從現在開始,立足于基礎、平臺、應用、用戶四個層面,針對各個層面存在的問題和已有的基礎進行理論研究,制定較為詳細的計劃。一,舟山自貿區在基礎層的定位應該致力于使自貿區擁有國際化的軟硬件設施,要做到這一點,需加大開發力度,使舟山能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勢,鞏固實現資源配置的基礎設施;需要完善自貿區平臺運行相關法律體系,實現貿易秩序長期穩定向好發展;需要為自貿區的平臺建設引進相關人才,發展科技研究,為實現平臺信息化儲備創新動力。二,在平臺層,舟山自貿區要注意結合本身的海洋經濟優勢,利用現存的產業基礎,致力于打造一體化、信息化和特色化平臺,實現產融結合,促進商品的優化配置。三,在應用層,舟山自貿區要成為平臺型企業,尤其是企業總部的聚集區。不能僅僅吸引常規企業落戶,還需設法吸引或建立國內外企業總部,擴大乘數效應。四,用戶層,在短期內,舟山自貿區應該定位于成為合作型自貿區。在國內,加強與周邊地區或自貿區的交流與合作,如寧波、上海;在國際上,通過“一帶一路”與沿線國家建立貿易伙伴關系,開拓屬于自己的消費市場,逐步實現全球資源配置中心的長遠目標。(指導老師:李秀輝)
[參考文獻]
[1]晁鋼令,王濤.自由貿易試驗區與“平臺經濟”城市[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12).
[2]胡創業.我國自貿區依托平臺經濟拓展新型商貿業態的問題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26).
[3]張曉媛,曹年更.雙邊市場理論—平臺經濟的研究綜述[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3(1).
[4]王冠鳳.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經濟新模式探究[J].政策研究,2015(5).
[5]王冠鳳.上海自貿區新型貿易業態發展及服務功能的拓展——基于平臺經濟視角[J].現代經濟探討,2015(2).
[6]洪聯英,黃汝軒.上海自貿區的功能定位反思及其調整——基于平臺經濟理論框架的分析[J].國際商務研究,2017(1).
[7]羅丁亮,王勇.論自貿區平臺性質和發展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15(35).
[8]葉秀敏.平臺經濟的特點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6(2).
[9]梁浩.平臺經濟與上海“四個中心”建設路徑探析[J].探索帶,2014(1).
[10]李允堯,劉海運,黃少堅.平臺經濟理論研究動態[J].經濟學動態,2013(7).
[11]王孝松,張國旺,周愛農.上海自貿區的運行基礎、比較分析與發展前景 [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7).
[12]楊帆.上海自貿區意義究竟何在[J].南方經濟,2014(4).
[13]趙曉雷,鄧濤濤,劉江華.國際先進自貿區區港一體化模式借鑒[J].中國外匯,2017(24).
[14]周麗雯.自貿區建設的國際經驗借鑒與分析[J].內江科技,2017(12).
[15]易朝軍.自貿區服務貿易發展模式的國際案例——以香港和新加坡為例[J].經貿實踐,2017(3).
[16]鄭燕,殷功利.新加坡模式的經驗及其對上海自貿區建設啟示[J].商業經濟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