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雙禹
[摘要]對舟山漁村文化產業發展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當前舟山漁村文化產業發展還存在著同質化、缺乏創新力度、產品產業鏈短等問題,可以采取創新文化發展新方式、延長產品產業鏈、實施科技創新等方式來促進漁村文化產業科學發展。
[關鍵詞]漁村文化產業;旅游;文創產業
[中圖分類號]F326.4[文獻標識碼]A
1 漁村文化產業發展定義研究
文化產業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提出,文化產業兼具文化和經濟的雙重屬性,是文化作為載體在第三產業一種形式的融合。漁村文化產業,即基于漁村文化和漁村發展的文化產業,包括以下兩類:一個是文化產業,農民是主要的消費群體,如報紙,書籍,電影和電視;二是文化事業,生產滿足城市居民消費需求的產品。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要求,漁村文化產業的內容大多建立在漁業漁村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上,而漁業漁村一直是我國近年來發展的薄弱環節,如何促進漁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是我們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
2 舟山市漁村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1 鄉村旅游和休閑漁農業發展迅速
舟山的第三產業主要集中于旅游業,其中旅游又主要以休閑漁農業基礎上的鄉村漁村旅游為主。舟山的休閑漁農業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已創建一批生態環境美、服務水平高、海島韻味濃的漁農家樂特色鄉鎮、精品示范區、集中村、休閑示范點和漁農家民宿。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806.7億元,比上年增長21.9%。旅游接待人數5507.2萬人次,增長19.4%。
2.2 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如火如荼
舟山漁村歷史悠久,海洋文化底蘊非常濃厚,漁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們在長期社會歷史實踐中創造的精神財富,種類多樣,內涵豐富。海島特色濃郁。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舟山民間謎語、賀郎調、巴哈鰻干魚丸面制作技藝等項目。在一定意義上是舟山地方文化的代表,包含了海島城市的公共記憶。傳統工藝項目薈萃。傳統工藝項目除了地域特色明顯、歷史傳承完整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都是通過非遺傳承人手工勞動實踐完成,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美學價值,比如:沙洋曬生制作技藝、石艾茶制作技藝、漁繩結編織技藝。這些非遺項目是我市貫徹落實國家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重要成果,展現了舟山鮮明的傳統工藝特色。很多非遺項目因社會環境變遷,已亟待保護,如賀郎調,因現代婚俗變遷,該項目在舟山傳統婚俗中已十分少見。如顧氏骨傷療法,石艾茶制作技藝,這些項目都填補了舟山非遺項目的空白。舟山非遺保護部門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進一步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爭取更多的項目入選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海洋文化名城作出貢獻。
2.3 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是在文化產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產業形態,是知識經濟、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產物,兼具“文化”、“創意”和“產業”三方面的特征。舟山魚繩結、鹽雕為特色的海洋文化衍生品形式多樣,深受游客喜愛。2018年舉辦舉行首屆舟山市海洋文化衍生品暨“舟山心意”旅游商品設計制作大賽,入圍決賽的18件作品包括了特色圍巾、抱枕、創意書簽、首飾等等。這些作品形式新穎,造型獨特,匯聚了設計者對與舟山特色旅游的創意思維,也促進了舟山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促進了民間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
3 舟山市漁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困境
3.1 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產業支撐
舟山的農業漁業旅游資源優勢得天獨厚,但特色小鎮、特色漁村卻發展遲緩,特色小鎮發源于浙江,截至2018年我國共分兩次評選出特色小鎮403個,其中浙江省共有23個,舟山市沒有入圍。 2017年農業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公布2017年休閑漁業品牌創建主體認定名單的通知》,認定27個村(鎮)為“最美漁村”其中浙江省內四個分別是臺州市石塘鎮五岱村,衢州市和田鄉,寧波市奉化區桐照村和象山縣東門漁村。舟山沒有村鎮入圍。歷史變革中東沙古鎮逐漸沒落,近年來,舟山市政府對東沙古鎮重新規劃,恢復其歷史風貌并以旅游特色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雖然旅游人數逐年上升,但其中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舟山漁村建設缺乏創新創意的物質文化載體的支撐,很難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漁村的文化內涵千篇一律,建筑風格單一,同質化,不能反映獨特的歷史特色。
3.2 旅游業制約因素多,產業鏈短
舟山海島眾多,與第一產業融合的最好方式就是發展休閑漁農業產業,2017年我國旅游導向型休閑漁業的營業額285.94億元,占全國休閑漁業總產值的40%,浙江省的旅游導向型休閑漁業產值排名第五。其中以嵊泗、岱山、東極等農漁村發展較為發達的地區,大部分都是離島,船運是其主要的交通工具,船舶流量安排、天氣、人流量都是制約船運的因素,調查顯示,嵊泗區域有40%的漁農村旅游經營點(戶)表示因船票緊張、客流量不足影響旅游經營收益,特別是嵊山枸杞等偏遠海島,因景色秀美,旅游吸引力強,旺季船票一票難求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客流量的增長,阻礙了漁農村居民的進一步增收。
近年來雖然漁村民宿數量大幅度增加,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舟山漁農村旅游業的發展,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民宿質量的下降,村民自居房屋改建是否安全、合法,
是否具備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如何避免裝修風格的雷同和服務體驗差的各種問題,交通不便和民宿條件差都讓游客旅游周期縮短,直接影響旅游產業的總收入。
4 舟山漁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對策
4.1 創新文化發展新方式,走多種產業相融合的道路
舟山市應以杭州市文創產業發展為模型,發展擁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與現代科技相融合,實行“文化+科技”的新模式,與互聯網緊密結合。
4.2 延長產品產業鏈
“農家樂”主要以餐飲、住宿、釣魚、農產品采摘為主,缺乏真正的鄉村體驗。自然風景單調,易受季節、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歷史古鎮也存在著開發程度低,建設不完善的情況。應引入新元素、新產品,建立生活、生態、文化體驗型旅游新模式,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產業。舟山以海洋文化為特色,發展以海洋文化為核心的文化產業是找準定位,發展漁業養殖、觀光、休閑一條龍產品服務鏈,確定目標市場和產品特色,延長產品產業鏈。
4.3 注入科技創新血液,緊跟時代發展方向
應利用計算機大數據技術分析測算農村文化產業的產出比、績效比,做好休閑漁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產業規模和產值分析以及人員收入分析等。在農村文創產品上要加入科技元素,打破傳統的消費模式,實現網絡化營銷,開拓農副產品網購渠道,實現景區旅游、鄉村旅游的網上預訂。利用自媒體平臺開發虛擬導游、VR全景欣賞等新型觀光旅游模式,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參考文獻]
[1] 王石,林生.微觀視角下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同質化競爭研究 [J].商業經濟研究,2017(2):78-80.
[2] 劉瑞享,袁婷.江西鄉村旅游同質化現象分析[J].當代經濟,2017(35):32-33.
[3] 吉蕾蕾.萬家中國茶企為何利潤不及一個立頓?[N].中國聯合商報,2018-07-09.
[4] 萬寶瑞.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要抓好五大轉變[J].農業經濟問題,2012(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