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帥

[摘要]鄉村振興的發展,少不了發揮人才的作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鼓勵外出農民工、高校學生、退伍軍人等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可見返鄉人員對縣域經濟的發展已經是重要元素,通過整理孝感市人口外出和返鄉數據,分析外出人口返鄉留縣對經濟影響,建議孝感市在當前的經濟轉型階段,外出人口和返鄉留縣人員應當合理控制和引導,促進縣域勞動力市場的合理銜接,控制外出與返鄉勞動力資源均衡,調動創業氣氛,規范勞動體系,加強縣域之間橫向合作。
[關鍵詞]返鄉;外出人口;勞動力
[中圖分類號]F249.27[文獻標識碼]A
實施鄉村振興,農村人才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通過吸攬農村外出人口回流,充分利用在外積累的資本、經驗和技能,是擴大農村人才儲備的有效方式,并有效補足農村勞動力不足,解決留守幼老等社會問題。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階段,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起初農村人口向外遷移一般狀況是為了更高的經濟收入,從而滿足更好生活水平的需求,但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城市勞動市場的環境變化,農村外出人口返鄉回流現象越來越普遍,合適數量的外出人口返鄉回流有著去空心化,提高農村經濟等多方面的益處,對此,本文通過孝感市數據,對孝感市人口返鄉回流現象進行研究。
1 孝感市外出人口返鄉回流狀況分析
1.1 孝感市總體外出人口外出情況分析
孝感市在2017年中,外出人口總數135.38萬人,外出勞動人口總收入500.5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了23.04億元,其中男性85.86萬人,占總人數62.79%,20歲以上50歲以下人數有98.19萬人,占總數量85.72%。所有外出人口中,完成義務教育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占總外出人數91.09%,相比2016年提高了4.83%。低收入與高收入群體人數之比例逐漸降低,月收入低于3000元以下人員總共有77.03萬人,相較于去年78.18萬人減少了1.15萬人,降低了1.49%。
外出務工94.61萬人,占總共外出人口69.88%,經商人數32.67萬人占24.13%,從事于第二產業73.06萬人,第三產業56.34萬人,分別占總人數53.97%和41.62%。從地域上來看,外出省外人數占比較大,72.55萬人,占53.5%,省內縣外人數有41.2萬人占30.38%,港、澳、臺及其境外人員0.63萬人。
從外出務工從業人員技能培訓情況上說,孝感市外出務工人員參加過職業培訓有49.17萬人,相比2016年增加了1.83萬人,增長率3.87%,社會保障有一定改善,但仍存在缺陷,未參與養老保險人數52.87萬人占39.05%,相比去年增加了8.2萬人,減少了5.5%,未參與醫療保險人數37.4萬人,占總人數27.63%,比去年減少3.39%,未參與失業保險人數121.37萬人,占89.65%,比2016年下降2.79%,未參與生育保險人數129.56萬人,占95.7%,比2016年上升0.74%,未參與工傷保險人數109.172萬人,占80.63%,上升2.13%。
1.2 孝感市各縣市返鄉情況分析
通過數據整理發現,孝感市各縣市全年返鄉人數較多的是云夢縣和孝昌縣,分別是9.35萬人和7.17萬人,占孝感市總返鄉人口 18.67%和24.37%,但在各縣市返鄉人數與外出人口人數之比中云夢縣高達49.74%,在孝感市各縣市中最高,其次分別是大悟縣和安陸市,為29.96%和25.21%。返鄉之后又再次外出從業人員之比中,除孝昌縣和漢川市,其他縣市數據相近,但云夢縣仍然最高,達到65.24%、其次是安陸市59.31%和大悟縣48.77%。返鄉回流人員中歸來務農和從事二、三產業人數中,孝昌縣均最高,分別有2.04和4.47萬人,占孝昌縣返鄉人數28.45%和62.34%,漢川市返鄉從業第二、三產業人數不多,但占據返鄉人數42.01%,其次是應城市和安陸市,分別占35.6%和31.8%(見表1)。
2 孝感市外出人口返鄉回流對經濟的影響
2.1 孝感市外出人數增長,本地勞動力邊際增長量減少
外出跨省務工收入大于留縣勞動收入,外出人員更愿意外出勞動,而不愿留在本地,孝感市跨省務工比例高達53.5%,本省務工30.38%,根據上述數據表明,外出人口總收入增加,且外出人員低收入人口降低,使外出意愿進一步增加,其中青年男性勞動力占主力軍。
外出人員中,區域和工作性質不同,年收入一般在3.4萬元至4萬元之間,低收入群體數量逐年降低,上述數據表明月收入三千以下的人數減少了1.49%,如此以來,使外出人口數量增加,本地勞動力邊際增長量減少,造成一定量的勞動力特別是青年男性勞動力不足,為發展縣域一二三產業造成影響。
2.2 孝感市外出人員社會保障不健全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外出人員對社會保障的認識不斷加強,已有研究表明,社會保險不足對外出社會人員外出意愿存在負相關,通過上述數據展示,孝感市外出人員中,未參與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人員相比2016年數量降低,雖然參與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人數上升,但仍不明顯,即表示孝感市外出人員中外出意愿逐步減退,返鄉回流現象相比去年進一步頻繁。
2.3 外出人口返鄉后滯留發展率不高
從表1可看,縣市經濟狀況不同,返鄉數量便有明顯差距,漢川市經濟情況突出,2017年生產總值達500.12億元,其次應城市、云夢縣和安陸市,三縣經濟狀況較為貼近,可見經濟狀況較好地區,返鄉農民數量較少,回流留在本地從事二、三產業人員占比較高,而經濟狀況較差的區域,大悟縣和孝昌縣回歸人數較多,除孝昌縣外,各縣市返鄉人員再次外出就業率都有偏高。據調查,外出參工人員中有參加技術培訓的態勢明顯增加,2017年參加過職業技術培訓人員比去年增加1.83萬人,增加3.7%,受過技術培訓人員返鄉建設,對本地經濟發展具有相當大的益處,但總體來看滯留本地發展與返鄉人員總數比例不高。
3 孝感市外出人口返鄉留業原因分析
3.1 外出就業公共服務建立不完善
外出務工人員連續增長,但同時本地工作人員也不斷上升形成雙向增長,主要是因為經濟態勢良好就業環境改善,但就業信息狹隘,有外出意愿的人員,想前往外地工資性收入更高的地區就業,擴大勞動收入,不過由于就業公共服務信息渠道建立不完善,加之大多數文化程度不高,所收集的就業信息來源多是已外出的親戚、好友和鄉親之間的信息傳遞,市面上大多數就業信息不能有效及時的傳遞到人們手中,缺乏組織性的引導,通過部門組織和中介組織外出工作的人數比例很小,使各區域和各行業用工安排不協調。
同時由于多數人員文化程度不高,大專以下文憑居多,遭遇出現破產、停工和裁員等情況不懂得如何合法維權,明顯缺乏自主性,相應引導和協助的維權部門有限,公共服務資源緊張,使外出人員對在外就業受到不公平對待現象盡管今年有所改善,但仍然普遍。
3.2 農村土地調整和本地就業崗位缺口較大
孝感市臨時性返鄉人員所占比例不大,大多數為職業回鄉發展,但從數據可以看出,返鄉人數和再次返鄉人數的比例數據突出,表示較大返鄉人員返鄉后,再就業困難或者務農土地不足,難以生存或者不如之前待遇,因此選擇再次外出就業。其次,數據上可以顯示外出就業人員受過技能培訓人員不斷上升,這些人才如果留縣發展,對本地經濟必然有諸多益處,并且外出人員中建筑行業、制造業和交通運輸和倉儲行業較為集中,孝感市各縣市當前發展階段,對這些行業的需求較大,減少技術人才返鄉后再次外流需要加強。
3.3 創業配套政策落實不足
在外務工或經商人員,在外積累了一定資本或者嫻熟技能,返鄉后有創業意愿,但部分人由于缺少資金原始積累,創業啟動資金不足,創業不能實現,盡管政府出臺有相關政策,設有貸款政策和基金服務,但數額較少或者程序復雜,對創業者局限性較大,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同時相關優惠政策落實不足,政府設有免稅和獎勵政策,但政策部署不集中,返鄉人員初回信息閉塞,對政策咨詢、辦理和服務落實各方面均難銜接,尋找創業優惠政策不順利,創業氛圍不足,不利于返鄉人員創新創業。
4 孝感市外出人口返鄉留縣對經濟影響的研究及建議
4.1 調動創業氛圍,健全創業政策體系
返鄉人員創業不僅能夠幫助當地經濟發展,還可以提供相應工作崗位,減少返鄉人員再次外出務工比例,緩解當地就業崗位提供不足問題,相關部門應當積極設置配套政策,幫助有返鄉意愿人員打造創業平臺,和配套的公共服務,解決金融障礙,大力鼓勵銀行、信用社和金融中介提供信貸支持。鼓勵返鄉人員創新創業,積極利用所積累技能,鼓勵返鄉現代化務農,培育創業氣氛,強化動機鼓勵,完善創業優惠政策,發揮政府協調作用,提升各部門服務水平,為創業者解決創業障礙。
4.2 規范勞動服務體系,加大返鄉崗位安排
一定量人口外出務工,可以緩解本地就業壓力,并在返鄉時攜帶積累的資金和技術能夠幫助本地發展,近年來各縣市全年返鄉與外出人口人數雙高,且缺乏完善的勞動服務市場體系,外出人口欠缺正規的勞動就業指導,相關部門應當管理外出勞動信息,合理建議工種和地域的選擇,實施促進外出就業的相關政策,同時,制造良好的本地就業環境,保證返鄉人員回流發展,重視女性勞動力就業機會,減少再次外出務工人數比例。
4.3 加強縣域橫向聯系,鼓勵縣外市內發展
根據數據整理和分析,得出各縣域之間返鄉人數差異大,返鄉與外出人數比例不同,整合各縣市勞動需求和資源,加強縣域之間的橫向合作聯系,鼓勵勞動者在縣外市內發展,填補縣域勞動力不足的缺口,減少勞動力剩余,共同做好市內的流動人口管理、教育、協調和服務,使市內流動人口務工權益得到保護,困難得到解決,同時市內交通方便,距離近,也能解決老幼的留守社會等諸多社會問題。
[參考文獻]
[1] 林龍飛,陳傳波.返鄉創業青年的特征分析及政策支持構建——基于全國24省75縣區995名返鄉創業者的實地調查[J].中國青年研究,2018(09):53-61+10.
[2] 黃海峰,朱雨桐,趙一凡.人力資本投入與農村居民收入差異——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J].農村經濟,2018(08):43-50.
[3] 王澤強.鄉-城人口遷移與農村老齡化——基于農村遷移人口生育率變動的分析[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5(02):72-76.
[4] 牛永輝.鄉村振興視閾下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動因、困境及對策探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1):28-32.
[5] 陳坤秋,王良健,李寧慧.中國縣域農村人口空心化——內涵、格局與機理[J].人口與經濟,2018(01):28-37.
[6] 陳濤,陳池波.人口外流背景下縣域城鎮化與農村人口空心化耦合評價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7,38(04):58-66+111.
[7] 雷小喬,杜子芳.省際人口遷移與人均財政負擔間影響關系研究[J].調研世界,2017(01):35-39.
[8] 梁海艷.流動人口的返鄉與外出意愿研究——基于安徽、四川、河南、湖南、江西、貴州六省數據的分析[J].南方人口,2015,30(01):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