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摘要]在體驗經濟時代,傳統的商業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體驗化的休閑模式將從文化體驗出發,給予游客人性化互動,構建及營造全新的體驗生態環境。沖繩地區充分利用其文化優勢,提出了“文化體驗”戰略,通過這一戰略開拓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此次根據約瑟夫.派恩和吉爾摩的體驗營銷策略分析沖繩地區文化發展中的經驗對我國漁村發展的啟發,以此來促進中國漁村當地文化產業的更好更快發展。
[關鍵詞]沖繩;文化體驗;4E體驗;生命體驗;人性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A
沖繩島是一個東部狹窄,南北長的島嶼,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古老的文化傳統和文化遺產。2003年小泉內閣提出了"觀光建國"的宣言,旨在向世界介紹日本文化和魅力。2005年,日本知識產權戰略部提交了《日本品牌戰略》,提出了建立本土文化品牌的建議,擴大當地文化的影響力。2006年,沖繩縣充分發揮了當地琉球王朝文化與島嶼文化的差異,提出了“文化體驗”戰略。沖繩的“文化體驗”戰略是行之有效的。根據日本本土品牌整合研究所發布的魅力調查數據,沖繩的地理區域在日本首都轄區僅排名第四,但在全國排名前四。沖繩的“文化體驗”戰略值得學習。
1 文化體驗是基于游客交互的人性化互動
文化產品與服務不同于一般商品,體現了人類精神創造的魅力,為游客創造了某種體驗。游客的體驗通過文化產品或服務來傳達某種信息,勾起情感與記憶。因此,文化體驗較為主觀和感性,偏重于滿足人們交換信息、交流情感、愉悅身心、提高審美、增強認知等精神方面的需要。文化體驗既是精神感受和心理體驗,也時刻彰顯著個性。人們傾向于選擇哪種文化產品或服務,主要取決于產品效用中承載的文化性能,設計師的設計、品牌的價值、專屬服務、私人定制的優越感等等都是滿足人們內心追求的體驗。
2 沖繩縣地方文化產業中4E文化體驗策略的運用
2006年,沖繩地區極致利用了當地琉球王朝文化遺產的優勢和與日本島嶼文化的差異,提出了“文化體驗”戰略。在島嶼文化大背景依托下,建立起地方文化品牌,促進了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沖繩的“文化體驗”策略分為四種類型:娛樂體驗,教育體驗,逃避體驗和美學體驗。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定義了沖繩地區的四個經驗領域和代表性活動體驗營銷,以分析文化產業發展中使用的體驗營銷策略。
娛樂體驗通過為潛在客戶創造獨特的娛樂體驗以及實現他們的購買和消費目標來吸引游客,旅游企業應在整個旅游營銷過程中貫徹娛樂營銷理念。在整個旅行體驗中增加娛樂體驗,使整個旅行過程變得有趣和愉快,從而提高游客滿意度。
沖繩地區在用娛樂體驗來了解當地的文化這方面做的尤其出色,人們走在路上,可以看到不少店鋪門上的“見學”招牌,意思就是他們提供體驗課程,讓游客邊學邊感受沖繩獨有的文化面貌。沖繩縣的體驗王國原本是歷史劇《沖繩の風》的拍攝場地,整座建筑都參照沖繩王宮興建,后來才改建成沖繩最具規模的體驗學校。全校共設有32座傳統赤瓦樓房,提供石獅子上色體驗、沖繩舞蹈體驗、三線體驗、手制陶瓷等101種體驗課程。每個體驗課程約60分鐘,費用在1000日元到2000日元不等。除了學校小班式的體驗中心,沖繩還有很多專門的小工房提供文化的娛樂體驗,比如位于壺屋通的陶瓷工房規模較小,但家庭式經營反而吸引了一批日本父母帶小朋友來體驗為石獅子上色的樂趣,體驗課程也是一門絕佳的親子活動。
教育體驗是指旅游者能在旅游過程中獲得知識。人們為了獲得某種知識主動地參與到一項旅游活動中。就旅游性質而言,旅游業本身具有教育和科普的功能。以旅游景點為載體,利用其獨特的自然、歷史、文化資源,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講授和學習。
例如沖繩縣立博物館里的三線教育體驗活動。三線是沖繩的傳統樂器,它的原型來自中國三弦。三線代表著沖繩的傳統音樂文化在日本也非常受歡迎。在三線體驗館,人們在學習三線表演的同時已經潛移默化的在感受沖繩的傳統音樂文化。此外,首里城公園定期舉行的槌球舞蹈表演給予的體驗方式是人們在觀看舞蹈表演后,可以進入體驗區穿上槌球舞蹈服裝,在技藝老師的指導下,體驗琉球舞的舞步,讓人們通過歷史和現實達到文化體驗的目的。
美學體驗注重滿足人們的審美,為游客提供愉悅舒適的環境和美麗的視覺感受。運用美學原理和美學方法,開發旅游資源,建設和利用旅游景觀,提供以美為主題的優美服務,迎合游客的審美情趣,吸引游客的興趣。以此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讓客人在旅游美學活動中享受愉快的體驗,享受精神,享受豐富的美麗,留下美好的體驗。
沖繩最具代表的審美體驗在沖繩水族館,館內的珊瑚海水槽里展示了超過800種類的各種珊瑚,巨型透明玻璃缸“黑潮之海”里可以看巨大的鯨鯊和蝙蝠魚游來游去。每天固定時間會上演喂食鯨鯊的一幕,鯨鯊垂直吃食物的場景非常震撼!人們還可以拍攝經典角色的照片。水族館大廳有一個觸摸池,游客可以觸摸生活在珊瑚礁上的海星和海參,還可以用手指接觸海水,用舌頭體驗海洋的味道。
逃避體驗是指人們為了逃避工作的壓力、日常生活的繁瑣、人際交往的復雜,通過旅游活動來暫時擺脫。在異于日常生活的旅游環境中尋找真實自我,獲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解脫。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里城的首里城遺址遭到嚴重破壞。戰后,日本政府按照國寶保護法、史跡名勝天然物保護法和當地人民的期望修復了這些資產。最大的工程是修復首里城的主殿。日本政府極為重視文化遺產,目前將所有遺產都得到了恢復。游客漫步在舊建筑物中,好像回到了過去。走在石板鋪的路上,看著街道旁的古建筑,有一種穿越時空跨越時代的感覺,讓人分不清楚是現代還是過去,久久不能忘懷。
3 沖繩縣地方文化體驗策略對我國漁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啟示
日本比較注重科普教育型的體驗活動,相較于我國國內將文化體驗集中在旅游、觀光、垂釣、餐飲等方面,日本更重視對參與者進行環境和文化方面的教育。沖繩文化資源的發展,進行了多元文化和多種功能的融合,通過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等領域的結合打造了一條較完整的產業鏈,傳承發展沖繩縣文化創造并實現更大的市場價值,實現了共贏發展。
注重旅游中的人性體驗和生命體驗將給我國休閑漁業和漁文化發展帶來新的意義,挖掘人性中向往刺激冒險的成分,于是旅游便自然渾成了一個安全的人性通道,讓你飽受刺激,經歷冒險,在一個又一個全新的環境里體驗了生命的多樣性又快快樂樂地全身而退。當人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后,單調和無聊便成了“幸福感”的大敵。住五星級賓館,享受貴賓待遇是一種體驗;住農舍,和當地的“小農孩”打打趣,何嘗不是另一種體驗呢?得到體驗越多,生命就越豐富。
3.1 打造農漁業科普教育體驗基地
我國漁村以科普教育為主題,建設以農漁業教育、休閑農業、漁業為重點的科技教育基地。主要展示農業、漁業科學知識(如動植物生長過程)、歷史文化、生態學、環境保護等自然知識和設計的實踐生產和經驗活動。考慮到知識傳播和休閑娛樂的雙重功能,近年來出現的自助農場和采用園區是新一代休閑農業旅游項目,也屬于教育體驗。游客支付租金在農場認領一塊土地,由他們決定種植蔬菜、花卉、樹木或農作物。農場免費提供種子和肥料,最終收獲的作物歸游客所有。這種形式的旅游可以讓人們得到新的體驗,在田野里呼吸新鮮空氣,品嘗親手種植的綠色蔬菜,了解各種農作物的種植和管理,在農田里種植和收獲生命體驗帶來的快樂。其次,通過土地認領,還可以提高孩子們對土地的認知,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休閑農業園區各種景觀設計應新穎別致,奇思妙想如潮,產品購物中心的設計與科普教育相配套實現教育盈利雙贏。
3.2 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體驗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可以嘗試在文化空間舉辦。開展漁文化體驗,擴大消費群體,這種開發模式,通過群眾參與,直接讓他們走入漁村文化。近距離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直接感知到非物質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增強人們對海洋文化和漁業生產活動的了解和興趣,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潛在消費群體,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也有助于品牌的打造,同時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古老的漁村可以根據文化遺產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日活動。舉辦漁民剪紙藝術展讓人們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剪紙藝術家在活動中展示精湛的剪紙技巧,并進行現場教學。文化體驗是讓年輕人在學習剪紙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中國魚類文化的內涵和文化內涵,感受到悠久而深刻的歷史文化底蘊。
這種文化體驗活動,除了讓人們親自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制作中,直接體驗到原生態的文化樣式,還可以通過博物館,文化生態園區的方式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同產業化運作推廣相結合,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為產業化尋求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3 結合新媒體高科技體驗加大地方典型宣傳力度
搭乘新科技帶來大變革之機,建立地方旅游信息云平臺。依托微信、微博等開展范圍趨定,雙向溝通,互動交流的精準活動。加大網絡宣傳力度,設立中國國家旅游資源網站,面向國際社會,開通多種語言,全方位介紹地方文化歷史、旅游資源、特色產品等信息,利用AR技術,游客只需要在手機上就可以實時了解景區的風景,吃的,住的,一切展現在眼前,體驗AR技術帶來的變化。這樣可以做到AR體驗(將納入景區門票收支系統),如果游客覺得體驗單一的話,就會來感受身臨其境的體驗活動。這將推動消費,景區的服務質量也會相應升級以加強潛在客戶直觀的體驗。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新媒體和新技術的戰略,使當地的品牌標識全面覆蓋。另一方面,結合4E體驗營銷理念,以當地節慶的形式讓地方百姓和外來游客參與其中,體驗當地漁文化的魅力,促進地方品牌的口碑傳播。
[參考文獻]
[1] 昝勝鋒.文化產業商業模式概論[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
[2] 李慶本.文化創意產業“北京模式”與“昆士蘭模式”比較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 蔡嘉清.文化產業營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