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遼闊的地域伴隨的是復雜的地形,其中一些地方的地質條件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異常的復雜,導致在這些地方進行巖土工程的勘察時,往往會形成諸多問題,這成為了巖土勘察人員面前的“攔路虎”。不僅如此,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環境保護、可持續開發以及資源的進一步枯竭,都使得在巖土勘察陷入種種不利局面。本文據此出發,對于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如何進行現代化的巖土工程勘察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實踐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找出問題的原因,進而解決問題,最終提高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及實踐工作效果,確保當地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巖土勘察;復雜地質條件;環境;實踐
中圖分類號:X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5-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5.145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the vast territory of our country is accompanied by complex terrai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some of these places are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and are unusually complex. As a result, many problems often arise whe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s carried out in these places. Become a “block Tiger” in front of geotechnical surveyors. Not only tha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further depletion of resources, have caused various unfavorable situations in geotechnical survey.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how to carry out moder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s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practice, it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And finally improve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and practice work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work.
Keywords: Geotechnical survey;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Environment; Practice
進行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的工程建設,在最初的測量勘察階段,往往困難重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就任務主次而言,巖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人員,首先需要做的是對工程范圍內的地形地質條件的了解,同時,這也是進行下一步判斷的重要數據基礎。在進行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的工程建設時,如何在巖土勘察階段就完成區域范圍內的地形地質勘察,如何解決地形地質復雜帶來的難題,如何確保巖土工程勘察結果的真實與可靠,是每一位從業人員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1]。
1 巖土工程勘察意義
巖土工程勘察的意義在于“了解”。通過精準掌控施工現場范圍內地形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及具體數據,并通過對地下巖土的合理勘察,及時找出不合適的地質區域,從而進行未來項目開展的分析,有效減小地質帶來的不良影響,提供解決的措施方法等[2]。
巖土工程勘察的意義還在于安全的保障。通過對復雜地形地質條件的有效勘察,了解周邊施工現場環境,基于工程設計人員必要的地質數據,基于施工人員詳細的勘察結果,從而在正式開工前,就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及有針對性的措施,在地質災害出現的時候,能夠最大程度的,確保工程建設的安全、施工人員的安全,為順利完成施工提供了有利的保障[3]。巖土工程勘察的意義更在于可行性的分析。通過對工程所在地質環境的勘察,對工程施工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提供必要的技術檢測,確定是否能夠展開建設工作,是在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巖土勘察的重要意義[4]。可以說,上述三點既是巖土工程勘察的意義,也是巖土工程勘察的作用。在當前社會形勢下,特別是在復雜的地形地質的地區,進行施工,必然需要巖土工程勘察的參與。
2 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中出現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所謂“巖土勘探”是指從地表利用鉆機,向地下控制鉆具形成圓柱形鉆孔,鉆進地下,利用鉆孔從不同深度下獲取水、土、巖芯樣品,并將上述樣品送往實驗室,進而對基礎資料進行第一手分析的過程[5]。但在這一過程中,常常有如下問題出現:
2.1 對工程范圍內的環境保護目標勘察不到位
在過去,“巖土工程勘察”僅僅是對地下進行勘察,繼而確定工程受力荷載等。但在新世紀,隨著環保逐漸成為我國的國策之一,在進行工程項目的時候,從“巖土勘察”階段,就需要對周邊環境進行勘察。這就導致在現今的部分“巖土勘察”中存在對目標勘察不到位的情況[6]。
以江西N市某大型工程為例,除了要對目標所在的巖土情況、地質特點進行勘察外,還需要對目標的動物巢穴、植被等情況進行勘察,避免工程對當地的動植物環境造成破壞性的影響。而如果勘察不到位,很容易在工程期間,影響當地的動物繁殖、植被生長等,帶來不可恢復的環境創傷。
2.2 勘探孔深度不好把握
在當前的巖土勘察工作中,面對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另一個難點就在于勘探孔深度的把握上。由于不同的地質結構以及建筑的目的、外形、結構都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在確定單柱的受力荷載時,需要綜合多方面的數據意見,其中工程所在的巖土勘察是重中之重,而對于勘探孔的深度,也有著不同的要求。
從《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中發現,設計單位為了降低經費,原設計要求鉆入到中風化巖3m~5m,更改為鉆入到中風化巖層1m。深度明顯達不到要求,沒有充分了解中風化巖層下部的軟夾層,如此則不得不在四周加樁,導致經費和工期增加。
2.3 前期巖土勘察分析評價方面不合理
在前期的巖土勘察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對當地的分析不夠全面、評級不夠合理。由于勘察人員的不認真或者勘察手段和方法的不合適,甚至是應用了不合理的勘察工具,都會導致結果出現偏差,而這樣的勘察數據,是不能正確反映當地巖土結論的。
在實踐中,最容易發生的就是僅憑借勘察人員的“個人經驗”就匆匆下定論,忽視各種覆蓋層的特點,結果造成錯誤的工程計算。例如,在江西N市某大型工程中,就存在軟弱層壩基滲漏情況,如表1所示。
如果上述情況沒有寫進勘察報告中,必然導致最終在設計上,對于地基的要求出現一定的偏差,而這種偏差必然會在之后的數據分析上產生影響,最終反映到工程上,就是各種安全問題出現。
3 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勘察處理建議
3.1 不同地質條件下的勘探深度
如果工程地質條件在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較好,并能達到淺埋深度的標準,則在地形地質條件較為復雜的情況下,測孔可設置淺埋深度。如果是在松散的混合土區、淤泥上進行建造,則需要增加測量孔的深度,而具體的深化深度需要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明確界定。
3.2 勘探地點的不同間隔
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勘探點之間的距離需要適當縮短,主要是通過對勘探點進行有效的加密,從而進一步保證巖土工程勘探的準確性。例如,在對某一地區的調查中,發現該地區處于喀斯特區??碧浆F場的布局通常必須以甲方提供的鉆探計劃和勘察任務說明為依據,并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和現行巖土工程勘察等標準完成勘察和施工工作。
3.3 良好的地下水調查
在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面臨復雜的地質環境,需要加強地下水勘察。在這一過程中,它需要與地下水觀測一起進行,并在最后鉆探過程的同一天完成。在地下水觀測過程中,要全面分析影響地下水的因素,科學地確定水文狀況,保證水文測量精度。同時,要有效分析該區近年來最高水位和具體水文變化,獲得最佳水位值。
3.4 采用創新的巖土勘探技術
由于復雜地形的地質條件的影響,應加強新的測量技術的應用,以提高測量質量。例如,平均角總距離法計算鉆井的偏差;又例如,在巖土工程勘察和分析評價中,利用多次瞬態表面波和高密度電阻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勘察和評價的準確性。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工程建設中,特別是在一些地形地質條件異常復雜的地區進行工程建設的時候,“巖土工程勘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是之后許多設計和計算的基礎,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實踐中,復雜的地形地質讓“巖土工程勘察”成為了重點項目,同時也在難度上對“巖土工程勘察”提出了嚴苛的要求。因此,為了實現“巖土工程勘察”的準確結果報告,為了從長遠發展上促進工程的建設,為了能夠在基礎數據上對工程負責,有必要進一步對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的“巖土工程勘察”進行深度分析,從勘察人員、勘察方式、勘察技術等多個方面,多管齊下,解決其在實踐中存在的難題,并最終完善和改進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
參考文獻
[1]李先經.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項目巖土工程勘察鉆探實踐[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8,45(05):67-70.
[2]李先經.濱海大陸架特殊性巖土工程勘察鉆探實踐[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8,45(04):65-68.
[3]楊洪.關于巖土工程地基勘察及處理技術探討實踐思考[J].冶金與材料,2018,38(01):36-37.
[4]張慧峰.水工環地質專業巖土工程勘察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探索[J].居舍,2018(03):16+98.
收稿日期:2019-01-23
作者簡介:劉智光(1964-),男,漢族,大學,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巖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