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聞灝
摘 要:課堂教學管理是班級教育與管理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發展。在長期的改革中,人們主義更多的是對學科的理解和對方法的運用,而忽略了同樣會對課堂影響的教學管理問題,導致了一些教師課堂教學管理行為失控、低效。在此環境下,預防介入理論也十分重要。在目前,由于學生一個本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行為,因教師處理不當,造成嚴重后果的事時有發生。因此,如何處理課堂問題行為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具體案例的情況下,對教師課堂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啟發預防介入理論;課堂管理分析 ;班級管理
一、案例陳述
課堂教學管理是班級教育與管理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發展。在一堂高中數學課上,老師在板書一道題的解題過程時,坐在某處前后桌的幾個男生開始有點忘乎所以地講起話來,等老師板書完畢轉過身來,這幾位學生也不再說話了。老師沒有接著往下講題目,而是走了過去,點了一位學生的名字,問他是不是他帶頭講話的,這位學生說不是,老師認為他在抵賴,叫他站起來,這位學生就站了起來,老師反而更加氣憤,叫他出去,他就出去了,走到教室前面門口,老師又從后面推了他一把,砰地一聲把門關上,這位學生再也忍受不了,轉身朝門上踢了一腳。事已至此,這堂課自然是上不下去了。
二、案例分析
(1)課堂教學管理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管理是班級教育與管理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發展。合理的課堂管理可以讓學生轉變對課堂的態度,被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受到的教育效果更好了。因此,班級管理必須重視對課堂教學中的管理問題的研究。
課堂管理的有效實施要求教師認真分析當前課堂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總結和吸收國內外有關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有針對地提出改進策略。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完善班級教育與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2)當前課堂管理的缺陷
在長期的改革中,人們主義更多的是對學科的理解和對方法的運用,而忽略了同樣會對課堂影響的教學管理問題,導致了一些教師課堂教學管理行為失控、低效。現今教師出現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嘮嘮叨叨、效率低下。在遇到學生干擾課堂的時候,為了控制秩序,不顧偏差行為的性質和種類中斷正常教學過程,對學生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或者偏差行為,進行長時間的思想教育,反而增長了學生對紀律的淡漠和厭煩情緒,也使教師成了一個失敗的管理者。第二,批評懲罰多、鼓勵關懷少。課堂教學管理缺乏支持型的氣氛;教師管理學生的言語方式簡單粗暴,缺乏鼓勵性;不顧時間、環境和自己的批評會對學生造成怎樣的心理影響,隨意批評、懲罰學生。第三,偏愛與偏見。第四,體罰和心理虐待。這種行為不僅違法,而且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調動他們的自我教育的積極因素,反而容易讓他們產生一種戒備、敵意、執拗的對立情緒,惡化課堂紀律。第五,課堂教學管理應變能力差。教師上課沒有靈活善意地隨機應變,而是機械刻板,應變能力缺失。第六,領導方式失偏,對學生過于順從,從而使師生關系趨于惡化。第七,任務中心的管理風格。指的是不把重心放在提高學生文化成績上。第八,課堂教學中的管理主義傾向。將“管理”取代耐心、細致和深入的教育,并且把課堂教學的管理手段本身變成了管理的目的。
(3)預防和介入原理
另外,介入理論也十分重要。即使在一個最有利的學習環境里,免不了還是有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行為,這就需要教師介入處理。在目前,由于學生一個本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行為,因教師處理不當,造成嚴重后果的事倒是時有發生。因此,縱然在強調預防性管理的語境下,如何處理課堂問題行為依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定義違規行為。按照研究分析的,我們可以將學生的違規定義成五類:個人的分心和不干擾別人的脫離工作行為,聊天或不在工作中而干擾其他人的行為,公然反抗權威或拒絕服從教師,不道德的行為,像作弊、說謊、或偷竊,攻擊行為,包括對教師或其他學生言語或肢體上的攻擊。按這五類,我們要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課堂管理。
具體來說,要做到干預連續體。具體來說,是:首先,忽略小而且轉瞬即逝的不良行為。對于那些無法忽略的行為,我們要使用非言語線索和細小的停頓來進行引導,防止言語批評引起的漣漪效應。另外,可以表揚與不良行為相反的正確行為,或者表揚其他學生,來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生改正的時候,積極鼓勵。若是暗示不能起效,就采取言語提醒和反復提醒等情況。
到了最后,再不能奏效,就采取執行結果的方式,比如讓學生在教室外面站幾分鐘、剝奪學生的課間休息或某些權利、讓學生放學后留下或者請學生家長等。但是,因不服從教師的合理要求而導致的后果應當具有以下特點:讓學生感到些許不愉快、持續時間短,并且盡可能在不符合要求的行為發生之后馬上出現。必然性比嚴厲性更為重要。輕微但必然的懲罰后果實際上給學生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我不能容忍這種行為,但我很關心你,希望你能盡快回到正常的班級活動中來。”
三、現代教育通病的體現
結合案例,我們可以發現這個老師有許多現在教育中的通病。
首先,老師點名、和學生爭吵、把學生推出教室,這一系列過程占用了按量的時間,大大干擾了教學過程,犯了效率低下的毛病。
其次,老師不顧正在上課的時間和教室里的環境,對學生直接批評,并且語言簡單粗暴,犯了批評懲罰多,鼓勵關懷少的錯誤。
再然后,這種批評方式犯了心理虐待的錯誤,僅僅憑借自己的判斷決定學生的錯誤,推搡學生,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敵意的心態,會惡化課堂紀律,從而讓學生的逆反心理更強。
而且,這位老師也明顯把管理當成了第一要務,所做的目標只是為了讓學生能安靜地聽課,服從管理,而不是從解決學生的問題、提高學生所受教育質量的角度出發,偏離了管理的初衷。違反了課堂教學中的管理主義傾向。
由預防介入原理,我們可以定義這位學生的錯誤行為為:聊天或不在工作中而干擾其他人的行為。這屬于無法忽略的錯誤。所以我們要采取措施。但首先老師一開始就采取了執行結果的辦法,而跳過了暗示階段,極容易激起學生的反抗心理。其次,老師在采取執行結果的時候沒能克制自己的心態,并且選取執行的結果也不合適。懲罰過于嚴重,并且在推搡學生的時候容易激發矛盾,讓事態更糟糕。如果按照干預連續體的做法,采取先暗示、后懲罰的方式,并且選取先站幾分鐘這樣輕微一些的懲罰,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你的關心,并且也能體會到你對他的要求。這樣的處理方式會更好。
參考文獻:
[1]楊全才.有關提高初中班級管理科學化水平的思考[J/OL].學周刊,2019(23):162[2019-07-13].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151.
[2]胡薈英.關于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構建分析[J/OL].學周刊,2019(23):163[2019-07-13].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152.
[3]焦艷芳.淺談學校班級管理[J/OL].學周刊,2019(24):179[2019-07-13].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