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曉峰
摘 要:依托金融科技不斷創新發展,大數據解析、AI、物聯網應用等技術的不斷成熟,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成就斐然。互聯網融資依托數據的解析能力以及移動端便捷的特性,已成為為中小微企業新的融資渠道。本文簡述了依托金融科技發展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優勢,淺析了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模式以及創新融資模式的建議,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提供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小微企業;融資模式
前言: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多次就普惠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將緩解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供給不充分問題提高到國家層面,定向降準將引導金融機構加強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的支持。在實際過程中,中小微企業缺乏資金支持,且融資渠道較窄,難以實現有效融資。面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日益凸顯,全面擁抱金融科技,將線下服務資源與線上技術連接起來,通過全流程、全場景的大數據解析,設計多元化的信貸產品,為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提供融資支持。
一、依托科技發展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優勢
國家各項優惠政策的推出,能有效引導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門檻高的問題,但由于中小微企業缺乏較大規模和健全的財務制度,加上各類外部因素造成的限制性影響,中小微企業缺乏廣闊的融資渠道和較高的融資額度。依托金融科技發展,互聯網金融應用場景不斷細化,增加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相對于傳統信貸模式,互聯網金融產品呈現出如下優勢:一,普惠性。互聯網金融實現了對中小微企業融資傳統模式的有效創新,增加了中小微企業資金申請渠道且應用場景面較為廣泛,從而增強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普惠性;二,便捷性。互聯網金融下,中小微企業能便捷獲取各項標準融資服務和相關資源,諸如貿易伙伴、財務咨詢以及融資支持等。相對傳統信貸產品而言,互聯網金融通過智能風控模型及反欺詐模型對好壞客戶進行區分,減少人工工作量,簡化申請流程及申請資料,使得好客戶貸款更為便捷。三,精準性。通過互聯網多維度收集客戶的非結構信息、動態信息,精準的反映出中小微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行為偏好,減少對小企業信息獲取不對稱的情況,通過風險畫像,精準了解客戶,降低金融機構風險。四,場景化。互聯網金融針對各類中小微企業客群特性以及不同應用場景呈現出的需求差異,通過大數據深入分類分析,合理創新不同種類的融資產品,從而滿足不同中小微企業群體的資金需求。
二、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模式
1、P2P網絡信貸融資模式
P2P網絡信貸融資,即對等計算機網絡中,端對端的信貸模式。從內容上來看,該融資模式是指企業或個體通過互聯網上獨立的第三方平臺對資金及期限進行借貸匹配[1]。平臺對借款標進行展示,或者組織競標活動,根據雙方數據內容,提供客觀評價信息,撮合借貸雙方交易的達成。通過互聯網的數據解析,數據交叉驗證等手段為該融資模式提供數據支撐,避免融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信息造假等情況。中小微企業可深入考察自身發展情況,對貸款利率、期限進行合理選擇,最大化的降低交易與費用成本。對該融資模式進行應用,通常包括如下步驟:一,準入審核,借貸雙方通過平臺注冊,提供身份信息,由平臺方完成實名認證等驗證流程;二,需求發布,借款方資金需求金額、還款期限等信息在平臺上發布;三,資質審核,平臺通過現場、非現場數據交叉驗證,對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多項貸款資格相關材料進行審核,提供專業核查結果;四,資金投放(獲取),投資者將P2P平臺提供的中小微企業貸款信息資料以及平臺的核查結果作為依據,對符合要自身投資要求的項目進行投資,而中小微企業獲取相應的信貸資金。
2、大數據融資模式
大數據金融,指具有非結構化特征的海量金融數據信息,通過不同場景、不同維度的數據解析、驗證,將網絡數據平臺跟各種產業鏈金融相結合,實現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創新。該融資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阿里小貸及微粒貸。該融資模式基于用戶在電商領域或支付領域的各項金融服務和相關活動,產生海量數據,通過科學分析形成全面的客戶風險畫像,并將風險畫像分析結果運用到授信策略中。應用流程內容如下:一,準入審核及貸款申請,借款人提供身份證明及資金需求金額期限信等相關信息,平臺通過在線視頻檢驗等技術完成實名認證等驗證流程;二,貸款審核,平臺通過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結合由其他途徑所獲取的中小微企業的交易狀況以及信用記載等相關資料,通過數據分析對客戶的形成風險畫像,綜合完成中小微企業風險評估,完成額度審批。三,貸款支用,審批通過后,借款人通過數字簽名證書與平臺簽訂電子合同合同,實現貸款支用;四,貸后監控管理,放款后實時跟蹤并有效監控資金流向;利用大數據優勢,設立豐富合理的監控指標及閾值,實時動態監測客戶信用風險,若產生相應風險信號,及時預警并采取相關措施保全資產。
3、物聯網動產質押模式
物聯網動產質押模式,是基于互聯網基礎上的一種延伸及拓展,應用物聯網技術(如采取射頻識別(RFID)、智能傳感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圖像識別以及視頻監控等信息技術),將質押物的實時信息借助有線或無線接入方式專用網絡,實現對動產的全程、7*24小時實時信息交互,將動產變為“不動產”[2],以該“不動產”做擔保,申請信貸資金。應用流程內容如下:一、準入審核,借款人提供身份證明及資金需求等相關信息,由物聯網監管方及金融機構完成實名認證等驗證流程;二、貸款審核,相關數據傳輸至金融機構,金融機構通過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結合中小微企業的歷史交易狀況以及信用記載等相關資料,對中小微企業實施風險評估,完成額度審批。三、貸款支用,審批通過后,借款人通過數字簽名證書與金融機構簽訂電子合同、質押合同等,完成貸款支用;四、質押物入庫,由監管方進行有效監管;五、貸后監控管理,實時動態監測質押物信息,若監測到風險信號,及時預警并采取相關措施保全資產。物聯網動產質押模式運用場景較為廣泛,可用于物流行業、電商平臺等場景。
三、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模式的建議
1、完善互聯網金融行業信用評價體系
當前,互聯網金融機構受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對于中小微企業貸款實際情況缺乏強有力的掌控,難以對資金借貸情況實現精確掌握。對此,建議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評價體系,強化互聯網金融商業信用數據平臺管理與使用,將民間借貸等納入數據平臺,展現中小微企業真實完備的融資信息,促進互聯網金融機構實現對外部風險的有效防范[3]。
2、增強對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的監管力度
對于互聯網金融相應的進入機制,要實施嚴格有效的事前監控,對準入的互聯網金融相關企業進行重點審核和考察認定;在互聯網金融實際運行中,要實施嚴格的事中監督,針對互聯網金融相關企業的各方面運行均需制定相應的審核標準,提高風險意識;對于互聯網金融相關企業的退市,要對其融資實施嚴格的事后監管,若互聯網金融相關企業滿足退市條件的各項要求,要立即對之進行處理,有效保護投資者權益[4]。
3、完善物聯網質押標準
我國正于物聯網產業形成初期,建議監管部門緊跟國際物聯網市場的發展趨勢,結合國際標準,結合合物聯網技術,打造動產融`資質押登記公示平臺,建立統一、有效的行業標準;同時要對新生事物進行扶持,允許大膽嘗試,從而推動物聯網金融快速發展。
4、建議政府構建小微融資借貸雙方保障制度
一,政府部門要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構建相應的管理機構,協調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中;做好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降費獎補政策,降低融資成本。二,搭建互聯網融資服務平臺,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構建相應的信用擔保機構,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創設相關扶持基金支持中小微企業實現融資發展。三,針對互聯網創新融資模式,創新司法處置模式,以減少金融機構損失。目前我國司法訴訟時間周期較長,不良資產處置時效較低,造成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客戶不良貸款處置難度較大,建議充分運用區塊鏈、物聯網,電子合同、電子簽名等技術手段,完善互聯網仲裁及互聯網法院相關司法制度,減少金融機構在處置不良資產過程中的損失。
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解析、AI、物聯網應用等技術的不斷成熟,依托數據的解析能力以及移動端便捷的特性拓寬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不斷創新P2P網絡信貸融資模式、大數據融資模式以及物聯網動產質押模式等融資模式。通過對完善互聯網金融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增強對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的監管力度、構建中小微融資借貸雙方保障制度以及完善物聯網質押標準等策略對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創新進行補充完善,致力為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肖玉蓉. 淺議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 互聯網文庫. 2015
[2]怡樹鑫. 物聯網背景下動產質押監管業務新模式探索[N]. 恒銀論壇.2018.05.16.
[3]魏殷玉. 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 知識經濟, 2017(4):47-47.
[4]石旭. 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 環球市場, 2017(8):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