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得 賴檢
摘 要:食品質量安全是國家最基礎的民生保障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社會的不斷深化,部分市場參與者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忽視了食品質量安全,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多發,對國民身體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關注食品質量安全的現狀,并注重加強食品全面質量管理。本文探討了當前食品質量安全發展基本情況,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食品;質量安全;全面質量管理;對策
引言:
民以食為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健康,更關注與自身健康密切相關的食品質量安全。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到瘦肉精,類似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嚴重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頻發性,并同時具有明顯的上升趨勢[1]。只有充分分析食品質量安全的當前現狀,研究制定合理化的全面質量管理對策,才能夠進一步提升食品質量安全,促進我國食品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本文就此展開了研究。
1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現狀分析
1.1食品質量安全意識薄弱
當前,無論是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還是在個人層面,均缺乏相應的食品質量安全意識。部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甚至認為,只要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能夠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最低要求即可,甚至有的企業食品生產經營手續不健全,更不用說在原材料進貨渠道、生產化學、添加劑等方面嚴控質量安全,最終沒能將食品質量安全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
1.2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隨著食品安全質量問題的多發,社會各界都對食品安全提高了關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食品安全標準低,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等突出問題。例如,早期出現的“蘇丹紅”,其已被西方許多國家禁用,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能引起國內有關部門的重視,最終導致了“蘇丹紅”這一食品安全問題的發酵,教訓慘痛[2]。另外,由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缺失,部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自行制定標準,其中不乏與國家規定相悖的地方,造成許多“三無”食品流入市場,直接造成食品質量安全問題。
1.3食品原料生產加工技術落后
對于大多數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而言,如何最大程度上利用先進食品原料生產加工技術一直是難以破解的難題之一。在生產活動中,更多的企業利用相對原始、粗放的生產加工技術,勢必難以保障食品原料安全。由于許多生產加工企業的前身是農業種植合作社,不具備應用先進生產工藝的先天性條件,原料處理技術落后,普遍存在著農藥殘留檢測與處理不夠、對寄生蟲的殺滅不到位等問題,因此難以避免由原料加工不到位而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
1.4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缺位
科學、有效、及時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對于保證整個社會的食品安全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而這也是我國社會明顯存在的薄弱環節。由于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缺位,加上食品行業惡性競爭加劇,間接導致了食品質量安全問題[3]。就政府層面而言,在對市場食品抽樣檢測過程中,缺乏全面性、嚴謹性,即便檢測出了質量安全問題,也往往大而化小、小而化了,未對食品安全形成真正有效的監管。
2加強食品全面質量管理的有效對策分析
2.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
由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存在短板,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出現以后,處理過程無據可依,不能夠找到最為合適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進而規范食品安全行為。因此,我們應該立足實際,不斷建立健全食品全面質量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提高其科學性、系統性、嚴謹性,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調整。可參考歐美先進國家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方面的經驗和做法,消化吸收,制定符合國情的體系標準,從而為提高食品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效奠定基礎。[4]
2.2注重食品生產加工工藝的創新
食品從原材料到流向市場,生產加工環節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在這個環節中,每項工藝都有著十分嚴格的標準與要求,比如篩選、消毒、干燥、處理、包裝等,只有保證了每個環節的質量,才能保障最終的食品安全性。因此,作為食品加工生產行業的參與者,有必要在生產加工工藝方面進行創新,提升生產流程各個環節的技術水平,掌握最為核心、最為關鍵的加工技術,同時也可在食品行業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2.3全面加強食品生產監管
實行最為嚴格的監管和管控,對于提升食品質量安全,優化全面質量管理效果至關重要。要做好食品生產監管,就要嚴格按要求建立食品生產質量檔案,做到食品生產可追溯,萬一出現問題能夠及時找到原因,并糾正改進。生產管理者在全面質量管理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要做好質量控制工藝過程資料收集,并安排專人負責。要對生產樣品進行嚴格檢驗,并對批量產品進行認真抽檢,嚴防質量不達標的產品流入市場,從根本上杜絕食品安全問題,提高合格率。
2.4嚴查食品安全事件。
市場是檢驗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標準之一,只有安全可靠的食品才能夠經得起市場的檢驗,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而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食品一定會被市場剔除。發生食品質量安全事件以后,要進行嚴查,執行最為嚴格的處罰標準,杜絕事件處理蜻蜓點水。事件處理的全過程以及最終處理結果,都要通過特定方式向社會公開,既向消費者、向社會有交代,又能夠對其他潛在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形成震懾。[5]
總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備受社會關注,要做好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工作,全面掌握其多方面現狀是前提條件,從而從多個角度優化食品全面質量管理的整體效果。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當前所面臨的食品質量安全形勢是非常嚴峻的,大力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勢在必行,這就需要國家、社會、企業、消費者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國家監管、社會檢驗、企業自律、消費者監督,相互之間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食品全面質量管理的最終效果,確保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參考文獻:
[1]劉華楠.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7. 29-30
[2]卿樹濤.消費者支付意愿與安全食品供給[D].西南:西南財經大學,2018. 76-90
[3]王彩霞.地方政府擾動下的中國食品安全規制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9. 141-144.
[4]吳林海,王建華,朱淀等.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3[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304-307.
[5]孫炳新,孟實,馮敘橋,李娜,徐方旭.我國食品質量與安全現狀及對策[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7,39(2):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