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林 張志峰 郭鵬
摘 要:隨著電力事業的蓬勃發展,狀態檢查作為一種科學的、先進的管理辦法,必然會得到廣泛的應用以及長足的發展。由于狀態檢修的工作原理是以現階段線路狀態為基礎對其發展趨勢進行的預測,所以這種方法完全可以消除定期檢修中的一些弊端,達到節省資金、保證線路安全以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電力工程;電力企業;輸電線路;狀態檢修
1 前言
狀態檢修,即Conditionality Based Maintenance,簡稱CBM,又被稱為預知性檢修。顧名思義,就是在電力系統未發生故障的時候對其進行的預先檢查,從而降低電力系統的風險。對于輸電線路而言,電力企業進行預知性檢修十分具有必要性。它既保證了平時的用電安全,又可以對輸電線路的具體狀態有相應的評估,在風險發生時可以緊急做出反應,把危險降到最低。
2 輸電線路狀態檢修的必要性
輸電線路狀態檢修方式的提出是針對傳統意義上的輸電線路檢修計劃而言的,在傳統輸電線路的檢修過程中,通常都是以整個線路作為單元,僅從檢修的周期性上考慮,就已經跟目前輸電網路化發展相背離,在這種發展形勢下,新型的輸電線路狀態檢修必然成為最為主要的電力設備檢修的發展方向。在目前的輸電線路的狀態檢修過程中,并沒有將傳統意義上將設備的適用時間作為依據,而是將設備的實際工作狀況做依據。在檢修過程中,首先對設備以及線路進行先進的狀態檢測,同時利用對其使用壽命預測以及可靠性評價,對設備的實際工作狀態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對線路故障的早期征兆進行識別,同時對線路故障的故障部位、發展趨勢以及嚴重程度進行判斷,然后利用對這些數據的掌握在設備出現的故障之前進行維修,從而保障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這種狀態檢修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檢修體制的耗費最低,同時可以較容易的確定所需要檢修的目標,大大的提高了輸電線路的可用率;可以讓輸電線路等電力設備長期處于科學控制中,保證了輸電線路運行的穩定性、安全性、優質性以及高性能高效率的運行;只有運用科學有效的檢修模式,才能保證輸電線路等電力設備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輸電設備狀態檢修原則
實行輸電設備狀態檢修,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應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測,嚴禁應修不修、硬拼設備,使設備安全運行缺乏基礎,同時也要防止不加分析、不講實效,盲目大拆大換。狀態檢修必須建立在設備狀態檢測和運行分析的基礎上,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先進的檢測手段和診斷技術,積極開發、利用和推廣新的檢測裝置和診斷技術,盡可能掌握設備實際運行狀況。
4 輸電線路狀態檢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1 輸電線路防污、防雷存在的問題
輸電線路分布地方會直接受風、雨、雪、雷電、工農業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其運行環境是相當惡劣的。目前,由于我國工業生產發展較快,以致環境污染變得日益加重,而這些都給各地區電網的防污工作帶來新挑戰。因而,為提高防污水平,各地區電網可派專人對重點桿段絕緣子進行RTV(室溫硫化硅橡膠)涂刷。另外,分析近幾年電網跳閘事故,可發現以雷擊引起的跳閘現象居多,這也給我們安全生產帶來一定的威脅。
4.2 設備檢測試驗工作存在的問題
合成絕緣子的HC憎水性試驗目前只能靠外委,給運行維護帶來很大的弊端,由于目前合成絕緣子的掛網數量很大,且生產廠家多,外委試驗量大、費用高,對合成絕緣子的安全運行造成制約。解決辦法:購置HC憎水性試驗設備,對輸電線路工區的運行維護人員進行培訓,使該項目日常化、班組化。
4.3 智能線路巡視系統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情況
目前,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輸電線路中遠程視頻監控、覆冰監控等各種巡視系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運行人員對線路的掌控力,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但系統應用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穩定性不好、后期維護難度大、與電力企業內部系統聯系不緊密等等。針對上述問題,極需企業積極開拓創新,不斷引入新設備、新技術,完善線路的智能化巡視系統。
4.4輸電線路清掃、檢修周期確定存在的問題
至今我國還沒有一個有效地檢測方法檢測合成絕緣子,一直都靠外觀檢測、HC試驗、紅外成像等方法,但這些方法不僅不能將合成絕緣子的劣化情況完全掌握,而且也無法將合成絕緣子的更換周期完全確定。同時由于在絕緣子合成過程中對于室溫硫化硅橡膠的使用仍是一個空白,也沒有一個有效的技術措施來維護合成絕緣子的運行,這些都給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埋下了隱患。因而,在日后工作中,工作人員應嚴格貫徹質量標準,遵守工藝標準,即在工作前做好材料檢查等檢查工作,切記對于存在問題的材料堅決不可使用,從而保證質量。同時要充分發揮管理人員的監督作用,加強過程管理,禁止因工作質量問題而發生檢修周期縮短的情況。
4.5 人員認識及責任心對狀態檢修工作的影響
許多人員對狀態檢修概念及意義還缺乏基本了解,談不上在工作中自覺應用狀態檢修,做好設備維護工作;其次,人員的責任心還不能滿足狀態檢修的需要,在信息整理、傳遞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影響狀態檢修工作的開展。針對上述情況,有必要開展相關培訓工作,培訓工作應分層次。管理者的培訓、技術人員及關鍵崗位的培訓、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使所有人員掌握必備知識,認識到狀態檢修的重要意義,明確各級人員責任,同時引入激勵機制,提高工作人員責任心,提高工作質量,以推進狀態檢修工作的開展。
4.6 紅外成像儀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輸電線路工區還沒有配發紅外成像儀,無法滿足設備檢測需求;另外紅外成像儀主要用于導線接頭測溫工作,其他功能未能充分得到應用,如絕緣子零值低值、導線松股、斷股檢測方面應用不夠,這是今后需加強的一個方面。要滿足上述要求,紅外成像儀分辯率要達到0.1K及以下,補充紅外成像儀必須考慮分辨率要求。由于目前電網線路瓷質絕緣子所占比重逐步在減小,大力開展紅外成像儀測零工作,對減少帶電檢測絕緣子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儀器功能的進一步加強、精度提高、操作進一步簡化,今后工作中有可能完全替代傳統的火花間隙檢測零值絕緣子。
5 推進輸電線路狀態檢修的發展目標
在現階段實行以定期檢修為主,定期檢修與狀態檢修相結合的模式管理,同時應注意狀態檢修工作的推進。制定狀態檢修"三步走"的發展目標。第一步建立健全狀態檢修組織機構和相關制度、工作標準,實行以計劃檢修為主、狀態檢修為輔的檢修管理模式,重點放在線路狀態檢測數據的應用與分析上;第二步持續推進狀態檢修模式,提高監測手段,合理調整試驗和檢修周期。在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條件和裝備資源、搞好常規測試和測試數據的綜合分析工作的基礎上,不斷采用相對成熟的檢測新技術,提高對線路狀態診斷的水平,逐步改變到期必修的傳統檢修方式。第三步逐步過渡到真正意義上的狀態檢修。線路檢修方式進一步優化,基本實現狀態檢修;形成精煉、高效的維修管理模式。
6 結論
綜上所述,現今電力企業在面對輸電線路的狀態檢修當中主要的問題在于技術落后和制度建立不夠健全,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考量,在制度建設方面,要求電力企業充分認識到狀態檢修的重要性,從而積極開展規范化的狀態檢修工作。技術層面來說,要緊跟時代腳步,摒棄掉不合時宜的陳舊方法,引入新的技術來為狀態檢修服務。
參考文獻:
[1]廖浩利.電力設備狀態檢修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4(13)
[2]張洪.輸電線路的狀態檢修及其維護方式構建和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