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瀟赫
摘 要: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靈魂,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高校作為思想政治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敏感中心和前沿陣地。高校應該有效利用各種宣傳資源,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意識到良好理想信念的重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要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需要培養一批具有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優秀學生,這必定對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教育的核心部分,它能使人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奮斗目標,提供前進的動力和精神向導。高等教育是我國大學教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做好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有利于端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出社會需求的人才。
1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分析
1.1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整體積極向上
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呈多元化發展趨勢,學生具有較為強烈的愛國情感,能夠對祖國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并且對國家形勢等較為關心,具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人生觀層面而言,高校大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具有一定的競爭意識和主體意識,能夠腳踏實地和努力學習,愿意參與到社團活動中;從道德觀方面而言,學生對理想人格較為欣賞認可,并且將優秀的成功人士視為目標,很多學生具有較強的奉獻精神,能夠積極參與到志愿者服務活動和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中,給予他人更多關心與幫助;從文化觀層面而言,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積極參與到學術性活動和科技競賽活動中,具有較強的學習和成才欲望。
1.2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的問題和消極現象
高校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因此具有一定的優越感,集體意識、合作意識不強,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此外,存在重視專業課學習,輕視思想教育的情況,部分學生不具備過高的政治責任意識,面對不良現象時僅能進行口頭抨擊,未能從小事做起,無法做到言行一致;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對政治性活動具有抵觸情緒,存在思想混亂的情況;部分學生對個人好惡較為看重,對集體榮譽有所輕忽,并且對現實利益的看重高于理想信念,存在安逸享樂的思想,缺乏艱苦奮斗精神,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開展產生影響。
2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
2.1社會主義政治理想不清晰,缺乏共產主義信仰
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發展勢頭之猛逐漸顯示出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不斷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攻擊和質疑,加之資本主義的先期發展經濟發達,以至于對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有所迷惑。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內外的思想也在不斷地產生碰撞,許多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國外一些思想,并且有的大學生也會效仿國外學生的行為,這些都會影響我國當代大學生發展的趨勢。
2.2高校對立德樹人的內涵實踐不夠深入
誰去“立德”? 如何“立德”? “樹”什么樣的人? 都是在健全理想信念教育體系時應考慮的問題。理想信念體系的目標是要培養三觀端正、協調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的人。當前的高等教育偏重于專業知識灌輸和技能的提高,忽視了大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理想信念的培育。一是金錢觀等世俗觀念的扭曲,攀比心理嚴重,有不恰當的消費觀;許多學生在臨近畢業時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不能夠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二是如果學生沒有接受正確的三觀教育或者是忽視了學校平時對其進行的三觀教育,就很容易造成其特立獨行、三觀不正。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成功,都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信念在支撐著自己,所以我們應該借鑒成功人士的經驗,為自己找一個堅持的理想信念。當然,只有每個人都能朝著自己所想要發展的方向去發展,社會才能進步。所以,大學生理想信念健全與否不僅關系著自身發展,也對社會的和諧發展有重大意義。大學生是當代一個比較龐大且重要的群體,只有大學生的心理得到了健康的發展,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3高校輔導員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3.1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加強高校學生道德價值引領
高校學生道德教育不只是局限于對學生的個人品德的規范,還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對道德的傳承與實踐。學生在邁入社會之前大都會進入高校學習,高校中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應對社會。從學生到具有高道德涵養的“社會人”的轉變,高校的道德教育不可推脫地成了關鍵。因此,高校一定要發揮好大學生道德教育價值引領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校學生道德教育。
3.2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工作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教學,并且對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方面的思想教育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將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進行結合,避免學生因課業壓力、就業壓力等問題產生心理問題,減少自殺、犯罪等行為的出現,為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并且養成自愛、自尊、自律的優秀品質,對學生逆境承受能力、抗壓能力等進行提升;最后,教師可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幫助學生對形勢政策、國情等內容產生正確理解,更好的抵御西方政治文化侵蝕,為學生正確理想信念的形成奠定基礎。
3.3注重社會實踐教學反饋
第一,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地參觀考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熏陶和感染。通過親身實踐,了解中國歷史,增加愛國熱情,參觀考察后寫出心得或體會,形式不僅僅局限于文章,可以是自我創作,包括書畫、演講、朗誦等。以培養高尚的品格,堅定理想信念,增強社會責任感。第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就近利用高職院院校所在地的資源,采取公益活動、社會調研、志愿服務等方式了解社會,最后讓學生寫出實踐報告,并進行評比。這樣,有助于讓高職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培養高尚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營造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圍,努力實現為社會和國家服務。第三,開展校園活動。充分調動團委、學生處等職能部門的參與,把理想信念教育有機地滲透在各項校園活動中,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調動學生的參與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新時期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J]. 王暉.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5(24)
[2]“兩學一做”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 關璐璐. 大眾文藝. 2017(16)
[3]大學生理想信念價值引領問題探析[J]. 喬偉麗.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02)
[4]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探析[J]. 杜艷婷.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8(12)
[5]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 劉義華. 教育教學論壇. 2019(06)
[6]貴州省獨立學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狀和途徑研究[J]. 馬帥,鄧娟. 智庫時代. 2019(05)
[7]關于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 廖磊,郭文梅. 教育教學論壇. 2019(13)
[8]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 董萃.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教學與研究. 2016(02)
[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 洪滔. 東西南北. 2019(01)
[10]新媒體背景下創新公安院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研究[J]. 張紅英. 科技視界. 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