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存良
【摘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實例,能夠簡化數學知識的難度,使得小學生能夠更容易接受知識,進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有效引導;實踐探究
數學是滿足實際生活的產物,隨著生產、生活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因此,數學與生產、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數學不僅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和工具,更是教會人們技術和方法的基礎.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新課程提倡數學教學社會化、生活化,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架構橋梁,提升學習興趣
豐富多彩的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頭活水,將數學生活化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積極創設生活情境、模擬實踐體驗生活數學等等.
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百分數”這一單元時,其中就涉及大量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打折、成數、利率等等.教師在教學時可有意識地引入或者設置相關的生活情境.學習“打折”這一內容時,筆者設計情境: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教師打算購買書籍作為禮物發給學生,因此,教師來到書店,發現書店正在搞促銷活動,少兒讀物降價5元;還有一些書是打包銷售的,買10本以上(包括10本)可以打八折,如果教師計劃用200元購書,你能給教師購買的建議嗎?你的方案的優點是什么?創設這樣的一個兒童節買書的情境,因為是跟自己息息相關的獎品,所以學生會很感興趣.而把這個題目設計成開放題,學生可能從不同角度去考慮購買的方案,有的學生會根據書的類型喜好買書,有的認為每本降價5元實惠,有的考慮到10本以上團購可能更省錢.這樣讓學生體會到“買東西也有大學問”,學到的打折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給學生在交流各種方案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表達、思維等數學能力,在聽取他人方案的過程中進行優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如,學習了“元、角、分”后,讓學生利用周末或節假日去幫助家長購物,在商品的選擇中、購物買賣找零中體會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更加深對人民幣面值的理解和應用,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又能夠培養其獨立能力,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切體悟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通過學習,今后面對街上的打折促銷、降價信息,都能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其中、實惠自己,感受數學的作用,這都將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精挑素材,合理加工改造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表現為對教材的靈活運用,要結合本地區、本學校、本班級實際,特別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對教材內容進行靈活處理.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的“認識小數”這一課時,教材將長度單位的轉換作為例題進行教學,而將人民幣單位的轉換作為鞏固習題.這樣的編排從邏輯思考入手沒有問題,但是對小學學生而言,相對長度單位,學生對生活中常常在超市見到的用小數表示商品價格的標簽更有印象,對“用小數表示價錢”也了解得更為深刻.因此,筆者在教學本課時先讓學生去超市認真觀察價格標簽上的小數,并可以問爸爸媽媽或者問超市售貨員這個小數的意義,這樣將價格單位的轉換作為主例題,長度單位的轉換作為鞏固習題更符合學情,也具有現實操作性.
如,學習了“按比例分配”后,筆者舉辦了一個“班級的美食節”,借助這個真實的生活場景,有意識地讓學生用學過的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都愛喝奶茶,它是由奶和茶調配而成的.現在要求按奶和茶的比為2∶5調配一杯350毫升的奶茶,需要奶和茶各多少毫升?學生們通過討論、交流、計算,親手調配奶茶互相品嘗,明白了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數學能力的提高.
三、妙用素材,體驗數學樂趣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告知我們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發現規律的方法,通過寓生活素材于實踐活動中掌握并發現規律,讓學生在煩瑣的學習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統計與可能性(三)”時,筆者讓學生通過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來決定獲勝的人玩轉盤,然后提問:“這樣來決定勝負公平嗎?為什么?”在這個司空見慣的游戲中,引導學生用連線的方法找到所有的情況,從而計算出雙方獲勝的可能性是多少,這樣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意識到用這種方法來決定勝負是公平的.由于教師對已有的生活素材進行加工創造,采用連線的方法引入,讓學生通過觀察與分析,使學生最終能夠掌握計算方法,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學生在游戲中掌握了教材所要求的知識點,從而又突破了教學難點.
如,在教學重量單位時,教師可以在學生認識國際單位之前,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讓學生先去調查農貿市場、超市等不同場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是否一致,都有哪些重量單位?從而對各類單位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其次,教師再適時介紹重量單位的發展史、地區性,滲透數學文化,使學生的數學世界和真實的生活世界有了溝通,有效地解決了數學與生活的沖突.最后,讓學生感受到現代社會沒有統一國際單位帶來的不便,使學生學會數學知識、學活數學知識.
總之,在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以數學核心素養為目標,及時更新教學觀念,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體驗感受中理解數學知識,從而很好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有效提升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