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
摘要? ? 林業工程建設對林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不僅可以保護林業資源與環境、防止林地面積減少,還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本文針對林業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推動林業工程管理工作更好地開展。
關鍵詞? ? 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 S7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136-01
林業造林工程能夠大大提高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森林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從而帶動經濟的增長與發展。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原則是在保障完成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造林管理的新形式,積極吸取工作經驗與教訓,努力轉變林業生產方式,獲得經濟效益最大化,最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 ? 林業工程造林管理
林業工程造林管理能夠提高造林質量,推動環境改善,是經濟穩定發展的保障。通過對工程造林工作的合理科學規劃,制定清晰的施工方向,協調處理工程造林中各方的關系與工作,從而高質量地完成造林工作,實現造林目標。林業工程造林管理通過對所施工區域進行全面考察,從而清晰掌握施工區域的環境、地形等條件,分析施工量與施工難度,依據施工內容,制定出有效的造林方案。
2? ? 存在的問題
2.1? ? 種植結構不合理
首先,在林業工程造林中種植空間設置不合理。樹木的健康成長需要有相應的空間,在林業造林中,部分樹木種植密度較大,樹與樹之間的間隔較小,會限制樹木生長,影響樹木健康。其次,種植沒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種植樹木時沒有充分考慮到種植地區的土壤與氣候,種植的樹木種類雜亂,并且很多樹木出現死亡現象,浪費了人力與物力;最后,缺乏對種植樹木的保護措施。在完成林木種植后,對林木的后續保護較少,很多樹苗出現死亡。
2.2? ? 種苗培育能力有待提高
在林業工程造林中,對種苗的培育能力有待提高,種苗的健康直接關系著造林的效果與質量。在我國造林樹苗中,缺少良苗,培育良苗的技術還需進一步提高[1]。在林業工程造林中采用的種苗質量較低,大大降低了種苗的成活率,影響了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3? ? 林業工程造林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我國林業工程造林管理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造林控制力度不強、執行力差、責任不明確、工作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影響了造林工作管理的質量。
3? ? 對策
3.1? ? 強化政府職能,提高重視程度
在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中,應進一步強化政府職能,加大執法力度,用法律進行規范,不斷提高人們對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對林業工程造林管理的技術支持,促進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積極搭建信息服務平臺,提高造林工作的質量與水平,保障林業經濟效益的增長,促進生態環境改善與經濟增長[2]。
3.2? ? 注重造林質量,提高種植成活率
在林業工程造林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林木種植不科學,過密過大,導致林木生存率降低,造林工作出現追求數量、忽視質量的情況,影響了造林工作的順利進行,使造林沒有取得理想效果。為了解決該問題,要加強對造林質量的管理,注重種植質量,提高其成活率,對種植樹木進行集中管理,實現“種植一棵,活一棵”,高質量完成種植目標。
3.3? ? 嚴格監管施工,提升施工技術
施工技術影響造林工作質量,為了促進造林工作的順利進行,應不斷提高施工技術。首先,嚴格監管施工,不斷提高工程質量,促使施工各項工作協調推進,根據施工對象特點科學地選擇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盡快完成造林工程的目標;其次,提高施工技術,積極進行環境勘測,選擇最佳的施工方法與施工器械,將施工質量放在首位[3]。
3.4? ? 加強資金管理,發揮最大的作用
林業工程造林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不僅需要購買大量種苗,還需要大量的施工經費及后期的林木維護費用。因此,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要加強對資金的管理,明確資金的使用流向,記錄清晰賬目,促進資金管理的信息化,嚴格控制資金報銷,做好資金審查,實現對資金的良好控制,發揮資金的最大作用,使資金處于良性狀態,維持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轉,從而促進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發展[4]。
4? ? 結語
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對林業的持續發展與穩定經濟具有重要作用。在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中,要不斷強化政府職能,提高認識,注重造林質量,嚴格監管施工,提高施工技術,同時還要加強資金管理,發揮資金的最大作用,從而推動林業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穩步開展。
5? ? 參考文獻
[1] 仇曙光,陶義明,梁珍海,等.監理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的作用初探[J].江蘇林業科技,2009,36(2):55-57.
[2] 白文軍,洪正日.關于當前營林管理工作方式的創新途徑探索[J].農民致富之友,2016(24):106.
[3] 高木杰.現代林業工程管理的創新思路探究[J].現代園藝,2017(20):167.
[4] 楊偉,王維濤.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可持續性發展初探[J].現代園藝,2016(1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