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術光
摘要? ? 本文介紹了湘中丘陵區湘潭縣金屬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的意義、審批程序、技術措施,針對休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當地土地治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稻田休耕;技術措施;問題;對策;湖南湘潭
中圖分類號? ? S344?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159-02
湘潭縣屬湘中丘陵區,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湘江下游西岸,地處東經112°25′30″~113°03′45″、北緯27°20′00″~27°50′44″。湘潭縣既是產糧大縣,也是養豬大縣,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0.65萬hm2,糧食總產量75.0萬t。2016年下半年,湖南省在長、株、潭三市相關縣市區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休耕試點,湘潭縣被確定為試點縣之一;湘潭縣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休耕,以每年666.67 hm2遞增,2018年達到2 013.33 hm2;休耕區域主要分布于河口、易俗河、譚家山、云湖橋、楊嘉橋、花石、排頭、射埠、白石、茶恩寺、中路鋪11個鄉鎮26個村。
1? ? 休耕的目的意義
休耕是指先讓耕地休養生息,待地力恢復后繼續耕種,休耕期間只耕不種、只種植綠肥等作物,改善土地肥力。實施休耕制度不僅有利于恢復耕地地力、保護生態環境,而且能解決農產品季節性過剩問題;休耕是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需要,是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湘潭縣在部分耕地質量下降較快、重金屬污染中輕度區域實施休耕制度,按照“政府主導、農民自愿、市場運作、適當補貼”的基本思路,積極探索與完善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機制。
2? ? 休耕審批程序
休耕地審批程序采取農戶自愿申請、村民小組匯總、村級統一申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縣級農業部門進行復核、試點縣市區人民政府審批的程序確定休耕耕地。
3? ? 主要技術措施
連續3年實施休耕,休耕期間不改變耕地性質,在檢驗達標前,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在建立阻控污染源的同時,采取深翻耕、旋耕、種植綠肥等農藝措施;設立休耕監測點進行耕地質量監測;開展休耕技術模式試驗示范,種植生物量高、吸收積累作用強的植物,并進行植物移除無害化處理。
4? ? 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 技術措施存在缺陷
技術措施存在缺陷,達不到休耕預期效果。一是未酌情施用石灰,調節土壤pH值,防止土壤酸化[1];二是綠肥未翻壓,未及時灌水進行淹水管理,綠肥效益未發揮;三是未淹水管理,控制雜草生長(主要雜草有鉆葉紫菀、黃花蒿、千金子、牛筋草、狗尾巴草、馬鞭草等)。
4.2? ? 補貼政策不連續
目前,湘潭縣休耕補貼政策沒有連續性,給休耕管理工作帶來被動局面。2016年休耕補貼政策中休耕農戶收入補貼標準6 300元/hm2(晚稻1季),旋耕和種植綠肥補貼標準2 400元/hm2,耕地維護補貼標準450元/hm2。2017年休耕補貼政策是休耕農戶收入補貼標準10 500元/hm2(早、晚稻2季),深翻耕和種植綠肥補助標準2 400元/hm2,耕地維護補貼由縣級安排配套資金解決。2018年休耕補貼政策是休耕農戶收入補貼標準7 500元/hm2(早、晚稻2季),旋耕、種植綠肥和翻耕補貼標準3 000元/hm2,耕地維護補貼由縣級安排配套資金解決。
4.3? ? 蓄水、灌排功能部分喪失
經多年休耕后,一是稻田喪失部分蓄水功能。稻田基本成為旱土,其田埂土質枯松漏水、雜草多而叢生較深,高潲田田埂經不起復水隨時垮掉[2];年年翻耕旋耕種綠肥,農機具作業時在田埂處留下的機械下田斜坡道、田埂排水口較多;由于雜草深導致農機手看不清田埂,將田埂犁旋掉而使多丘田成了一丘田。二是渠道灌排功能部分喪失。休耕期間渠道堵塞、損壞多而嚴重,一方面土渠多年未用,渠內雜草多,堵塞多而嚴重;另一方面已硬化的渠道,大型拖拉機在作業時損毀或擠壓垮掉的現象普遍存在。
5? ? 對策
5.1? ? 完善休耕技術措施
重金屬污染區連續多年休耕,技術措施實施程序宜采取秋季(9月中下旬)旋耕開溝、國慶節前后種植綠肥、春季(4月上旬)翻耕翻壓綠肥和施用石灰、夏季(4月下旬至7月)淹水管理等農藝措施,實行“休耕+水養”相結合制度,從而控制雜草生長、大大減輕農田生態系統破壞程度。
5.2? ? 確保補貼政策連續
休耕的實施需要以不影響農民收入作為基本前提,這樣農民才會配合休耕工作,保證政策的落地實施。要保障農民種植收益不降低,使農民愿意讓耕地休耕。湘潭縣是全國產糧大縣,水稻種植技術水平較高;近年來,該縣農戶種植水稻收益在9 750元/hm2以上,而從2018年實際發放的試點補貼來看,農戶收入補貼為7 500元/hm2,低于全縣市場標準、實際收益,給實施休耕的農民帶來了收入損失。而補貼標準的提高意味著地方財政負擔的增加,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推動休耕工作的積極性。這一兩難困境成為當前推進工作、擴大休耕規模面臨的重要阻礙[3]。
5.3? ? 解決到期復耕問題
加大投入復耕經費。一是每年耕地維護費留存在復耕時使用;二是上級加大投入復耕經費用于休耕田田埂維護整修和除草、土渠清理修補、硬化渠維修及疏通;三是休耕期間加強農田基礎設施管理,配套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采取適合的復耕模式。復耕工作以村委會為主體、農戶為輔的實施模式,田埂維護整修和除草由農戶實施,土渠清理修補、硬化渠維修及疏通工作由村委會組織實施。
總之,湘中丘陵區休耕普遍采取旱休、田間管理粗放等措施,加速了土壤有機質礦化分解和土壤酸化,導致土壤微生物及農田雜草種群改變;休耕地只耕不種,溝渠長期不利用、不灌水,農田長期不淹水,會導致溝渠、田埂毀損嚴重,農田生態系統破壞嚴重,水田的稻作功能和濕地功能退化;休養耕地雖然能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水平,但是目前采用的休耕技術措施無法減輕重金屬污染[4]。
6? ? 參考文獻
[1] 張子葉,謝運河,黃伯軍,等.鎘污染稻田水分調控與石灰耦合的季節性休耕修復效應[J].湖南農業科學,2017(12):47-51.
[2] 曹俏,周清,李志明,等.寧鄉市治理式休耕對稻田耕層土壤肥力水平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18(8):37-39.
[3] 雷超凡,李銅山.論實施輪作休耕的制約因素和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17):53-54.
[4] 黃國勤,趙其國.江西省耕地輪作休耕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7,25(7):100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