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娟 秦堯
摘 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壯舉,長征精神就是是在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中形成的,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源泉。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更需要大力弘揚樂于吃苦、無堅不摧、獨立自主和團結互助的長征精神,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動力,激勵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走向新的勝利。
關鍵詞:長征精神;邏輯形成;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5 — 0088 — 03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1〕。長征精神依托于偉大的長征而誕生,鼓舞了中華兒女在革命年代的激昂斗志,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探求長征精神的形成邏輯、當代價值與傳承路徑,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應然要求。
一、長征精神的形成邏輯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偉大長征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精神財富,它不是憑空形成的,有著嚴密的邏輯形成體系??偟膩碚f,長征精神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精神源頭是中華民族精神,現實根基是偉大長征實踐,實際保證是黨的堅強領導。
(一)馬克思主義是長征精神形成的思想指引
回顧歷史不難看出,中國人民是在無數的探索、無數的尋覓中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并從建黨之日起就作為指導思想確立下來,這體現了人類對先進理論的追求、對擺脫落后命運的勇敢,由此所產生出來的巨大能量催生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具體結合和運用。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始于對馬克思主義脫離實際的不成熟認識,導致“左”傾主義盛行、認識教條化等,使黨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實事求是、獨立自主,長征最后的勝利源于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認識分析和運用,尤其是遵義會議后,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得到正式的確立。
(二)中華民族精神是長征精神形成的精神源頭
從歷史的進程看,長征精神應是民族精神的時代體現和延續傳承。民族精神是埋藏在民族心理深層的自發情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撐,體現了中華民族崇高的氣節和追求。長征精神是以中華民族精神為精神源頭,在長征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在中國革命過程中所體現出的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犧牲的壯烈精神都延續了偉大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標志著我們黨對民族精神的自覺認同與自覺傳承,并且都具有整合文化價值、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因此,長征精神的內涵和地位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和作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民族精神在長征中的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是保證中華民族革命事業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撐。
(三)偉大革命實踐是長征精神形成的現實根基
黨和人民在艱苦的長征過程中塑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是長征精神形成和發展的實踐基礎,而長征精神又在長征過程中激勵著中國人民的斗志,推動著長征的勝利,是長征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撐。毛澤東同志在評價長征時指出三個“長征是”:長征是“宣言書”,向全世界宣告即使遭遇了巨大的挫折,紅軍仍是一支勇往直前、不可戰勝的堅強隊伍;長征是“宣傳隊”,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黨的政策和方針,從而達到團結人民、解放人民的目標;長征是“播種機”,長征過程中在人民心中一路播下了新中國、新制度的種子,而這些種子在生機勃勃的春天中發芽成長,為中國共產黨建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成為推動革命勝利的重要力量。
(四)黨的堅強領導是長征精神形成的硬性支撐
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長征精神形成的硬性支撐,是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長征途中,英勇的紅軍歷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浴火重生,從血戰湘江到四渡赤水,從巧渡金沙江到強渡大渡河,擊退了無數兇惡的敵兵,征服了艱苦的自然環境,歸根結底在于心中堅定的革命必勝信念的支撐,在于黨的正確領導指引了正確的方向。首先,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的逐步成熟為長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組織路線保證,尤其是毛澤東領導地位的重新確立;其次,中國共產黨的軍事領導為長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載體保證,每位長征人都是長征精神的創造者和踐行者;最后,中國共產黨的思想領導為長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動力,井岡山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在長征中發展為新的革命精神,即長征精神。
二、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英雄氣概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民族風格的集中展示,更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立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是全黨、全人民的奮斗目標,這更需要偉大精神的推動。所以,全面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為全面深化經濟改革提供創新動力
馬克思在經濟與政治、文化關系上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就說明,一個國家應當把經濟發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長征精神可以與經濟建設的道路相結合,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一方面,長征精神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可以作為科學的理論方法去指導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立,提供堅實的理論保障;其次,長征精神可以為經濟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發揚長征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順利度過經濟改革的困難;最后,有助于深化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是當前調整經濟結構最明顯的手段,需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而這兩種精神又是在新的時期對長征精神的發展,為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提供了信念支撐。
(二)為全面加強執政黨建設提供實踐基礎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代表者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長征中,中國共產黨受到沿途人民的衷心愛戴和高度信賴,很大原因是在于對自身的嚴格要求,與群眾血肉相連的好傳統、好作風。當前,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以及黨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尤其是腐敗問題不容忽視,很多黨員干部把自己手中的權力作為商品進行利益交換,濫用職權,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要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將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理論遵循。另一方面,長征精神還能為提高干部素質提供實踐借鑒。長征途中的中國軍隊領導干部年齡都在三十歲以下,但這樣一支年輕的隊伍卻帶領中國紅軍走完了二萬五千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以此偉大詩篇,以此為借鑒,在選拔人才中應當以能力為主、以德才為先,在實踐中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綜合素質。
(三)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文化基礎
長征精神作為民族精神的時代體現,在如今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不僅體現在經濟、政治生活中,還體現在文化建設中。一方面,長征精神推動思想道德建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思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如理想信念乏力、個人主義抬頭、奢靡之風盛行等。加強長征精神中的革命理想教育,促進全社會共同理想認同;加強長征精神中的艱苦奮斗教育,塑造積極向上社會氛圍;發揚長征精神中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社會凝聚力。另一方面,長征精神還為創造社會主義文藝精品提供了現實素材。在正確解讀和合理運用的前提下,創造出符合時代精神、引領社會風尚的文藝作品是發揚長征精神的又一途徑。長征精神是革命先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雖然現在與長征中面臨的困難不一樣、主要矛盾不一樣,但精神是永恒的,仍然具有重大的支撐力和推動力。
(四)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撐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民生建設問題一直是我國在著力解決和提高的重大實際。民生建設的長征路上,就要不忘初心,將長征精神運用于社會變革、運用于全體人民的團結進步、運用于加快中國夢進程。首先,長征一個很顯著的特征就是革命,習近平同志提到“長征是一次開創新局的偉大遠征”,在當代社會也應該保持這種革命精神,打破固有的思維,對生活現狀進行革命、對不好的方面進行革命,這就是長征精神對社會變革的啟示,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為了民族更美好的未來,為了國家更美好的征程,整個社會都應繼續發揚這種革命精神;其次,長征中我黨與人民群眾團結一心、播下了革命的火種,所塑造的與群眾緊密相連血肉關系可以促進廣大人民的團結進步,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基礎保障;最后,長征精神所包含的精神理念和優良作風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精神動力,符合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內核。
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弘揚長征精神
如今,長征的硝煙已經散去,但長征精神不能拋棄。作為中華民族偉大的革命文化和寶貴的精神遺產,長征精神在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深度挖掘和解讀長征精神,長征精神在新時代如何繼承與發展,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深思的。
(一)深刻闡釋講好長征故事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必須要利用好紅色資源,講好長征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中國人民飽經苦難,紅色基因應當是集體記憶,一旦被喚起,就能產生強烈的共鳴。傳承長征精神,開展長征精神的系列教育,最重要的前提是對長征的內涵、特點、原因及長征中發生的故事、召開的會議、制定的路線進行一個詳盡的了解和概括。當前,我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國際形勢也較穩定,廣大人民群眾不可能對長征途中的艱苦、精神的偉大有著切身的體會。因此,要宣傳和弘揚長征精神,必須了解透長征的前因后果、行走路線及先輩事跡,利用各大主流媒體網站加強對長征文化和長征精神的解讀,以全體社會成員為教育對象,采用理論教育、形象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加強長征史實教育,強化史實教育效果。
(二)政府主導鞏固宣傳陣地
革命精神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一脈相承,是進行思想教育、道德引領的重要資源。國家對公民的意識形態教育和思想政治導向應是占主導地位的,在發展紅色文化事業上也發揮著重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首先,政府要為鼓勵廣大人民學習長征文化及長征精神提供便利的條件,如邀請專家和長征老紅軍開展一些關于長征的講座和論壇,播放關于長征的紀錄片、影視片等,拓寬學習渠道;其次,在長征文化事業建設上,根據實際情況改革、深化相關規章制度,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推進紅色旅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加強公益性和受眾性,增強紅色文化的凝聚力;最后,政府應對各地長征文化和長征精神的不同宣傳教育形式進行資源聯合與整合,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建共享機制,優化供給結構,提升供給質量,弘揚革命傳統,此外還要注意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和教育方法的多樣性,以增強教育實效性。
(三)現代解讀融入時代元素
我們傳承革命文化和精神,最后的落腳點應在于“傳統革命精神現代化”,即傳承與發展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時代相融合,從而推動現代文化的發展。首先應該認識到長征精神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一致性。破除長征精神“過時論”。長征精神既是對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體現和繼承,又是革命時期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當前,我們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應以長征精神的本質,如對理想信念的堅守、不怕吃苦的奮斗精神、互助團結精神等,都是當今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精神源泉。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傳統革命文化中的現代元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凝練表達,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準則,也是引領人民思想的精神旗幟。將長征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融合貫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長征精神進行積極重構和價值探索,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彰顯出長征精神的嶄新價值。
(四)品牌建設走向國際發展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遠征,世界范圍內關于長征的報道和研究不計其數,彰顯出中國革命文化的巨大影響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用生命和鮮血構筑的長征精神應該是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人類追求理想和勝利的真實案例。前段時間,肯德基雷鋒精神主題餐廳走紅,對此,美媒發文表示“這是美國標志性的品牌與共產主義宣傳之間開展的一次及其罕見的合作”。這讓我們不禁反思,為什么美國宣揚個人主義、英雄主義的文藝作品川流不息地涌入中國,讓中國人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都受到影響,而我們傳統的革命文化、集體主義、共產主義文化卻很少能進入國際市場,宣揚中國精神呢?目前,中國也有一系列成功的作品走向世界,如《戰狼》《流浪地球》,但這樣的作品少之又少,對于中國精神的宣傳也只是短暫的作用。因此,當前應該著力塑造長征文化的品牌效應,讓長征精神、長征文化走向國際、融入世界,影響世界。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002).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