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雙軌制有沒有分析?雙軌制不取消,談啥都是隔靴搔癢。
@張鋯:雙軌制目前的情況是,2014年入職的公務員,養老金繳納辦法已與企業并軌,但是在細節上兩者還是存在差距。加上還有2014年以前的歷史包袱。總之縮小差距任重道遠。
@敏訥:一要有長遠性科學規劃,精打細算。二要增加參保人數 (私企里很多沒參保,員工又擔心舉報后就被炒),嚴管非正常退休行為 (企業改制時不少人把崗位改為特殊工種而提前退休,既省了繼續繳費還可以提早領退休金,這方面漏洞很大)。
@咪咪:爸媽都沒有養老金,手上有房子,我讓他倆以后以房養老。不管發生什么事兒這個房子不要賣。未來不是我不想照顧你,是我也自身難保。你讓我養現在的老人可以,但我老了又沒有人養?老百姓關心的無非是這個。
@武國文:昨天剛看到新華社發的信息,又有幾家央企向全國社保基金劃轉了一部分資本,這是個好事兒。不過,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想要避免養老金耗盡得多管齊下,綜合施策。
@樹洞里的猩猩:運動規律的特征是曲線波動,自然循環的周期律如果想穩定,那么可能只有一種,未雨綢繆,居安思危,變中求安。
@宛:以前都說計劃生育,到老齡化社會的時候就該還賬了。現收現付制下累積到現在的結余是人口紅利的結果,后面人口老齡化來臨時要如何保證現收現付制的運行?
@Fridericus Rex:只要經濟表現足夠好,這些都能想到辦法解決,所以重點還是要不斷擴張經濟。
@李凱:養老金提高幅度是罕見的,但房價持續飆升和生活成本不斷上升也是罕見的。
@Caoning:美國人養老三條路:退休金,社保金,投資金。只靠退休金和社保金,美國人民也要喝西北風。A股啊,你啥時候才能長大?當我老了,頭發白了,你可不能是吃韭菜的割草機啊!
@娃哈哈:覺得財政收入補這些是很正常的事,這不就是稅收本來要做的事嗎,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他地方減少開支就是了。
@過客:養老保險金收入不對稱是客觀存在的,光靠社會保障基金充實不是長久之計,更多的是要開源節流,基金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統繳統匯和盡早真正意義上全面移交稅務機關征收社會保險金,可謂是開源。進一步加強人口信息互聯互通和核對核查,減少虛假支出可謂是節流,社會基金改革還任重道遠啊!
責編:鄒松霖
編審: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