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經濟對政府的治理能力是一種考驗。政府要打造的是適當的夜經濟環境。
以最讓年輕人懷念惋惜的酒吧街和夜市為例,位于上海靜安區的大沽路曾經是一條匯集了74家特色店鋪的小街。每當周末人氣最旺的時候,通宵的嘈雜聲讓附近的居民不勝其煩,投訴不斷。
“就算你熟睡也會被聲音吵醒,就像球場上進球的歡呼聲。”中凱居民區的居民回憶道。
兩年前,同其他酒吧街和夜市一樣,大沽路也遭遇了一場針對夜間營業的集中整治。
整治之后,街道再也沒有接到附近居民的投訴。然而,這條特色街道,夜間就此暗淡了下來。就連當時負責整治大沽路商戶的南京西路街道辦事處看到此情此景,也深感惋惜。

春節民俗燈會期間的豫園《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雨菲 攝
隨后不久,大沽路上的商戶們為了改善經營狀況,給街道寫了一封聯名信,信中表示,作為經營主體,他們十分抱歉在經營過程中對社區居民的日常起居造成了不良影響。但集中整治,也造成現在多家商戶生意冷清,經營困難。希望政府給予一定的寬松度,所有商戶將規范經營,自我管理,并接受街道和社區居民的監督。
街道組織商戶經營者、社區居民和執法部門等一起商議,共同推出了“經營公約”,而后大沽路上所有74家商家成立了商家自治委員會。商家們自覺遵守“公約”,例如,外擺位晚上11點以后必須撤回店內,酒吧播放音樂音量必須控制在60分貝以內……如今,夜間經濟又重新煥發活力,大沽路的夜晚重新被點亮。
設立“夜間區長”的意義正是在于,提升政府對夜經濟的服務能力。
中國旅游研究院的調查顯示,限制游客夜間體驗的因素中,受訪者擔心安全問題占比49.4%,夜間交通不便占比25.8%。
夜間消費人流、車流量都比較大,能否保證充足的停車位?部分城市公交、地鐵停運時間較早,如何解決夜間出行便捷化問題?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這些都考驗著政府的治理能力。
例如,上海的《意見》中就把加強交通組織單獨列出來,作為鼓勵夜間經濟發展政策中重要的一條,強調在夜生活集聚區周邊區域增加夜間停車位、出租車候客點、夜班公交線路等,以此為夜間經濟消費者和從業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保障。
據了解,上海地鐵實行周末延時運行已有兩年,延長一小時。從國外的經驗看,2016年,倫敦市政府在兩年的籌備后實現了地鐵主干線在周末的通宵運營。據悉,全世界只有紐約和倫敦實現了地鐵通宵運行。
當然,財政的支持也相當重要。
《意見》表示,政府要發揮財政政策作用,加大夜間經濟發展扶持力度,統籌利用本市相關財政扶持資金,按照相關資金管理辦法和使用指南的規定,支持夜間經濟發展。鼓勵各區政府結合實際,支持一批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