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要】前置性作業,是生本教學理念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凸顯學生主體性的高效課堂教學探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設計前置性作業,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發散學生思維方式的重要舉措。初中語文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遵循“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的原則,進而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前置性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所謂前置性作業,指的是教師以教材內容為出發點,在課堂教學前為學生所布置的預習作業。這種作業形式,與傳統的課后作業相比,需要學生花費更多的自主性去研究課文、解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通過前置性作業,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以下,我便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前置性作業設計需遵循的五大原則。
一、以“目的性”為導向,開展前置性作業設計
前置性作業設計,是一種開放、自由、多樣的作業設計形式,與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存在著密切聯系。因此,我們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與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為目的開展前置性作業的設計,進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與此同時,在設置前置性作業的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以“目的性”為導向,在學生最近發展區理念的指導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知識的遷移,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最后一課》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有: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描寫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對小弗朗士和韓麥先生兩個人物的形象分析,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其次,以這兩個教學目的為出發點設置前置性作業:(1)《最后一課》中出現了哪些人物;(2)歸納總結這些人物的描寫方式(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活動);(3)通過這些描寫方式,我們能夠感受到人物飽含著何種思想情感。在這三個帶有目的性的前置性作業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很快地感受到小弗朗士和韓麥先生對祖國深深的愛,進而激發起自己濃濃的愛國情懷。
二、以“趣味性”為出發點,激發學生對前置性作業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因此,我們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要結合初中生的興趣點,以“趣味性”作為出發點,激發學生對前置性作業的興趣。讓學生在前置性作業中獲得各種樂觀情緒,有利于實現快樂作業、主動學習的教學目的。而要實現趣味性前置作業的設計,我們首先要摒棄傳統的作業形式,創新前置性作業方式,將課前學習轉化成課前研究,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獲得知識、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杜甫的古詩詞《春望》為例,我們在教學之前就可以布置這樣一個充滿趣味性的前置性作業:熟讀《春望》這首古詩詞,并通過自己的方式描繪《春望》中的情境。與傳統的古詩詞翻譯相比,這種類型的前置性作業更具趣味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同學采用了PPT的方式進行描繪,重點描繪了國破家亡下,百姓流離失所,已不復長安昔日的繁榮與昌盛,作者思念家鄉的親人,內心焦慮不堪,卻無法收到家書,好好的青絲就變成了滿頭白發;有的同學將一整首古詩編寫成一個關于戰爭的故事;還有的同學通過繪畫的形式展現了整首詩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我們再開展《春望》的講解,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整首詩的情感。
在設計趣味性前置性作業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前置性作業的實際可操作性不得高于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夠保證學生作業的完整度以及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滿足感。
三、以“拓展性”為推力,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
前置性作業,應當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因此,我們前置性作業的設計必須立足于生本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出發點與落腳點,盡可能使得前置性作業更具拓展性,進而有目的地發散學生的個人思維、鍛煉學生的個人能力,嘗試各種各樣的實踐探究活動。在完成拓展性前置性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互聯網、課外書籍自主查閱各種資料,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完成我們所布置的前置性作業。通過這個過程,能夠潛移默化地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
例如,我們在講解《中國石拱橋》之前,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帶有“拓展性”的前置性作業:(1)通過資料的查閱,列舉出幾個中國著名的石拱橋;(2)查閱資料,初步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3)中國的石拱橋與國外的橋梁相比,具有怎樣的異同點。這三個前置性作業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通過資料的查閱才能夠完成。而學生在這些資料的查閱過程中,不僅增長了對中國石拱橋的了解,深化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還提高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學到了更多的課外知識。在這一前置性作業的推動下,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中國石拱橋知識就能夠轉化為生動的、趣味性強的知識點,進而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實現了課堂的高效教學。除了這種傳統的拓展性前置性作業,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拓展性前置性作業,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去參與其中,進而在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四、以“合作性”為契機,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前置性作業的設計過程中,除了布置一些需要學生單獨完成的作業外,我們還應該設計部分需要學生間合作完成的作業,以此強化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以教材為出發點,設計一些只有相互聯合、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前置性作業,能夠引導學生在相互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更加多方位地解讀一個知識點。與此同時,在合作互通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還能夠取長補短,實現自我提升。
例如,我們在講解《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時,就可以布置一個供學生一同探究的前置性作業:小組合作討論《愚公移山》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將山移走的?那除了愚公的方式,我們還有什么辦法能夠解決文章中出現的“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這種情況,并論證其可操作性。在這個前置性作業的激發下,同學們各抒己見,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下探尋出了更多的可能性。有的學生說,在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開鑿一個隧道,這樣就可以解決閉塞的交通問題,并現場利用橡皮泥進行了模擬展示;有的同學說,在山上開辟一條公路,這樣就能夠減少路程時間;甚至有的學生說,不一定要破壞這種自然景 色,可以利用交通工具,如飛機去解決這個問題。合作型前置性作業的提出,不僅僅是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舉措,更是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精神以及創新合作精神的重要形式。
五、以“層次性”為設計原則,提升前置性作業的效果
教師在設計前置性作業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教材的類型、教材的難易程度以及各個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等因素,更有針對性地展開設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設置三個層次的前置性作業:第一層次所針對的是班級內的優等生,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扎實且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因而我們所設計的前置性作業多以自主探究型為主;第二層次所針對的班級內的中等生,這部分學生學習基礎扎實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因而我們所設計的前置性作業多以歸納總結類為主;第三層次所針對的班級內的學困生,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較差,因而我們所設計的前置性作業多以基礎性知識為主。
例如,我們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之前,就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前置性作業。
層次1作業:研讀《皇帝的新裝》,并根據這篇課文探究安徒生童話的特點。
解析:在探究安徒生童話特點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導了學生更好地了解了安徒生童話的特點,還能夠將安徒生童話的特點反作用于這篇課文,進而對其進行更具深度的解讀。
層次2作業:對課文進行分層,并歸納總結《皇帝的新裝》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解析:通過對課文的分層與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且有助于我們課堂教學的開展。
層次3作業: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并熟練掌握課文詞語,能夠運用課后詞語進行造句。
解析:對于班級內的學困生,這種類型的前置性作業不僅有利于下一階段我們課堂教學的開展,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鞏固自己的基礎知識,一步一步地提升學習能力。
六、結語
前置性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前提,是實現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的重要舉措。通過前置性作業的設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以教材為出發點,設計凸顯目的性、趣味性、拓展性、合作性、層次性的前置性作業,真正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前置性作業設計的研究[J].作文輔導(上旬),2015(1).
[2]王建文.初中語文前置性作業與教學有效鏈接的策略研究[J].絲路視野,2017(6).
[3]曾亞州.初中語文教學中前置性作業設計與指導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
[4]王亞波.探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設計高效的前置性作業[J].初中生作文輔導(上旬),2016(1).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