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贊雄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更多地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以啟迪學生智 慧、開拓學生思路,這已經成為提升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主要方式。當下,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都在積極探索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運用策略,并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根據這些研究成果,繼續深入分析如何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以期能為初中語文教師的下一步教學研究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生活角度;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背景下,生活教學已經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通過合理選擇生活化教學素材、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及運用生活問題引導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置身于生活場景中,并根據生活經驗展開合理的想象和實踐,最終獲取知識。這個過程中,如何選擇和運用生活化教學素材、如何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及如何運用生活問題,是教師需要解決的三大問題。本文據此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一、合理選擇生活化教學素材,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如何選擇生活化教學素材
首先,生活化教學素材要滿足多樣性的特點。所謂多樣性,即生活化教學素材不能是單一的一兩種,而是要形成一個具體的“素材集合”。當學生需要什么樣的生活化教學素材時,教師可以直接選擇該生活化教學素材,或加以變形以改造為其他的生活化教學素材。其次,情境素材應滿足趣味性的特點。所謂趣味性,即生活化教學素材一定是要有趣有料的。更直觀地說,當教師展示某一個情境素材的時候,學生應當表現出興奮、喜悅、快樂的表情,而不會出現木訥、呆滯、無所適從的表現。
(二)如何運用生活化教學素材
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素材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關注學生的興趣點,以生活化教學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消息兩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時,教師可以將“將士渡江”作為教學素材,并按照四人一組的分組方式,讓每一組用生活物品(例如硬紙板、水、塑料箱等等)模擬直觀表現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的壯舉。通過動手制作學習道具,降低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成效。第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歷史材料,并通過解讀正史,還原特定的歷史情境,從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生活情況入手頌揚其大無畏的愛國精神,當然,鑒于初中生的語文水平不是很高,所以教師選擇的歷史素材要以簡單、精巧為主,盡量讓學生一看就懂,而不會在理解歷史素材階段花費太多的時間。
二、創設情境導入課程,營造課堂氛圍
(一)如何選擇生活化導入情境
首先,生活化導入情境要滿足合理性的特點。所謂合理性,即生活化導入情境一定要科學合理,符合現實情況,不能為了課堂效果而讓生活化導入情境變得太過夸張和不切實際,否則只能是平添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不利于教師發揮引導和引發作用。其次,生活化導入情境自然要滿足生活性的特點。所謂生活性,即導入情境一定要與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當然,這里所說的人不單單指初中生,還包括語文教材中出現的人物、歷史著名人物等等,教師可由此入手創設生活化導入情境。
(二)如何運用生活化導入情境
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化導入情境。例如在教學《“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時,探究跳水姑娘呂偉如何奪魁是主要的教學內容,那教師就可以以“跳水姑娘呂偉的鍛煉日志”為線索創設生活化導入情境。其次,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運用生活化導入情境。此處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熟練地閱讀文本內容,并從中學習自強不息、奮斗不止、勇往直前的體育精神。基于此教學目標,那就應該通過生活化導入情境體現體育精神的多重內涵和表現形式。還是以上述課文為例,教師可以以播放紀錄片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我國其他奧運金牌獲得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刻苦鍛煉的,繼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體育精神。
三、正確運用生活問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一)如何選擇生活問題
首先,問題作為重要的線索,其必須滿足啟發性的特點。所謂啟發性,是指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找到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更進一步來說,生活問題還能夠通過具象化的問題情境引出抽象的語文知識,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難度。其次,單一的問題并不能啟發學生的學習思路,所以教師選擇的生活問題還要具有一定的擴展性,即實現“舉一反三”,讓學生根據問題發現問題,逐步建立系統的學習思路。
(二)如何運用生活問題
首先,教師應根據具體問題創設生活問題。這很好理解,例如在教學《回憶我的母親》時,教師發現有些學生都不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那教師就可以針對中心思想,運用生活問 ? 題——例如:“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救星?”“你認為母親做過的最讓你感動的事是什么?”“我們應該怎么樣報答自己的母親?”等等。通過這些問題打開學生心扉,并引導其總結文章中心思想。其次,教師應運用生活問題引出實踐作業。例如在文中,作者小時候為了幫媽媽分擔家務,主動去放牛,此時教師就可以設置生活問題:“母親對我們如此關心,我們應該為母親做些什么呢?”由這個問題出發,教師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回家后為媽媽洗一次腳。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進一步發揮生活教學法的教學作用,就必須從生活角度出發,重新安排或優化教學方法、內容和過程。總的來說,生活化教學素材要滿足多樣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并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化教學素材,生活化導入情境要滿足合理性和生活性的特點,并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運用生活化導入情境,而生活問題要滿足啟發性和擴展性的特點,并根據具體問題和實踐要求合理運用生活問題。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組成全面、科學、系統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意以上三點,通過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因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淺見,更多更好的生活化教學策略還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何軍惠. 探討如何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6(20).
[2]梁水泉.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讀書文摘,2017(22).
[3]虎志彪.如何從學生生活角度探討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時代教育,2016(6).
[4]王讓珠.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學語文,2016(12).
[5]樂中陽. 淺談如何從生活角度進行初中語文教學[J].中學語文,2016(3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