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摘要】“新課標”中對閱讀做出了新的要求:“小學六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145萬字以上。”如何讓學生完成甚至超量完成閱讀,就成為小學教師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閱讀;興趣;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習的關鍵在于閱讀。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除了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外,還應讓學生在課外大量地閱讀書籍,以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而且多讀書,不僅能使人視野更為開闊,知識更加豐富,而且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執著的追求。但是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認識的生字不多,理解能力還不強,能進行課外閱讀嗎?怎樣才能讓他們樂于走進廣闊的書的海洋,從中汲取營養呢?經過一學年的實踐,我班的課外閱讀有一些成效,有些收獲。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做法:
一、吸引注意
在學生剛入學時,我就從側面了解了學生平時的閱讀情況,感覺不太樂觀,有的家長認為學生的年齡還小,認識的字不多,怎么能讀書呢?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要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不僅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吸引家長的注意力。
(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其實,有的學生對書還是有些距離感的,除了在學前沒有進行良好的閱讀訓練以外,而且他們對于那一本本在他們看來厚厚的書沒有親切感,總認為自己還小,沒必要看字比較多的書。看到這種情況,我首先在書籍的選擇上下了一番功夫。
1.書籍的選擇
圖文并茂是我選擇書籍的第一要求,讓那些色彩豐富的圖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的閱讀就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果然不出所料,當學生看到老師拿出的一本本書都是那么漂亮,他們不由得歡呼起來,都吵著要看一看。
當然,適合一、二年級學生閱讀的書還必須是拼音版本,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掃清生字障礙,更有效地閱讀書籍。而且書中的故事不能太長,這樣孩子很快能讀完一本,內心就能產生一種成就感和愉悅感,下次就還會想讀。
2.合適的引導
有了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還只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部分,老師還要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這一本本書。當我看到孩子們圍著我要看書時,不失時機地說:“這些書可好看了,可老師還沒看完呢,等我看完以后再說吧!”聽了我的話,學生會覺得這些書肯定特別好看,不然為什么老師都要看呢,這下子,他們的勁頭更高了,圍著我嚷道:“老師,你看完就借給我看,好嗎?”看著學生們著急的樣子,我并不急著答應他們,而是一臉驚慌地說:“那怎么行,我從這些書里學到了好多東西,要是你們看了,也學會了這些知識,你們不就也能像老師一樣聰明了嗎?不行!”學生一聽看書能像老師那樣,更不得了了,紛紛嚷著要看書,要變聰明。直到這時,我才裝作不情愿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教室里又響起了歡呼聲。你瞧,這不又邁出了第二步了嗎?
(二)吸引家長的注意力
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只是引領學生走進閱讀的一部分,我們還必須贏得家長的支持。有的家長對學生閱讀比較重視,家里的書籍也比較多,但有的家長對學生的閱讀的確不夠重視,家里適合學生讀的書少之又少。所以我借助家長會這一平臺,吸引家長的注意力。
首先在開會前,我將幾十本書擺放在一起,請家長目測一下書大概有多少本,自己又給孩子買過幾本適合孩子看的書。這時有部分重視閱讀的家長會說說自己的孩子有多少藏書,看了多少,而另一部分家長會注意聆聽別人的介紹,看看自己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還有哪些不足,這樣不就成功地吸引了家長的注意力,我們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二、給予時間
當學生和家長都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外閱讀上來時,我們就要在時間上做出安排,就是固定時間閱讀。
為了能給所有的孩子充分的時間讀書,我安排學生每天下午上學后都可以拿課外書閱讀。一時間,教室里少了你追我趕的喧鬧聲,充滿著濃濃的書香味,學生一走進教室都會迫不及待地拿起課外書讀著,有的自己選擇自己愛看的書認真閱讀,有的三兩個聚在一起讀著同一本書,還不時小聲討論著。哪怕有個別學生不太想看書,但他周圍的人都在津津有味地讀著,他也會情不自禁地選本書看看。等到上課鈴聲響了,學生才會戀戀不舍地將書放回原位。這樣一來,在同一個時間,所有的學生都在進行課外閱讀,也帶動了不愛讀書的學生拿起書本,這難道不是又前進了一步嗎?
三、營造氛圍
為了營造更好的氛圍,我不僅設立了圖書角,在板報和學習園地中宣傳有關讀書的故事或內容,我還特地在書籍的擺放上花了些心思。
(一)書籍擺放
我將所有的課外書籍都放在一起,擺在教室的顯眼位置,讓這些書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分子,學生一抬頭就能看到它們,就像看到自己的好朋友一樣,這樣他們就更加會愛惜這些書,顯然教室里經常會有粉筆灰,但只要學生看到書上沾了些粉筆灰,就會很小心地將它們弄干凈,讓“朋友”身上永遠保持干凈、整潔。看著這么干凈的書,學生就更愛看了。有了這樣良好的氛圍,學生在課外閱讀這條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二)享受閱讀
做好了前面的準備工作以后,我就要帶著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快樂,讓他們更加喜愛閱讀,并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1.適時表揚
小學低年級學生都愛得到老師的表揚,只要老師夸他一句,能讓他美上好長時間。我利用這一特點,在課堂上適時地表揚學生,讓他們對閱讀的興趣更濃。
當我們學習生字時,會運用各種方法記住生字,當有學生說到是在哪本書中讀到過這個字,記住了它,我不但會表揚他會在讀書時認識生字以外,還會大力地贊揚他是個愛讀書的孩子,閱讀書籍會讓他更聰明,等等。這時,站起來接受表揚的學生會一臉的得意,而在座的同學有的會高舉小手,想要告訴老師自己在讀課外書時認識了什么字,還有的會羨慕地看著受表揚者,心里可能會想:我也要多讀書,讓自己也得表揚,也變聰明。
到了當天讀書時間時,教室里的書香味就更濃了,看到這一幕,我知道,這又是向前邁進的一步。
2.推薦讀物
有的學生讀課外書的面比較窄,只是喜歡閱讀一些小故事之類的書,對于其他的書卻沒有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合適的時候向學生推薦讀物。
在一年級下學期有一篇課文《地球爺爺的手》,學完課文后,有的學生對“地心引力”不太明白,這時,我趁機拿出一本班級書庫中的《牛頓》一書,為同學們朗讀了一段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的故事,學生們聽得都入了迷。下課后,我發現他們都圍在圖書角邊爭著瀏覽《牛頓》這本書。學生閱讀課外書的面更廣了,這不也是向前邁的一步嗎?
3.看圖說話
我們都知道,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于圖畫比較感興趣,而對于那一排排沒有生機的字卻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有的學生看一本書只花了一會兒工夫,原因是因為他只看了書中的畫,對字卻沒讀一個。針對這種情形,我就請學生根據書中的某一幅圖來進行說話練習,雖然學生沒太看清書中的內容,但只要他能根據圖畫的內容說話訓練,這也是一項進步,如果學生以后再只看課外書中的圖畫時,也會多看兩眼文字。這難道不是一個突破嗎?
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在書的“滋潤”下茁壯成長,向更高的山頂攀登,我們要在課外閱讀的路上越走越遠。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