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傳統媒體的平臺化轉型

2019-08-09 01:56:53王樞徐建勛
新聞愛好者 2019年7期
關鍵詞:傳統媒體

王樞 徐建勛

【摘要】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呈現出平臺化趨勢,平臺型媒體被認為是傳統媒體的未來形態。可以從平臺型媒體概念的緣起入手,在梳理平臺型媒體特點的基礎上,對傳統媒體平臺化轉型的動因進行探討。此外基于傳統媒體平臺化轉型的實踐,還可以對平臺化轉型面對的現實與困境進行分析,發現平臺化轉型是傳統媒體在互聯網時代融合發展的最佳路徑。

【關鍵詞】平臺化;傳統媒體;平臺型媒體

一、平臺型媒體概念的緣起

(一)平臺型媒體的定義

關于新聞傳播領域內的平臺,尤其是平臺型媒體,諸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美國學者Jonathan Glick 2014年在《平臺型媒體的崛起》中首次提出了Platisher一詞,即Platform+Publisher的組合,在文中他引用Digiday的一位撰稿人給出的定義,將平臺型媒體看作是既擁有媒體的專業編輯權威性,又擁有面向用戶平臺所特有開放性的數字內容實體。[1]許同文從信息傳播角度入手,認為所謂的媒體平臺是指媒介機構搭建的,以信息傳播技術為支撐的,供媒介機構向受眾傳遞信息的一種媒介形式。[2]谷虹則認為,信息平臺就是建立在海量端點和通用介質基礎上的交互空間,它通過一定的規則和機制促進海量端點之間的協作與交互。[3]

通過梳理各類關于平臺的定義,筆者嘗試抽象出平臺型媒體的定義:平臺型媒體就是基于互聯網之上,具備媒體屬性的、能夠提供信息和服務的交互空間。這種平臺型媒體,依舊具備媒體的屬性,只不過從形態上講已經完全互聯網化了。為了區分傳統媒體平臺與互聯網商業平臺,筆者將在下文中對傳統媒體所打造的平臺型媒體一律表述為“新型媒體平臺”。

(二)平臺型媒體的特點

1.數字化的內容呈現

數字化的內容呈現在這里主要指的是,平臺型媒體中的各種內容形態都能夠以統一的格式在互聯網上呈現,這也是傳統媒體平臺化轉型的前提。因為平臺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之上,如果不能完成內容的數字化,平臺也就無從談起。在傳統媒體中,往往兼具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形態,這些形態原本并不能有效地兼容,而基于互聯網的數字技術,使得所有形態的信息都可以轉化成統一的計算機編碼,這解決了信息的標準化問題。由此,平臺上的不同個體才能夠利用信息完成無障礙的交流與互動。

2.海量的用戶資源

平臺出現的背景是資源的無限充沛。對于平臺型媒體而言,平臺的形成有賴于海量的信息生產者、消費者,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用戶。平臺上的用戶既可以作為信息的生產者出現,也可以作為信息的消費者出現,他們的需求和供給能夠產生巨大的價值和利益,可以說,海量的用戶資源是平臺型媒體賴以生存的基礎。

3.信息的精準分發

對于平臺型媒體而言,信息的精準分發是其必不可少的能力。一般而言,所謂的精準分發指的是:通過收集并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發現用戶潛在的可能需求的內容信息,然后運用計算機算法和信息匹配技術將這些信息內容直接推送給相應的用戶。相應的,這要求平臺型媒體必須建構起自身的用戶數據庫和內容數據庫,并擁有一套能將兩者有效匹配的算法技術。

4.新型的傳播關系

平臺型媒體之于傳統媒體,最大的特點在于傳播關系的改變。在傳統媒體中,信息的傳播往往都是按照“一對多”的大眾傳播模式進行的,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而在平臺型媒體中,任何個體或者機構都可以在平臺上注冊開設相應的賬號進行信息的分發。平臺型媒體上的傳播關系已經由傳統單向的“傳—受”關系,轉變為以平臺用戶之間平等、互動和交流為主的網絡化、社交化的傳播關系。

二、傳統媒體平臺化轉型的動因

對于我國傳統媒體而言,平臺化轉型其實并非唯一選擇。有學者從傳統媒體內容生產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傳統媒體從“報紙生產商向內容生產商”的轉型路徑。[4]一些傳統媒體,例如《新京報》更是以“內容為王”為口號,將自身定位為互聯網商業平臺的“內容供應商”。但是這種轉型路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傳統媒體連接能力和影響力為代價的,傳統媒體作為媒體的功能被大大削弱,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傳統媒體的內容越做越好,商業平臺卻越做越大”[5]。

因此,對于傳統媒體尤其是主流的傳統媒體而言,進行平臺化轉型有著其深刻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一)平臺化能完整呈現媒體功能特性

媒體的本質是連接,無論是發展內容還是渠道,其最終目的都是連接用戶,失去了連接能力的媒體也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綜觀當前傳統媒體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其實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信息技術的革新,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傳播資源壟斷的局面,使得傳統的以機構為基本單位的信息傳播模式轉變成為以個體為基本單位的信息傳播模式,并且最終導致傳統媒體連接能力失效。而平臺型媒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方案。

1.具備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基礎

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主動權往往掌握在傳統媒體機構手中,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擔任著“把關人”的角色,能夠決定什么樣的內容是具備“價值”的、可以被傳播的,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輿論的形成。在這樣一種“一對多”傳播模式下,來自不同個體的個性化需求不可避免地被忽略。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所遵循的那套大眾傳播模式已經逐漸式微,越來越多的個體用戶開始注重媒體對于自身個性化需求的滿足,一系列基于個性化算法推薦的新聞客戶端的迅速崛起從側面印證了這一現實。以“今日頭條”客戶端為例,從2012年成立至2018年8月,僅6年時間,其日活躍用戶量已經達到了1.5億①,這是傳統媒體所無法企及的。

為了挽回流失的用戶,傳統媒體必須調整固有的大眾傳播思維和模式,將滿足個體需求放在首位去尋求轉型路徑。一般來講,個性化推薦的實現主要依靠內容數據庫和用戶數據庫的建立,并通過標簽體系將兩者匹配,最終利用算法來完成個性化推送。[6]而平臺化的轉型路徑,能夠幫助傳統媒體聚合海量的用戶資源和內容資源,這就為傳統媒體滿足個性化需求提供了基礎。

2.補足渠道能力

傳統媒體進行平臺化轉型的第二個原因是,平臺是人們與互聯網發生關系的重要介質,只有轉型平臺型媒體才能夠拓展眾多傳播渠道,補足傳統媒體渠道能力的缺陷。在2016年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新媒體藍皮書》中,數據調查顯示,93.5%的人平時通過手機獲取新聞信息。[7]換句話說,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與外部世界建立溝通和連接的主要渠道,傳統媒體的渠道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正是由于這種渠道能力的缺失,傳統媒體普遍陷入了困境,因為無論是多優質或者多有價值的內容,一旦失去了有效的傳播渠道,便無法順利抵達用戶,最終導致傳統媒體影響力下降,危及自身生存。

失去了渠道優勢的傳統媒體,為了生存與發展,急需找到辦法解決自身渠道能力的缺陷,重新找回自身的影響力。而基于互聯網的平臺型媒體正好能夠為傳統媒體的內容提供眾多的互聯網分發渠道,讓優質的、有價值的內容能夠第一時間抵達用戶。

3.提供內容聚合能力

對海量內容的需求也導致了眾多傳統媒體選擇了平臺化的轉型路徑。傳統媒體往往都擁有著一批高質量的內容制作團隊,在傳播渠道被壟斷的大眾傳播時代,優質內容一直被傳統媒體視為其核心競爭力。但在平臺林立的互聯網時代,一方面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被激活,并由此產生了海量的內容需求,傳統媒體定時定量生產的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即時海量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量用戶生產內容(UGC)的出現,使得傳統媒體的內容受到了巨大挑戰。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受到了削弱,如何提升自身的內容生產效率,聚合更多的內容成為傳統媒體在互聯網時代面臨的又一難題。

傳統媒體囿于人力、物力的限制,自然不可能依靠自身去完成海量內容的生產,要滿足海量的用戶需求,只能依靠聚合互聯網上的海量信息內容來解決,因而平臺化的轉型又一次成為最佳選擇。平臺化轉型的最大前提就是內容格式的數字化,這不僅使得傳統媒體能夠將所有的內容資源用統一的標準進行存儲和生產,同時也有利于對互聯網上海量內容的聚合,這種聚合可以是來自其他專業機構生產的內容(PGC),也可以是用戶生產的內容。

平臺化的轉型路徑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傳統媒體在互聯網時代所遭遇到的一系列降維打擊的影響,重建了傳統媒體連接海量用戶的能力。對于身處轉型困境的傳統媒體來講,平臺化的路徑可能是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最佳選擇。

(二)平臺化轉型符合互聯網發展趨勢

傳統媒體的轉型發展,或者說媒體融合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傳統媒體去尋找適應互聯網傳播規律的發展路徑,即傳統媒體的互聯網化。[8]而從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平臺化,即將盡可能多的人聚集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互動(互換信息與資源)和交流。如今,人們的生活已經被各類大型互聯網平臺所圍繞,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與平臺發生關系,互聯網平臺正在成為社會的大數據中心和社會資源的匯聚中心,媒體的平臺化轉型也應當看作是互聯網發展大趨勢中的一部分。

在進行平臺化轉型時,發展日臻完善的互聯網平臺為傳統媒體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板,通過參照互聯網商業平臺的建設路徑和建設目的,能梳理出傳統媒體平臺化轉型的清晰思路。

1.商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路徑可以為媒體平臺化轉型提供借鑒

綜觀國內外互聯網商業平臺的發展,幾乎每一種互聯網平臺的建設都具備一個相同的特點——從單一垂直領域起家,隨后不斷開拓整合更多的垂直領域,最終形成完整的生態閉環。在具體的垂直領域選擇上,幾乎所有互聯網商業平臺都是從人們的剛性需求入手,拓展自身業務的。比如國內的騰訊公司和美國的Facebook公司,兩家公司在創始之初都抓住了人們對信息交流的剛性需求,依靠社交服務起家,積累了大量的資源;百度公司和Google公司則敏銳察覺到了人們對于信息獲取的需求,選擇以搜索引擎領域作為起點,同樣獲得了成功。互聯網平臺之所以走單一垂直行業的道路,是因為在發展之初有限的資源,需要集中力量完成對某一垂直行業的整合,以期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用戶并實現盈利,支持未來的發展。

對于傳統媒體的平臺化轉型而言,互聯網商業平臺的做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板。如何找到一個合適的垂直領域入手,成為傳統媒體平臺化轉型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垂直領域的選擇既要滿足人們的剛性需求,也要符合傳統媒體自身的實際情況。與互聯網商業平臺相比,傳統媒體既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也沒有靈活的體制機制,自然在垂直領域的選擇捉襟見肘,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媒體完全失去了機會。作為黨和國家喉舌的傳統媒體,其具備著“事業屬性”,擁有打通社會方方面面的資源和能力,能夠較為方便地從政府手中獲取許多資源。正是基于這些優勢資源,國內一些傳統媒體探索出了一條適用于傳統媒體構建平臺的新路徑——“互聯網+政務”,即通過承接并運營各級政府部門在互聯網上的服務,來實現對海量用戶資源的聚集。

政務服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剛性需求,本身就有著龐大的用戶群體。而且政府部門在長期政務活動中也積累了海量的用戶數據信息,對于平臺化轉型的傳統媒體而言,獲得這些用戶數據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在擁有了這些數據資源之后,新型媒體平臺就可以通過向其他垂直領域賦能,特別是向地方社區居民的需要相結合的垂直領域,如生活服務、社區服務等領域,將更多的資源聚合到平臺上來。

2.媒體平臺化轉型有利于其承擔互聯網時代的媒體責任

從平臺的經濟屬性來看,互聯網商業平臺作為一種私有性質的平臺,其逐利性不能被忽略。互聯網商業平臺的一切都在圍繞著利益打轉,只要有利可圖,便無所不用其極,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互聯網商業平臺上總充斥著低俗與虛假信息,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手機游戲的管理總是嚴重滯后,因為其建設目的就是盡可能多地整合垂直行業、獲取用戶數據,以期實現盡可能多的盈利,互聯網商業平臺的社會責任往往被擺在了經濟利益之后。

對于社會發展而言,互聯網商業平臺的出現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它們畢竟是私有性質的商業機構,并不會把社會利益放在首位。如果一個國家內大量的用戶數據全都掌握在這樣一些私人商業平臺手中,勢必會對這個國家的政權和社會的良性運轉產生巨大的威脅。

因此,傳統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平臺化轉型,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實現傳統媒體的轉型發展,解決傳統媒體自身的生存問題,更多的還體現為一種國家意志,是為了實現黨和國家在互聯網上治國理政的需要。它的出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互聯網商業平臺野蠻擴張,通過實施“互聯網+政務”等一系列服務,傳統媒體所打造的新型媒體平臺有機會獲取政府部門手中的核心民生大數據,并將其有效地利用起來,避免其落入互聯網商業平臺手中,成為威脅國家執政安全的隱患。而這也是為什么黨和國家愿意拿出更多的資源支持傳統媒體進行平臺化轉型的原因所在。

三、傳統媒體平臺化轉型的現實與困境

當前,隨著媒體融合戰略的深入發展,傳統媒體的平臺化轉型已經基本成為業界共識,但是,在具體的平臺化轉型實踐中依舊存在著許多問題,阻礙著傳統媒體的平臺化轉型。

(一)平臺化轉型的實踐探索

1.浙報集團:基于互聯網的樞紐型傳媒集團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在平臺化轉型中,通過梳理用戶、技術、產品三組關系,探索出了一條“互聯網樞紐型傳媒集團”的轉型路徑。在整體架構上,浙報集團基于新聞傳媒、數字娛樂、智慧服務三大平臺,建立起了強大的內容數據庫和用戶數據庫,從原本單一的信息服務提供者轉變為提供多元服務的互聯網樞紐型傳媒集團。

首先在用戶方面,浙報集團始終堅持“用戶是平臺核心”的原則,不斷拓展自身的用戶入口。在實踐中,浙報集團獲取用戶的途徑主要有三種:第一,通過“浙江新聞”移動客戶端實現了浙江省11座地級城市的全覆蓋,將原先報紙的受眾轉化為互聯網上的用戶;[9]第二,通過承接浙江政務服務網的運營,建立了以政務為主體、服務為主線,全省統一架構、五級聯動的新型電子政務平臺,積累了1800余萬政務服務用戶的大數據;第三,通過收購杭州邊鋒和上海浩方公司,獲取了3億注冊用戶。

其次在產品方面,浙報集團堅持以“產品體現平臺功能”為基本原則,通過提供不同類型的產品和服務來不斷擴大用戶規模,增強用戶黏性,完成用戶價值變現。具體而言,浙報集團三大平臺中新聞傳媒平臺所提供的新聞內容主要承擔了吸引用戶、增強用戶黏性的功能,而最終實現用戶價值變現的則是數字娛樂平臺和智慧服務平臺提供的一系列付費內容和智慧服務。

再次,在技術方面,浙報集團以“技術驅動平臺發展”為原則,在平臺化轉型初期打造了“媒立方”中央廚房,使平臺具備了統一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分發的能力。隨后在“媒立方”二期工程中,重點開發基于媒體大數據的智能化服務,并為全省媒體和其他機構提供云服務,實現了將中央廚房升級為云平臺“天目云”的目標。浙報集團還依托技術優勢,在2017年打造完成了華東地區單體最大的數據中心——“富春云”互聯網數據中心,具備了服務器托管、多線網絡、機房定制、云計算等服務能力。[10]

2.湖北廣電:區域性生態級媒體平臺

湖北廣電的平臺化轉型實踐發生在浙報集團之后,其將自身的平臺化轉型定位為區域性生態級媒體平臺。“區域性”在這里指的是轉型之后的新型媒體平臺將繼承我國傳統媒體在管理上的區域劃分原則,具備區域特征,在服務和功能范圍上也將以區域化、本地化的市場資源和需求為主;“生態級”更多的是對新型媒體平臺功能的描述,指的是平臺通過自身強大的服務功能形成能夠滿足用戶各種需求的閉環。[11]

為了建設這樣一個區域性生態級媒體平臺,湖北廣電集團設計了一條“媒體云—政務云—商務云—產業云—區域云”的生態鏈[12],決定從媒體云建構入手,逐步向政務云、商務云、產業云方向過渡,并最終發展為一個匯集媒體內容服務、政務服務、電商服務等各類用戶服務的區域性生態級媒體平臺。

在平臺化轉型實踐中,湖北廣播電視臺整合了包括手機電視、IPTV、網絡廣播電視臺等多家新媒體機構成立了湖北廣電新媒體集團,隨后于2015年打造了全國首個省級新媒體云平臺“長江云”。最初的“長江云”從媒體云定位出發,目標是整合整個區域內的媒體資源,為省內各級媒體提供技術、內容和經營等支撐。截至2018年底,“長江云”平臺已經通過“新聞+政務+服務”的發展策略,與湖北省內各市、州、縣、區上百家媒體機構合作,建設了117個“云上系列”移動客戶端,匯聚全省各地網絡和“兩微一端”產品8112個,已經基本實現了對省內媒體資源的覆蓋。②

通過梳理浙報集團和湖北廣電打造新型媒體平臺的實踐,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傳統媒體平臺化轉型的思路。從整體上看,浙報集團和湖北廣電的平臺化轉型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兩者都是通過整合區域內媒體資源,首先構建起了強大的內容平臺,隨后以“互聯網+政務”為切入點聚合了海量的用戶,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在區域內建立起一個區域性生態級的新型媒體平臺。

(二)平臺化轉型的困境與反思

1.資源整合依賴頂層設計

傳統媒體的平臺化轉型,理想模式下的路徑是通過“互聯網+政務”的方式將各類媒體及政府部門的業務整合到一起,進行統一調控指揮,在同一個平臺上為用戶提供服務入口。然而,現實情況是許多傳統媒體集團內部不同部門之間存在利益割據,不同媒體之間更是存在利益競爭,媒體與政府也在性質上存在著難以打破的壁壘,導致無法實現媒體內容資源和政務服務資源的有效整合,許多傳統媒體的平臺化轉型也就此擱淺。

因此,從實踐角度來看,各地區媒體資源能夠整合,政務服務能夠順利開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者的魄力以及機構內部員工的理解與配合。比如說浙報集團平臺化轉型的成功就離不開原社長敏銳的洞察力和超前的觀念——收購邊鋒、浩方并全力支持上市,并且愿意承受改革帶來的巨大壓力和風險,更離不開對集團內部整體觀念的培養引導以及轉企改制后對員工的妥善安排,然而這并不是每一家媒體都能夠具備的條件。

2.技術能力不足

傳統媒體的平臺化轉型,是基于互聯網的轉型,因此在轉型過程中需要大量技術研發人才為轉型提供技術支持。但現實情況是,傳統媒體內部普遍存在技術研發人才不足、核心技術團隊人數偏少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傳統媒體平臺化的進行。央視網核心技術研發人員不足300人,南方報業、澎湃新聞等媒體的互聯網技術團隊僅二三十人,而對比互聯網公司,運營“今日頭條”的北京字節跳動公司僅研發人員就已超過3000人,運營、維護等人員總計過萬。③

傳統媒體技術人才的缺乏直接導致了新型媒體平臺的技術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精準分發的能力不足;二是精準分發的算法與用戶個性化信息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無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用戶黏性較差。以上文提到的湖北廣電“長江云”平臺為例,由于缺乏足夠的技術能力支持,其至今無法形成信息精準分發的能力,進而也無法對入駐“長江云”平臺上的各地方媒體機構提供信息分發的支持。入駐的媒體機構不斷為“長江云”平臺帶來用戶和內容,卻得不到相應的技術回報,久而久之,一些入駐媒體就產生了抵觸心理,不再愿意向平臺提供內容。

3.體制機制存在制約

(1)人事體制方面的兩種身份不利于人才流動。我國傳統媒體多數性質上屬于事業單位,人員多享“事業編制”,而傳統媒體所辦網站及其他新興媒體又大多采用企業體制,按照“企業編制”以市場化機制用人,這種一個單位內部的人員身份雙軌制,造成傳統媒體人員大多不愿放棄事業身份去新媒體工作,而新媒體人員又很難進入到傳統媒體,使得媒體內部人員流動受到限制。

(2)薪酬和激勵機制吸引力不足。傳統媒體中“事業編制”人員的薪資待遇和考核方式有一套固定的標準,不能按照市場化的薪資水平來衡量,而市場化媒體和互聯網企業的薪資水平與傳統媒體相比普遍較高,對骨干技術人才吸引力也較大,導致主流媒體已有業務和技術骨干流失,而新的拔尖人才難以招募,這從根本上影響了主流媒體的競爭力。這種狀況,對于主流媒體在新媒體市場的競爭而言尤其不利。

(3)融資能力不足。傳統媒體進行平臺化轉型,相對于媒體再造,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且平臺的有效運營,需要遠超傳統媒體的資源整合,這要求新型媒體平臺具有一定的資本運作能力,達到可參與互聯網市場競爭的水平。這些需求,都超過了大多數主流媒體自身現有的能力。傳統媒體受自身事業單位屬性影響,在資本運營上受到政策限制。在資本結構上,現行政策對民間資本進入媒體業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對外資背景更是全面禁止,導致市場上的資金無法融入,社會資源難以有效整合。

綜合傳統媒體在平臺化轉型中的現實與困境來看,平臺化的轉型路徑依舊是傳統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最佳選擇,只是在具體的操作層面和思維層面上,需要傳統媒體自身進行不斷革新。在思維層面上,傳統媒體從業者應更多地用互聯網思維去看待傳統媒體的平臺化轉型,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技術和變革;在操作層面上,傳統媒體應該積極變革機制體制,尤其是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此外,對于國家層面而言,也應該適時賦予傳統媒體一定的融資能力。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以媒介融合推動新型傳播體系的構建研究”(批準號:14AZD039)課題組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 釋:

①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②③筆者根據參與中央網信辦關于“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調研”的資料整理。

參考文獻:

[1]杰羅姆.平臺型新媒體(Platisher)是有效的商業模式嗎?[J].中國傳媒科技,2014(z1).

[2]許同文.媒體平臺與平臺型媒體: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轉型的進路[J].新聞界,2015(13):47-52.

[3]谷虹.信息平臺的概念、結構及三大基本要素[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3):72-77.

[4]張勇軍,江作蘇.從報紙生產商轉向內容提供商:報業內容產業價值鏈的斷裂與重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 55(5):138-145.

[5]丁偉.新媒體內容生態的8個演進方向[EB/OL].人民網,2018-09-10,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910/c14677-30284175.html.

[6]宋建武,黃淼.移動化: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的數據引擎[J].傳媒,2018(3):11-16.

[7]中國新聞網.超九成受訪者通過手機看新聞客戶端成首選渠道[EB/OL].2016-06-12,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6-21/7912001.shtml.

[8]宋建武,黃淼,陳璐穎.平臺化: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的基石[J].新聞與寫作,2017(10).

[9]浙江日報.“浙江新聞”移動客戶端地市頻道今起全覆蓋[EB/OL].2015-10-08,http://zjnews.zjol.com.cn/system/2015/10/08/020862503.shtml.

[10]浙江在線.富春云互聯網數據中心昨盛大開園[EB/OL].2017-12-27,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hznews/201712/t2017122

7_6159778.shtml.

[11]宋建武,黃淼,陳璐穎.平臺化: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的基石[J].新聞與寫作,2017(10).

[12]宋建武,陳璐穎.建設區域性生態級媒體平臺: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路徑探索[J].新聞與寫作,2016(1):4-12.

(王樞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7級博士生;徐建勛為河南日報社高級記者)

編校:董方曉

猜你喜歡
傳統媒體
微博與傳統媒體新聞生產互動關系的探討
新聞傳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32
關于傳統媒體能否打造“名公號”的思考
傳媒評論(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52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傳媒評論(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當前傳統媒體版權保護的難點及對策
傳媒評論(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傳統媒體版權保護面臨八大難關
新聞傳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15
論網絡時代傳統媒體的應對之策
新聞傳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突圍
新聞傳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問傳統媒體:你以為熬過寒冬就是春天嗎?
新聞傳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淺析傳統媒體的優勢與不足
西藏科技(2015年5期)2015-09-26 11:55:29
傳統媒體PK新媒體,向新媒體學習什么?
新聞傳播(2015年13期)2015-07-18 11:00:4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天堂| 欧美精品1区2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欧美精品另类|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久久女人网|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视频|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永久天堂网Av|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在线免费看片a|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 天天综合色网| 亚洲天天更新|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国产丝袜精品|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 无码丝袜人妻| 免费不卡视频| 不卡午夜视频|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片|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无码福利视频|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亚洲黄网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成人夜夜嗨|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四虎成人精品| 88av在线播放| 久久网欧美|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国产白浆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高清资源|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97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高h视频在线|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婷婷| 国产一区成人|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