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對于社會經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一定意義上改變了傳統社會經濟語境下既有的生產生活方式,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各行業傳統運行模式和現有生存業態普遍遭遇了歷史性困境,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當然也不例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傳統命題,多年來相關主題的研究成果持續涌現,在多元化的既有研究成果中,《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及創新》一書值得參閱。
2017年3月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及創新》一書緊密圍繞高校學生管理機制創新這一特定命題,以當下的“互聯網+”為具體敘述場景,通過系統的闡述和探討,旨在構建當前信息化語境下高校學生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專題研究成果,得到了學界的好評。《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及創新》一書的作者是李熙老師,作為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李熙老師長期致力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相關主題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發表過多篇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專題論文,主持過多項課題研究項目,是目前中青年學者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及創新》一書是李熙老師最為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是作者多年專題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最終文本呈現,作品整體結構較為龐大、論述清晰明了,是目前學界重要的專題參考書籍。
正如《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及創新》一書中敘述的,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內部管理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優化學校管理、提高學校育人質量都有不可忽略的影響,而高校內部的學生管理工作必然受社會整體環境的直接影響,這就意味著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機制要在“因時制宜”基本原則下做持續而積極的優化調整,否則將出現管理機制與具體時空環境不相吻合、低效甚至失效的困境,這實際上就是目前我國普遍遇到的問題,即學生管理方式單一老套、缺乏創新,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定意義上有賴于新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當前社會語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能否與現代信息化技術實現有機融合是整體創新工作中最為緊要的命題。《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及創新》一書就以當前互聯網語境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為中心,深入探討相應的優化改革策略,為一線的實際管理創新探索提供必要的參考。《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及創新》一書共分為十章,每一章都有特定的敘述主題,如第一章是一個基礎性的內容安排,系統闡述了“互聯網+”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特征(六大特征為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使讀者深刻而全面地了解了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創新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在此基礎上,本章第三節為“學生管理的內涵及外延”,同樣立足概念解析這一中心點,對高校學生管理的概念、分類及不同時期學生管理的基本途徑以及具體學生管理的載體等多元化內容進行了剖析,第一章對本著作兩大核心概念的深度解析為以后持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章為“高校既有學生管理模式的分析”,其內容設計意圖十分明確,即了解當前高校學生管理的現狀,從而明晰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強化與現代信息化技術有效融合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本章內容從大學生人格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以及溫情化管理模式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闡述,特別突出了既有學生管理模式的缺點。從第三章開始就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與高校學生管理的系統研究,第三章重點敘述了當前“互聯網+”時代對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第四章內容則明晰了當前“互聯網+”時代創新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重要性這一命題,第五章分析了當前“互聯網+”時代給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帶來的挑戰,特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第六章和第七章則介紹了“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的指導思想與準則,同時梳理了其他國家在學生管理方面的經驗。著作的最后三章屬于同一內容體系,即探討相應的優化創新策略,其中以第九章為重點,從管理層面、學生個體層面以及外部環境層面分別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整體而言,當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命題,涉及多個層面和領域,需要相關主體的持續探究,而李熙老師的《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及創新》一書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
(陳鐵/碩士,南寧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