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娟
【關鍵詞】 核心素養;思維能力;總結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045—01
核心素養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礎,而思維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是核心素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學習活動的核心是思維活動,學習的本質是提升認知思維水平和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必須重視過程,誘發思考,總結經驗教訓,教會反思,在這些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思維方法,訓練思維品質,并引發新的思考。
一、對知識的總結
1. 提問式總結。用主干問題提問是訓練學生總結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各科老師可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作課堂總結。如語文課可以緊扣課題提問,這篇課文的題目能變成其他的嗎?為什么?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后,圍繞單元主題,總結作者的表達方法。推薦相關閱讀篇目,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閱讀,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尋找和教材篇目的異同等。每節課、每個單元后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總結,不管是表達特點、人物形象,還是寫作手法、布局謀篇,久而久之,學生通過總結就能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并內化為自身能力。
2. 板書式總結。優秀的教師都非常注重自己的板書設計,簡明扼要、條理清晰的板書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本節課所學的重點知識。在高年級段,遇到結構清晰簡單的課文,老師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在學習結束后設計板書,雖然兒童的思維水平有限,但是他們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老師之前的總結模板就會發生作用,學生加以改造利用,形成自己的板書式總結,簡單明了,能極大地訓練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主要內容、明確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
3. 思維導圖式總結。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運用圖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思維導圖的基本形式有流程圖、氣泡圖、樹狀圖、括號圖、橋狀圖等,思維導圖具有強大功能,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有利于人腦擴散思維的展開。語文課上總結關于某一主題的詩句、某一種形式的詞語,比較同一主題的文章異同等都可以用到思維導圖,清楚明了,同時展現思維的過程,隨時可以添加或修改,非常方便好用。
4. 注重小組合作??偨Y的時候,如果指名發言,必然導致個別學生占據話語權,多數學生的思考被替代,難以達到全面訓練、共同提高的目的,而小組合作學習,可使思考結果不正確的學生及時得到糾正;不愿思考的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討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組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樹立集體意識,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你的思維和我的思維相互交換,會擁有兩種思維,甚至碰撞產生新的思維,形成全面開花的效果。在小組討論階段,教師參與小組學習,并對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和調控,盡可能讓所有的同學參與到概括、總結中來,都得到發展和提高。
二、對思維的總結
1. 關注思維的過程。學生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的過程,從理論上說,概括是人們形成或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是思維的智力品質的基礎,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出發點;從教學實踐上說,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過程就是概括的過程,遷移的實質就是概括。在每一次總結完成之后,讓學生再次回顧自己總結的過程,采用了哪些方法?流程是怎樣的?在小組交流的時候是不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還有什么不足?下次總結時需要注意些什么?通過反思,讓學生把總結過程中領悟到的好的方法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自己的認知策略,從而加快概括這種思維方法的學習過程。
2. 總結思維的方法。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主要成分,讓學生掌握思維方法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條件。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布置任務、提供指導的方式讓學生感悟概括這一思維方法。以語文學科為例,第一步:通讀全文,把握要點。整體閱讀文章,弄清全文主要意思。第二步:細心探究,找關鍵句。抓住文中的標志性語句。如文章的標題、中心句、過渡句等,體會它們在文中的作用。第三步:簡潔明了,提煉主旨。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使答案既簡潔明了,又概括全面。
3. 訓練思維的品質。思維品質是衡量一個人思維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訓練思維品質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突破口。教師要有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品質,加強模型、概念、規律、理論的理解和教學;讓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引導學生注意挖掘問題中的隱藏條件,排除多余因素的干擾;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和推理的邏輯嚴密性;要求學生在總結概括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提高自我監控能力。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