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成
【關鍵詞】 有效教學;能力;教材;演示;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078—01
有效教學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乃至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核心問題,全國各地教育教學改革都因此把重心聚焦于有效教學。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和指南,要正確推進有效教學的實踐,必先要求我們在理論上提高對有效教學的認識。
一、有效教學需要提升三種教學能力
1. 課堂調控能力。上課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課堂上許多生成性東西不可預見。面對課前沒有估計到的這些教學問題,教師要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改變既定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學活動上。
2. 信息反饋能力。課堂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站在講臺上就是思想,就是智慧。這種思想與智慧,需要教師及時捕捉來自于學生的各種信息,通過分析,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從而引發(fā)新的學習。
3. 評價指引能力。評價不是對結果簡單的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學生思維的點撥。如何讓課堂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引導的作用?首先,語言要飽含激勵,用真情去評價學生;其次,減少簡單的確定性評價,倡導發(fā)展性評價,做到這兩點,評價的作用就能真正發(fā)揮。
二、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現(xiàn)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tǒng),已經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jù)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xiàn)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說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jù)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提升演示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1. 加大教育投入,加強實驗管理。教育投入是教育事業(yè)開展的物質基礎,很多學校的教育實驗經費常常無法保障而且有時經常被挪用,再加上學校對實驗儀器管理不善,丟失或損壞嚴重,造成儀器短缺,許多演示用的實驗器材都沒有,使得一些演示實驗根本無法開展,這是大部分中學尤其是農村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經費緊張故只能削減實驗設施及實驗器材上的投資,使原本已入困境的演示實驗教學的開展更加艱難。只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從物質基礎上保障物理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物理演示實驗的教學才能大步向前邁,才能改變演示實驗教學現(xiàn)狀,新課標的實施才有保障。
2. 轉變教學觀念,提升實驗素養(yǎng)。演示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教學觀念有關,要促進演示實驗教學改革,轉變教師觀念是關鍵問題,筆者走訪了一些實驗教學設施比較好的學校,很多教師認為演示實驗雖然重要,但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有限,課時安排緊,況且演示實驗教學又費時費力,要花相當長的時間去準備一個演示實驗,還會出現(xiàn)儀器損壞或短缺現(xiàn)象,在物理課堂上開展演示實驗是自找苦吃。而且在現(xiàn)行的高考體制下,“我演示實驗做得再好,學生考不出好成績,考不上好大學,那我不成了罪人啊,家長還不要怪罪我啊!”所以他們認為要尊重高考指揮棒,學好高考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筆者認為,轉變教師的觀念,是我們迫切要做的關鍵事情。其次要加強對物理教師等相關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培訓,一些物理教師對演示實驗有很高的興趣,但苦于實驗技能有限,無法非常有效地進行演示實驗教學,比方說自制演示實驗教具,這要求教師具有很高的實驗設計和制作能力,而當前很多的物理教師的實驗素養(yǎng)還有待提高。
四、重視課后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進行課后反思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
1. 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并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查找不足的原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jié)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并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后的幫助會更大。
2. 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奇思妙想、創(chuàng)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