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耀
【關鍵詞】 初中數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088—01
一、存在的問題
1. 學生對數學的作用還不夠了解。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有獨特作用,它的內容、思想和方法、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
2. 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數學基礎知識包括各種數學概念、運算、公式、法則、定理和公理等等,它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所有數學題型都是由數學知識點構成的,萬變不離其宗,即每個數學題都是根據數學知識點解答出來的。正確理解概念是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前提,數學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它好比房屋的地基,如果不牢固,就很難保證房屋的穩定性。但部分學生由于對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在解題時出現方法模糊,經常把題做錯。
學生對數學概念、運算、公式、法則、定理和公理等掌握不牢,經常概念模糊,公式混淆,以至解題時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數學教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如果學生概念不清,理解不透,在解題過程中就會出現思路不明確,計算推理論證過程混亂等一系列問題。
3. 學生數學作業還有待于提高。數學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它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的知識,訓練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技能、技巧等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數學意識。學生除了要完成課本習題外,還被大量形形色色的習題所累,身陷題海不能自拔,迫于教師的強制性措施,學生要么抄襲他人作業,要么盲目地湊結論,換來一個按時交作業的假象。
二、對策
1. 重視數學基礎知識。學習數學知識要從基礎著手,要求學生從定義、公理、公式、性質與判定、使用條件、方法進行全方位的理解、掌握,并通過對基礎習題的解答訓練使學生掌握解答數學習題的基本模式,讓學生掌握解題的規范和程序,為基礎知識的深化運用做準備。同時還要系統地講解基礎知識,引導學生依據基礎知識的關聯與轉化關系進行梳理歸類、分塊整理、重新組織,由知識點連成知識線,由知識線形成知識面,由知識面構成知識網。
2. 教師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做課堂的主體,要千方百計地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跟隨老師的思路動腦、動嘴、動手。一般在知識的概念形成階段導入概念型數學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與未知互相轉化的思想、特殊與一般互相轉化的思想等等。思維質量的訓練,除利用課堂教學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解題思路的討論,剖析各種題解方法的特點,選擇簡捷而有創造性的解題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拓展學生思路時要盡可能考慮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在知識的總結階段或新舊知識結合部分,要選配結構型的數學思想,如函效與方程思想體現了函數、方程、不等式間的相互轉化,分數討論思想體現了局部與整體的相互轉化。在所有數學建構及問題的處理方面,注意體現其根本性,如運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應注意為簡便而采取的移項法則。在知識的結論、公式、法則等規律的推導階段,要強調和灌輸思維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數的數與形的轉化、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
3. 創設問題情境。學生的學習要有對知識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對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發學習興趣的一個切入點。因此,創設一個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學生由“好奇”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盡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4. 打造高效課堂。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要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首先必須轉變觀念,做學生的親密伙伴,使學生由于對數學老師的親近而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和力,要想盡一切辦法激發數學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只有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有效。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