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富清
【關鍵詞】 硬筆書法;留守兒童;個性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094—01
一、書法文化內涵及特點分析
在世界眾多的藝術形式中,書法藝術是我國所特有的。書法雖然源自古代,具有古典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其現代性特點也愈加鮮明。書法理論雖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但表現形式又較為淺近,非常適合在兒童時期就進行學習,這也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曾說過:“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這說的是書法雖然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形式,但其是由書寫者內心所涵養的道來統領的,是一種展現人內心的藝術表現形式。對于書法的欣賞,既是對書寫者自身本質力量的欣賞,也是對由此而產生的作品的欣賞。作為造型藝術的一部分,書法的構成無不反映著創作者蘊含的精神。在現代社會,書法藝術更多的是彰顯人文關懷。作為書法藝術中的硬筆書法,通過筆觸的變化,能讓人們發現書法藝術的神奇之處。對兒童來說,在學習硬筆書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發掘書法藝術的魅力,逐漸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這對于培養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二、硬筆書法練習對兒童個性發展的重要作用
書法作品構成的不同層次使得兒童在學習書法時,氣質優雅。硬筆書法練習對于運筆十分講究,需運轉有力,主張字字有筋骨。從表面上來看,一件完整書法作品中的每一個字往往表現為靜止狀態,但實際上由這每一個字共同組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且字字皆有其靈魂。這種靜止與靈動,既矛盾又統一,使得書法作品具有強大的生機與活力。進行書法練習,對于兒童的心理也具有平衡作用。人的個性是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不斷實踐和教育而形成的。因此,在承認學生先天稟賦的同時,更要注重其后天的教育,要在他們個性具有可塑性的時候進行引導與培養。而兒童時期的學生則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通過長期的書法練習,必然會對其個性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硬筆書法練習對留守兒童個性發展的影響
1. 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外出務工,因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其身心發展較之于其他學生更為遲緩,受到的消極影響也更大。從書法作品中能夠發現作者的心理,兒童的書法作品也能展示他們特殊的心理活動。書法藝術是深厚的文化積淀的表現,對于硬筆書法練習來說,它除了要求寫好字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書法用筆、用墨及字形排列等特點,表達書法練習者的內心情感世界和思想。這種作用在成年人和兒童身上都能得到充分體現。當前,很多留守兒童沉溺于電子游戲,對于日常生活活動和實踐缺乏興趣,長此以往,導致他們不善于人際交往,生活中懶散。因此,可以嘗試利用硬筆書法練習來進行改善。想要完成一件質量較高的書法作品,則需要作者在凝神靜氣的狀態下,對于這幅作品的每一個字的筆畫及結構進行精心設計,并適時調整書寫的速度及力度。而這種狀態和要求對于留守兒童的多動癥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從生理學角度來看,在書法練習時,需要保持頭正、身直、臂開,更要求練習者精神高度集中,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留守兒童大腦的神經興奮感。
2. 促進留守兒童的智力發育。在硬筆書法練習中,要求練習者記憶很多有關知識和要求。留守兒童通過反復大量的書法練習活動,能夠在大腦中形成一定的記憶,這有助于調動他們左右大腦協調活動,促進其智力的發展。作為線條藝術的書法藝術,其線條的變化不是雜亂無章的,它要求練習者通過大量的臨摹來把握線條的變化規律,這對于練習者的觀察力及記憶力都能起到很好的鍛煉。此外,在臨帖時,還要求練習者對所臨帖子的章法及結構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揣摩,這有助于練習者全局思維的訓練,能逐步提高其思維的敏銳性。因此,硬筆書法練習是鍛煉留守兒童大腦協調能力的上佳辦法,也是促進留守兒童智力發展的有效途徑。在硬筆書法練習過程中,講究書寫者的手腦并動。通過硬筆書法練習,留守兒童可有效改變日常生活中懶散消極的習慣。書法練習是書寫者多種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其離不開練習者的想象、靈感及情緒。因此,書法對人的個性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農村學校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硬筆書法的積極作用,以此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