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希 高媛
摘要:在社會文明的不斷作用下,環境設計這一專業得到廣泛的關注。但是由于其發展時間有限,致使在課程實踐期間受到諸多阻礙,其中最為顯著的一點即課程與實踐不符。本文結合當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實際現狀,為其制定創新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提升本專業的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創新思維;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TU23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253-01
一、引言
在我國經濟與文化水平的雙重推動下,各大企業不斷加大產品的創新力度,從而實現節能減排、利益提升的目標。在這種背景下,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需要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通過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創造性與創新能力。
二、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現狀
(一)缺少實用的教學內容
結合當下高校內部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高校在進行招生時,將數量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學生的質量。在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的環境下,加上教學資源的數量有限,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很難滿足自身的實際需求。另外,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主要是為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忽視了實踐對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很難將自身的能力得以充分發揮。
(二)缺少合理的教學內容
就當下環境藝術設計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在開設開專業時是以模仿其他高水準的院校進行,從始至終教學內容不變,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與社會實際所學相脫節。這種情況的出現,導致學生的綜合素養難以有效地提升。對于部分院校模仿其他院校教學內容的這一現狀,這些院校并未認識到這一情況的對培養的不利影響,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內容不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充分應用至日后的工作中。
三、創新教學模式在環境藝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開展創新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多種可能性”的教學原則,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構思。其中,體制作為最為重要的一項舉措,教師需要借助完善的體制在不同階段為學生進行策略訓練,幫助學生解決在訓練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另外,教師需要將教師作為主要的實踐場地,利用信息化技術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例如在設計工藝或材料時,教師可以借助實踐課使學生真正接觸社會,從而了解社會的各項標準,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鍛煉學生的思維運用能力
在以往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即使提倡“設計構思”,但是并未對其進行很好的實踐與應用。為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創新的教學方式與“設計構思”進行結合,進而鍛煉學生的思維運用能力,實現思維與設計之間的發散與轉換。在借助系統轉換法時,可以利用符號、等價變換的方式讓學生展開思考,使得學生實現靈活的思維轉換模式。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幻想,利用功能模擬法,將其運用至自身的設計中。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還能夠真正發揮創新教學在新課改背景中的積極影響,使得該專業的學生能夠為日后的進一步學習或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的視覺思維能力
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而言,視覺思維能力與創造力在學習中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通過培養學生的視覺思維能力,能夠有效地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重視學生視覺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此期間,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為每組學生選取一組特定的作品進行小組探析,給予學生充足的賞析時間,在賞析結束受,為學生提供表達感想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視覺思維能力。對于部分觀察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將獲取信息的范圍拓寬,鼓勵這部分學生進行大膽創新,將以往所學的視覺感知能力巧妙地應用至實踐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將以往固定的思維標簽忘卻,并借助周圍不同的事物進行感知,將以往的被動型轉化為主動型。
四、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將素質教學與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完善的教學體系,將創新作為教學的主要手段,進而實現學生的思維解放,使得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真正應用至實踐中,從而發揮自身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