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向婷
摘要:本文對音樂表演藝術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進行了研究,明確了現階段音樂表演藝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音樂表演藝術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的具體策略,希望為相關研究者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音樂表演藝術;教學模式;課堂活動;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6642.4;J604.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257-01
一、引言
現階段,音樂表演藝術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鍛煉與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當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積極創新音樂表演藝術的教學模式,構建實踐性較強的教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表演藝術的興趣。
二、音樂表演藝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傳統的音樂表演藝術教學中,教師為了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規劃與教學目標,在課堂上預留給學生的實踐機會較少,教師經常采取為學生講解知識點的形式,使得課堂教學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師生之間更是很少進行互動交流,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
(二)課堂實踐教學效率較差
音樂表演藝術教學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缺乏對音樂表演藝術中表演知識的實踐應用教學,教師在課堂上缺乏對學生相關知識實際應用的講解,使得學生無法有效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具體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明顯。
(三)教學理念的落后
現階段教師在音樂表演藝術教學課堂上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缺乏對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的創新,無法更好的為學生展現音樂表演藝術知識,大量的文字內容與理論知識降低了音樂表演藝術的魅力,且在長期的教學環境下削弱了學生對音樂表演藝術的興趣。
三、音樂表演藝術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策略
(一)構建互動式課堂教學
教師應用積極構建互動式的音樂表演藝術課堂教學,通過問題的設置、討論活動與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調動學生參與音樂表演藝術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加強音樂表演藝術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性,首先,教師應當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才是音樂表演藝術的主要教學主體,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在音樂表演藝術充分的變現自己,積極參與到與教師、學生之間對相關知識的探討過程中;其次,通過相對簡單的、趣味性的問題,促進學生對音樂表演藝術的相關知識展開自主思考或小組討論,趣味知識的問答環節帶動了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活躍性,為學生創設了相對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的融入課堂環節,與教師共同愉快的進行學習;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學習法的創設鼓勵學生之間通過討論、交流與分工合作,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實現小組學生對音樂表演藝術知識的探究學習,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小組討論的音樂表演藝術知識進行總結,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與教師共同構建互動性、創新性較強的學習課堂。
(二)開展課堂實踐活動
教師在音樂表演藝術教學中,應當把握音樂表演藝術教學的教學重點應當是“表演”,通過活動創設,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表演機會,使得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中充分探尋音樂表演藝術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方法,組織學生配合實現對舞臺效果的模擬,使得學生在課堂時間中充分鍛煉自身肢體動作、面部表情、舞臺表演與整體舞臺燈光效果的配合,積極把握音樂表演藝術的技巧與要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實踐中的演繹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價與打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的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提升自身的舞臺表現力,加強音樂表演藝術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策略課堂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相對完善的課堂表演活動,學生在對音樂表演的整體流程策劃與編排中,會進一步加強對音樂表演藝術的理解與記憶。
(三)加強對知識的技術性表達
為了增加音樂表演藝術的教學效率,教師應當積極構建多元化的音樂表演藝術知識表現形式,通過對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微課程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的應用,豐富音樂表演藝術知識的內容與表現形式,如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表演藝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通過視頻、動畫、音頻等播放形式,根據音樂表演藝術知識講解中的實際內容,提出具體的案例作為教學指導,使得學生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分析與判斷,進一步明確音樂表演藝術理論知識的內涵,且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現各類經典的音樂表演,提高學生的審美認知,讓學生通過模仿的形式把握音樂表演藝術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對音樂表演藝術知識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表演藝術教學中。
四、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音樂表演藝術教學中存在師生之間缺乏互動、課堂實踐教學效率較差、教學理念的落后等問題,通過構建互動式課堂教學、開展課堂實踐活動、加強對知識的技術性表達等策略的開展,提高音樂表演藝術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