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針
【摘要】目的:觀察心內科優質護理在急性心梗(AMI)治療中的應用。方法:研究時間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為準,以接診的88例AMI病人為觀察對象,以入院順序分組。對照組實施一般護理,研究組實施優質護理。對比兩組療效和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療效比較,研究組更理想,p<005;與對照組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更高,p<005。結論: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期間接受優質護理服務,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急性心肌梗死;優質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007-01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nursing in cardiology
Abstract
Objective: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heart disease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Method:The study time was based on January 2017-2018, and 88 patients with AMI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study were enrolled in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implemented quality care.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group was more ideal,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p<005Conclusion: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receiving quality care during hospitaliz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cardiology;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Quality care;Satisfaction
根據AMI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我國疾病死亡率中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這其中AMI的占到35%~40%,2002年~2018年AMI的死亡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因此,對于AMI的防治、診斷、治療和預后受到廣泛關注。而在AMI的治療過程中,為患者提供舒適、優質的服務是護理工作的目標之一,優質的護理服務不僅能保證治療效果,更是改善預后的關鍵。本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診的88例AMI病人為觀察對象,觀察心內科優質護理的實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為準,以接診的88例AMI病人為觀察對象,以入院順序分組。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心梗的臨床診斷標準;(2)按照醫師計劃完成治療者;(3)簽署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死亡患者;(2)滿意度填寫不符合標準者;(3)不同意參與研究者。對照組44例中男女分別有22、22人,平均(5015±725)歲;研究組44例中男女分別有24、20人,平均(5245±814)歲。本組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認可,將患者基線資料納入統計學處理得到無差異(p>005),可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實施我院一般護理,包括加強患者病情觀察,嚴格遵循醫囑實施鎮靜、抗凝、止痛等措施,積極實施基礎護理,處理并發癥等。研究組病人實施優質護理,具體如下:
①心理護理。首先,患者在入住期間,由于對疾病知識不了解,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擔憂、緊張的情緒,從而影響治療結果。對此,保持和藹、親切的態度,認真仔細的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對于存在不良情緒的要積極進行疏導,引導患者主動傾訴,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幫助患者樹立信心[2]。
②環境護理。保持病區安靜,一切診療工作都要盡量減少對患者的打擾,保證患者充分的休息;每日對病區地面、病房進行消毒清潔,定期更換患者床單被套;醫生、護士在查房和進行各項操作時,都應保持微笑,動作輕柔,禁止在床旁討論患者的病情;嚴格控制探視時間,保證患者充足的休息,如果患者有特殊需求的,盡量滿足患者[3]。
③體位護理。急性發病期,要保證絕對的臥床休息,可在背部給予軟枕或軟墊,屈曲四肢,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和反流,定時協助患者翻身,并加強對受壓部分皮膚的觀察和檢查,定時對四肢進行按摩,必要時可輕微活動四肢,避免多種臥床并發癥發生。
④飲食護理。住院期間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對于合并存在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可適當增加鉀的攝入,比如豆類、蔬菜、水果等含有豐富鉀的食物,以起到降壓、減少中風等并發癥的作用;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每日攝入量應在30g以上,以促進腸道蠕動,減少便秘等情況[4]。
⑤康復指導。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可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制定適合患者的訓練計劃,并在康復訓練過程中全程陪同患者,密切監測病人的血壓、心率等情況。
13觀察指標
根據常見病療效評價標準,病人胸痛情況停止,體征消失,心電圖檢查正常的視為顯效;病人胸痛改善,體征恢復,心電圖檢查好轉的視為有效;未達到以上要求的均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44×100%。查看患者或其家屬于出院當日填寫的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兩組滿意度調查表中總計10項問題中回答8個及以上滿意的例數。
14統計學
采用SPSS200軟件統計,%表示計數資料作χ2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2結果
21療效評價數據
與對照組療效比較,研究組更理想,p<005,詳見表1。
22滿意度對比
與對照組滿意度9091%(40/44)比較,研究組10000%(44/44)更高,(χ2 = 41905)p<005。
3討論
AMI通常是因患者冠脈短時間內突發閉塞造成血流中斷,進而累及心肌細胞受損,發生缺血性壞死,在AMI的治療過程中,針對患者生理、心理及病理多方面的護理工作也不可忽視[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療效比較,研究組更理想,p<005;與對照組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更高,p<005。由此可見,通過實施心理護理、環境護理、體位護理及飲食護理、康復指導等多項措施,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從心理、生理及病理多方面入手,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提升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陳飛,喻金彥,印媛君.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學及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浙江臨床醫學, 2016, 18(10):1954-1956
[2]錢小娟.優質護理服務在心內科護理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z1):302-303
[3]姚淑琴.優質護理對冠心病心理狀態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2):319-320
[4]董書領,董靈芝,任志艷等.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對比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4):4-5,29
[5]陳麗娜,周煥芳,任國琴等.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