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娟
【摘 要】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2~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64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A組(米非司酮組)和B組(腹腔鏡組),每組各32例。對A組進行米非司酮治療,在腹腔鏡下對B組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比較兩組的總有效率、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A組的總有效率為78.1%,B組為93.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情感功能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軀體功能、認知功能、身體健康狀況、社會功能和角色功能B組明顯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米非司酮比較,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成功率較高,臨床效果好。但用米非司酮進行藥物治療具有能明顯改善患者預后情感的功能。
【關鍵詞】米非司酮;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肌瘤
【中圖分類號】R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01
子宮肌瘤屬于良性腫瘤的一種,是女性生殖器官中非常常見的腫瘤,數據顯示在育齡女性中,子宮肌瘤的發病率能達到25%~35%[1]。目前,導致子宮肌瘤的發病因素還不是特別確定,有學者認為可能和局部生長因子、性激素水平和正常肌層的細胞突變存在一定關系[2],臨床表現為子宮出血、白帶增多、腹部包塊及壓迫等癥狀[3]。如對子宮肌瘤患者不及時治療,會對患者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如排尿障礙、流產、不孕等。雖然子宮肌瘤惡化的可能性很低,但給女性的生活質量帶來很大的影響,不僅造成生活不便,且還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女性生殖健康產生很大影響,所以,為患者提供高效快速的治療方法是目前醫生需解決的難題。本研究旨在探討米非司酮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64例進行研究分析。本研究經相關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19~50歲;②依婦科檢查、體征及臨床表現,并經B超檢測確診為子宮肌瘤;③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①身體嚴重殘疾、有酒精依賴史、藥物濫用患者;②患其他重要器官疾病患者;③治療前均行診刮,存在內膜惡性病變和不典型增生。A組年齡29~45歲,平均(38.5±1.6)歲;腫瘤個數1~20個;腫瘤直徑3.5~5.2 cm,平均(4.2±2.5) cm。B組年齡30~46歲,平均(39.1±1.7)歲;腫瘤個數1~21個;腫瘤直徑3.4~5.3 cm,平均(4.3±2.7)cm。兩組的年齡、性別、腫瘤直徑和腫瘤個數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組進行藥物治療。從月經開始第1天起,每天口服12.5 mg的米非司酮(天津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669),1個療程為3個月。口服治療后對患者行B超檢測,比較患者前后包塊體積、數目及子宮體積的改變[9]。B組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術前常規導尿、備皮,對患者全身麻醉后,取膀胱結石位或平臥位。首先做長度為1 cm左右的橫向切口,位置為臍孔正中央,然后穿刺氣腹針,對腹腔內充CO2氣體,當腹腔內壓力達20 mmHg時停止充氣,此時形成氣腹。放入腹腔鏡和穿刺套管,在腹腔鏡下在左右髂前上棘內3 cm處做4 cm的操作孔,通過操作孔放入操作機器,當子宮和雙附件露出后,對子宮肌瘤位置、大小和數目進行檢測。隨后在子宮體注入垂體后葉素12 U,在肌瘤最突出的部位用單極電鉤將子宮肌層和瘤體組織切開,使其完全剝離腫瘤組織。最后用可吸收線對子宮切口縫合,檢查無異常,對腹腔進行清洗,排空氣腹,結束手術。
1.3 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 對患者隨訪,比較兩組臨床效果及生活質量。評判標準:治療后,子宮肌瘤完全消失且3個月內不復發為治愈;子宮肌瘤體積縮小30%以上為顯效;縮小20%~30%為有效;縮小20%以下為無效。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調查核查表問卷對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認知功能、情感功能、身體健康狀況、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進行評價。評判標準:分值為100分,總共20個題目,每題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越好,恢復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2.8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效果的比較 A組的總有效率為78.1%,B組為93.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A組的情感功能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軀體功能、認知功能、身體健康狀況、社會功能和角色功能B組明顯優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育齡期婦女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可達25%~35%。目前為止,對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還未完全了解,但子宮肌瘤的治療不能延誤,一旦治療不及時會給女性帶來嚴重的傷害,常見的危害有流產、不孕,排尿障礙等。不過現在對子宮肌瘤的治療已經有很多辦法。子宮肌瘤的最有效的治療手段為子宮肌瘤切除術,該手術有恢復時間久、住院時間久、失血量多及創傷大等劣勢。在對子宮肌瘤患者治療時,考慮女性子宮生理功能、生育情況和器官是否完整非常重要,所以在治療時,保證治療后生活質量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的總有效率為78.1%,B組為93.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情感功能明顯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于手術對患者產生心理陰影,所以對生活質量的評分造成影響。而軀體功能、認知功能、身體健康狀況、社會功能和角色功能B組明顯優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成功率較高,復發率較低。當然,米非司酮也有一定好處,使用米非司酮行藥物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預后情感的功能。
參考文獻
孫建華,畢進霞.米非司酮在子宮肌瘤剔除術后預防復發的效果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17,(22):91-92.
李海玲.米非司酮對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4):2590-2591.
崔楠.米非司酮在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35):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