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 馬云
【摘 要】目的:探討同步視頻直播教學在臨床實習中的應用研究。方法:建立同步視頻教學平臺,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90名臨床實習生,按照數(shù)字標發(fā)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實習生接受常規(guī)教學模式,研究組實習生接受同步視頻直播教學。結果:研究組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研究結束后外科技能競賽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同步視屏直播教學可以充分調動臨床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臨床實習生的技能掌握,提高學習成績,在實際臨床教學中可參考應用。
【關鍵詞】同步視頻直播教學;臨床實習生;教學效果;成績對比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1
在醫(yī)學生培養(yǎng)中實踐教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使臨床實習生可以充分掌握和應用外科手術的常用治療技術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1]。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實踐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xiàn)出來,使對于醫(yī)學人才的培養(yǎng)不能更好的適應和滿足社會雪球,因此迫切的需要全新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探索臨床教學的良好方法[2]。同步視頻直播教學可以實現(xiàn)手術信息的實時傳播,近幾年在臨床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3]。我們此次研究,采用同步視頻直播教學方式,對臨床實習生展開外科手術實時教學,分析其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90名臨床實習生,按照數(shù)字標發(fā)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5名,對照組實習生男性28名,女性17名,年齡21-25歲,平均年齡(23.4±1.3)歲。研究組實習生男性29名,女性16名,年齡20-25歲,平均年齡(23.4±1.1)歲,在年齡、性別、學歷等方面兩組實習生之間差異不明顯(P>0.05),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習生采用教室課上講解、手術過程觀摩、查房帶教的方式展開教學。
1.2.2 研究組實習生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同步視頻直播教學,具體如下:臨床教師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直錄播技術,對需要課上講解內容進行實時直播,如查房過程、手術過程以及課堂講解討論內容等,將其分享至校內直播平臺上,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對授課內容進行觀看,學員之間可以對某個錄播課堂在線展開相關討論,也可以向相關教員進行線上提問。并將視頻內容保存下來,供其他未能及時觀看的學員參考。學會可以隨時與教師互動,進行問題提問,建立臨床思維,提高學習效率[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實習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提高情況,根據(jù)兩組實習生的表現(xiàn),將學習興趣分為興趣濃厚、興趣一般以及無興趣;將主觀能行變現(xiàn)情況分為主觀能動性強、主觀能動性一般以及主觀能動性弱。對兩組實習生的學習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考核時間分別為入組前和本次研究結束后,本次研究歷時3個月,均采用百分制考核,所獲得分值越高,證明其對于外科臨床技能掌握情況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對比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對比應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個班級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分析
研究組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影響臨床實踐教學的不利因素包括影院因素、學校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醫(yī)院因素為,院內為降低醫(yī)療糾紛事件的發(fā)生,在臨床實習生實習階段主要采取觀看手術操作、書寫醫(yī)療文書等方式展開教學,無法為實習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實踐機會,因此使得臨床學生畢業(yè)質量嚴重降低,無法滿足社會對于臨床醫(yī)學人才的需求[4]。臨床實習是醫(yī)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階段,可是目前實習生被過度參與臨床工作,大部分時間耗費在醫(yī)療文字性記錄或開檢查單上。加之本科生存在較大的考研壓力,時間更加有限。實習科室以外有典型的病例、手術操作、教學查房、業(yè)務講座等時往往不能及時的去觀摩和學習,在病種相對較少的二級醫(yī)院就可能失去寶貴的臨床經(jīng)驗。另外教師臨床工作繁重,時間有限,單純?yōu)榭剖覂壬贁?shù)幾個實習學生講課也會逐漸失去積極性,甚至應付了事。更加不利于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醫(yī)學生。隨著無線技術發(fā)展和WIFI在醫(yī)學院校和醫(yī)院的基本覆蓋,各種手持設備(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迅速在學生和教師中普及,改變了醫(yī)學教學和學習的方式。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會被移動學習概念代替。
移動學習就是學習者在任何時間、地點,通過手持式移動設備和無線通信網(wǎng)絡,獲取學習資源,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協(xié)作,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知識建構的過程.目前,移動網(wǎng)絡已成為教師和學生廣泛使用的交流方式。臨床教師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直錄播技術,可使課堂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上同一節(jié)課,使課堂的價值得到無限放大。學員之間可以對某個錄播課堂在線展開相關討論,也可以向相關教員進行線上提問[5]。討論內容都將保存下來,供其他學員參考。
移動學習突破了時空的局限,給學習者帶來隨時隨地學習的全新感受。這種學習方式非常契合大學生的生活方式,適合臨床實習生的工作形態(tài)。不再被動等待課堂接受知識,而是主動查閱資料,獨立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隨時與教師互動,建立臨床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采用同步視屏直播教學可以充分調動臨床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臨床實習生的技能掌握,提高學習成績,在實際臨床教學中可參考應用。
參考文獻
呂克.移動直播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J].新聞與寫作,2017,12(1):103-105.
冉新義.遠程同步直播課堂學生參與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23(9):89-95.
楊雁靈,王亞云,王圣明,等.腹腔鏡手術視頻資料在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解剖學雜志,2017,40(5):644-645.
郭榮傳,賀丹,部愛賢,等.中醫(yī)問診視頻的制作及其在中醫(yī)診斷學中的應用[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7,12(8):2000-2001.
王大慧,許宏慶,衛(wèi)功元.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實踐在“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微生物學通報,2017,44(5):1230-1235.
朱宇,王維利,周利華,等.醫(yī)學人文課程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7,46(12):171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