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口服蒙醫藥治療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間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60例,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取復方丹參滴丸治療措施,觀察組采取口服蒙醫藥治療措施。結果:觀察組30例中,對于口服蒙醫藥治療后的效果,無效1例,有效29例,臨床治療有效率96.7%;對照組30例中,無效10例,有效20例,臨床治療有效率66.7%。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口服蒙醫藥治療模式運用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工作中,充分滿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療效,可幫助患者治療及恢復,對臨床癥狀和預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效果顯著,治療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與運用。
【關鍵詞】臨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中圖分類號】R541. 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2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現已發展成為國內常見病癥,也是威脅人群健康的主要病癥。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其發病率高,病情變化快,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病情會逐漸加重,可逆轉為穩定型心絞痛,也可能迅速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甚或猝死[1]。本文就口服蒙醫藥治療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的相關情況進行介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間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60例。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制訂的關于心絞痛的診斷標準,排除心肌病、先心病和風心病等心臟病史和無室顫、心臟停搏、休克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49-71歲,平均(56.9±6.2)歲,平均病程為(2.4±1.2)年。其中高血壓7例、合并高血脂5例,過度肥胖2例,糖尿病1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49-70歲,平均(55.9±6.2)歲,平均病程為(2.5±1.2)年。其中高血壓7例、合并高血脂5例,過度肥胖2例,糖尿病1例。所有患者中初發勞累性心絞痛16例、惡化勞累性心絞痛28例和自發性心絞痛16例。全體患者在入組前均已簽署研究知情文件。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復方丹參滴丸治療措施。先給予患者口服復方丹參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2周為一療程,一般治療2-3療程。
觀察組采取口服蒙醫藥治療措施。給予患者口服蒙藥,早飯后給予廣棗-7味丸15粒,午飯后給予烏蘭溫都蘇-7味丸15粒,晚睡前贊-3味湯送服額爾敦烏日勒15粒。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效果:將治療效果分為有效和無效二個標準。有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即胸部悶痛、憋氣癥狀消失,無心前區不適。或者心前區悶痛、憋氣、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有明顯減輕;無效:胸部悶痛、憋氣等癥狀無好轉或治療期間發生明顯心絞痛而含服速效救心丸或靜滴硝酸甘油等藥物治療者。治療有效率=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采用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和口服蒙醫藥治療后兩組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情況,觀察組30例中,對于口服蒙醫藥治療后的效果,無效1例,有效29例,臨床治療有效率96.7%;對照組30例中,無效10例,有效20例,臨床治療有效率66.7%。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引起的臨床綜合癥。心絞痛為臨床較特殊一類心血管類病癥,其致病因素較為復雜,病發較為然,發作前患者無明顯不適感,且心絞痛會隨著時間的推進不斷加重,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威脅[2]。心絞痛的臨床表現為靜息心絞痛、初發勞累心絞痛、惡化勞累心絞痛和變異性心絞痛,其發生機制主要是炎癥反應等引起冠狀動脈粥樣斑塊不穩定、破裂、血栓形成或冠狀動脈痙攣等。心絞痛是心臟缺血反射到身體表面所感覺的疼痛,特點為前胸陣發性、壓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癥狀,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勞動或情緒激動時常發生。心絞痛具有自身特殊的病理生理機制和臨床預后當沒有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時,后期是有可能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響。臨床對于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誘發機制尚未形成統一定論,但該類患者多存在有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且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常見慢性病癥都可能成為誘發該癥的相關性因素。并且心絞痛病情會由于病程時間發作時間而進行性發展常會呈現放射性疼痛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絞痛發病率也呈現著不斷增長的趨勢在心絞痛發作規律中需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3]。在臨床上根據典型的發作特點和體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緩解,結合心電圖、病人年齡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等明確診斷,特別是發作期間以R波為主的導聯中、ST段壓低、T波平坦或倒置為主要表現,發作過后幾分鐘內逐漸恢復。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生并不十分典型,因此西醫的診斷與治療方法雖然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對患者癥狀的改善并不突出。從蒙醫的角度診治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穩定,療程短、見效快、復發少、費用低、副作用少,患者容易接受,且療效比較穩定,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實施對癥治療,具有較強的應變性,有助于患者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改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生活水平,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應用及推廣。
綜上所述,治療人員在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時采用口服蒙醫藥治療獲得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服務的滿意度,促使患者快速康復,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曹書芳.丹參酮ⅡA磺酸鈉聯合辛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云南醫藥,2018,39(04):326-328.
衛銀鳳.冠心寧片治療冠心病心絞痛58例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8,14(04):180-181.
王文全,瑞圖雅.蒙醫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6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05):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