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麗芬
【摘要】目的:探討腦外科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行圍手術期護理對壓瘡的預防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8月到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腦外科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依據不同的就診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n=36)與試驗組(n=36),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試驗組施以圍手術期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壓瘡的發生情況、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IHSS)評分。結果:試驗組的GCS評分明顯提升,NIHSS評分顯著降低,并且壓瘡的發生明顯降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腦外科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行圍手術期護理能夠有效的降低壓瘡的發生率,并且能夠降低患者的NIHSS評分,提升GCS評分。
【關鍵詞】腦外科;重癥顱腦損傷;圍手術期護理;壓瘡;預防
【中圖分類號】R81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205-02
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外傷癥狀,其中重癥顱腦損傷的病情更加嚴重,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與致殘率,目前臨床中主要使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1]。但由于該癥狀將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需要采取良好的護理干預,才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手術效果[2],圍手術期護理模式成為護理人員常使用的模式[3]。本文將探討腦外科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行圍手術期護理對壓瘡的預防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到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腦外科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依據不同的就診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齡為47-64歲,平均年齡為(555±49)歲,其中13例為交通事故致傷,10例為墜落致傷,13例為重物擊傷所致;試驗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齡為48-64歲,平均年齡為(559±51)歲,其中14例為交通事故致傷,11例為墜落致傷,11例為重物擊傷所致。
12納入標準:①均符合重癥顱腦損傷的臨床診斷標準;②未患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13排除標準:①無法積極配合完成護理過程;②患有嚴重的慢性疾病。
家屬了解相應的護理方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14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即針對患者出現的癥狀進行針對處理,并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良好的體位管理。
試驗組予以圍手術期護理:①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如意識、呼吸、瞳孔、血壓與脈搏等,若患者發生強烈的頭痛、嘔吐、瞳孔變化大與對光反應遲鈍現象,則說明患者可能發生腦疝癥狀與腦干受損,為此護理人員需要依據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進行初步判斷,之后及時上報醫生進行對癥處理;并做好呼吸道的管理工作,確保患者能夠正常呼吸。②術前護理人員需要輔助醫生進行良好的術前準備;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選用適宜的減壓裝置,以患者患者的而壓力;并使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即在小腿下放置軟墊,以確保足跟懸空,對手術床進行良好的調節,以確保患者的身體與床面進行完全接觸;在對患者進行移動過程中,避免對患者進行拉拽,應將床單抬起,以減小剪切力。術中護理人員需要每1h為患者變換體位,以確保患者的水,避免發生壓瘡。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24h監護,若未發生異常情況,則可將其送至普通病房。③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前,護理人員需要嚴格做好自身的衛生清潔工作,例如清洗雙手等;同時還需要定期對病房環境進行消毒,及時清理患者口腔與呼吸道的分泌物,以便能夠降低患者感染的發生率。④患者在休養期間,需要將其頭部抬升15o-30o,以避免產生腦部淤血現象;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加強對患者的體溫的測量,避免長時間處于高熱狀態,從而降低腦缺氧的發生率。
15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壓瘡的發生情況、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IHSS)評分情況。依據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量表進行評分,15分表示意識清楚,12-14分表示輕度意識障礙,9-11分表示中度意識障礙,8分以下表示重度意識障礙;依據依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進行NIHSS評分,滿分為42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越好。
16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患者的GCS與NIHSS評分為計量資料且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其余資料為計數資料,采用例或例(%)表示,兩組間的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非參數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壓瘡的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的壓瘡發生率為278%(1/3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67%(6/36),差異顯著(x2=3956,P=0047)。
22兩組患者的GCS與NIHSS評分比較
試驗組的GCS評分明顯提升,NIHSS評分明顯降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重癥顱腦損傷具有較大危害,將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不良損傷,為此需要采取良好的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發展進步,目前臨床中多采用圍手術期護理模式[4],主要包括嚴密觀察患者的體征變化、輔助患者采取良好的手術體位、加強環境衛生管理與優化休息體位內容。此種模式能夠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予以針對性的護理,并且護理人員能夠加強對患者的觀察與監督,因而能夠使患者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5]。依據結果可知,患者的壓瘡發生率顯著降至278%,并且GCS評分明顯提升,NIHSS評分明顯降低,主要原因在于護理人員能夠輔助患者采取良好的手術與休息體位,并嚴密觀察患者的情況變化,及時對異常情況進行吹;并且提高自身的衛生管理能力,因而能夠提升患者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圍手術期護理具有顯著效果,可作為降低腦外科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壓瘡發生率,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首選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曉輝.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應用不同翻身間隔時間對壓瘡的預防作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8,31(04):575-577
[2]范玉梅.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壓瘡風險評估與預防壓瘡護理的效果評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1):235-236
[3]王曙娟,陳學香,朱永紅.預見性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合并糖尿病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03):432-433
[4]米潔,胡靜.護理評估、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壓瘡的防治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4):240-241
[5]高小莉,周宇雯,王和.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