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 黃婉 吳誠誠
【摘要】目的:探究安寧療護對晚期婦科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負性情緒及心理應激的影響。方法:運用隨機數表分組法選取我院搜集的晚期婦科腫瘤臨終患者主要照顧者45名,將其分組為實驗組(n=23名)和對照組(n=22名),分別實施安寧療護措施和常規護理措施,并對兩組主要照顧者負性情緒及心理應激的改善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護理后負性情緒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而實驗組患者的主要照料者護理后心理應激評分(2877±208)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主要照料者護理后心理應激評分(2421±187)分(P<005)。結論:對晚期婦科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使用安寧療護措施進行護理,對于主要照顧者負性情緒及心理應激問題的改善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晚期婦科腫瘤患者臨終期生存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安寧療護;主要照顧者;負性情緒;心理應激;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234-01
晚期婦科腫瘤患者隨著疾病的持續惡化,生命已經處于倒計時的狀態,由于自身疾病所造成得身心方面的痛苦,對其照顧者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使得晚期婦科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在照顧晚期婦科腫瘤臨終患者的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若不對照顧者積極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工作,甚至還會導致其出現負面心理情緒和不良應激反應,不利于照顧者在照顧腫瘤患者期間護理質量的提升[1-2]。為此將選取我科45晚期婦科腫瘤臨終患者主要照顧者進行了護理方面的研究,現研究結果表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通過隨機分組我院選取的45名晚期婦科腫瘤臨終患者主要照顧者,一組為實施安寧療護措施的實驗組(n=23名),男性7名,女性16名,家屬年齡31-62歲,均值為(4633±135)歲。文化程度:大專及本科以上3人,中學11人,小學6人,文盲3人。另一組為實施常規護理措施的對照組(n=22名),男性8名,女性14名,家屬的年齡32-61歲,均值為(4615±189)歲。文化程度:大專及本科以上2人,中學14人,小學4人,文盲2人。被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年齡、性別、學歷)之間的差異具有可比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住院治療的Ⅲ、Ⅳ期癌癥患者的主要照顧者,照顧大于30天;2、能夠獨立閱讀或經指導能夠理解及回答調查表的內容;3、自愿參加本項目的研究。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溝通障礙;2、不能理解調查表內容3、不愿參加本研究。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措施的運用,加強心理護理,即在對照顧者進行護理期間加強與照顧者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其釋放自身內心的壓力,有必要的話指導照顧者的其他家屬帶其到其他的環境中散心,對于照顧者負性情緒的改善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實驗組:安寧療護措施的運用。(1)開展死亡教育。由于患者最終會因為疾病的影響而死亡,致使照顧者的內心存在著極大的心理壓力,認為患者的死亡是因為自己的照顧不周,并且還會對死亡產生嚴重的恐懼,致使自身的內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因此照顧者也需要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為此護理人員需要對照顧者進行與死亡有關的教育,通過傾聽或者側面了解方式來照顧者對待死亡的態度和看法,并加強與晚期婦科腫瘤臨終患者主要照顧者溝通和交流,讓其最終明白死亡是一件較為平常的事情,樹立科學的生死觀,正確面對患者所患疾病以及現狀,從而幫助其緩解內心的壓力,改善心理應激水平,更好地照顧和支持患者(2)哀傷輔導工作的開展。讓晚期婦科腫瘤臨終患者主要照顧者能夠在合理的時間內發泄自身情感,運用共情的方法耐心傾聽照顧者內心的訴求,并指導其完成悲傷情緒地釋放,降低悲傷程度,縮短悲痛過程,提高生存質量,促使其重新積極的投入到生活之中,提高其重新開始生活的勇氣。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晚期婦科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護理前后負性情緒及心理應激問題的改善效果進行對比。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家屬應激量表評估主要照顧者的焦慮情緒和心理應激情況,其中焦慮自評量表的滿分為100分,分數越低越表明患者的焦慮問題越得到改善。而家屬應激量表的滿分為30分,家屬心理應激水平總分越高則表明應激水平越高。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后,由研究人員發放問卷,共發放45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45份,回收率為100%。
14統計學分析
2結果
實驗組護理后負性情緒及心理應激問題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討論
晚期婦科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會因為患者疾病的影響而產生沉重的心理壓力,不僅不利于照顧者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也會影響其自身的身心健康。為幫助照顧者減少受到這種問題的影響,隨著護理人員護理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通過安寧療護措施對照顧者進行心理方面的護理,運用同理心的方法對其開展死亡教育和哀傷輔導工作,不僅有利于幫助腫瘤患者在臨終期促進自身生活質量的提升,同時也有利于幫助照顧者舒緩內心的壓力,對于其自身心理應激水平的提高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幫助他們適應患者的病情變化和死亡,幫助他們縮短哀傷過程,認識自身繼續生存的價值和意義,有利于照顧者負面情緒問題的改善[3][4]。
結合研究,使用安寧療護措施對腫瘤患者的照顧者進行護理,其本身負性情緒及心理應激問題改善效果顯著優于使用常規護理措施接受護理的照顧者(P<005)。以此表明,為了保障照顧者自身的身心健康,護理人員需要對其實施安寧療護的護理措施。
綜上所述,對晚期婦科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使用安寧療護措施干預,對于主要照顧者負性情緒及心理應激問題的改善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能提升照顧者適應現狀能力,減輕對患者疾病和死亡的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同時也有利于晚期婦科腫瘤患者臨終期生存質量的提升,有尊嚴的度過人生最后旅程。
參考文獻
[1]王曉華, 孟偉康, 梁曉慧,等. 安寧療護對晚期婦科腫瘤臨終患者主要照顧者負性情緒及心理應激的影響[J]. 河北醫藥, 2017, 39(22):3506-3508
[2]唐青峰, 張國琴, 戴榮. 惡性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心理彈性影響的路徑分析[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8, 34(12):940-944
[3]唐青峰, 張國琴, 戴榮. 惡性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對負性情緒的影響——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J]. 現代預防醫學, 2018,4(2):98
[4]李永紅, 王彥哲, 高曉霞, 等.死亡教育對晚期癌癥患者家屬生活質量的影響[J]. 重慶醫學, 2017, 46(13):1812-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