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工作細、繁、雜,特別是一年級班主任,管的事情細如毛,充當多種角色,真可謂是“保姆”“警察”“導演”……在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嘗到了人生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班主任的工作雖苦雖累,但只要我們努力探索,掌握更多、更好的經驗和方法,就能把班級管理得井然有序。
關鍵詞:教育;尊重;賞識;嚴格;管理;探索
班主任工作細、繁、雜,特別是一年級班主任,管的事情細如毛,充當多種角色,真可謂是“保姆”“警察”“導演”……在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嘗到了人生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小學班主任工作又苦又累,但我始終堅信:只要教育有方,就能將這普通而又復雜的班主任工作做好。
一、 學會尊重學生
自尊心人皆有之。特別是少年兒童,他的自尊心更強。如果老師不分場合的批評,嚴厲的指責,就會傷害到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這樣的傷害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那件事至今我記憶猶新。星期四早上,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彩排,期間,班里徐××同學到教室穿外套,許久才回到操場。彩排結束后,同學們回到教室,黃××發現自己抽屜里的電子手表不見了,大哭起來。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鄒老師,一定是徐××偷了。”“鄒老師,剛才徐××有回來教室。”……心想:要是現在馬上對徐同學進行搜身,也未必有結果,而且還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于是,我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讓同學們回到自己的座位,準備上課。孩子們疑惑不解,老師今天怎么不批評徐××了?這時,我采取心理戰術——轉移法。其實在課上,我注意觀察這個同學的神色。只見他不時地瞟我一下,然后又低下頭。我想這其中一定有秘密。一節課下來,我一心兩用,一邊上課,一邊思考如何“破案”。下課了,我開始準備處理這件事。考慮到這個同學性格比較內向,平時的表現還不錯,如果在教室直接進行搜身,該同學的自尊心一定受到傷害。于是我把他帶到隔壁圖書室。經過與徐同學耐心地交流,他說出了事情的經過,是他把手表扔進水池里。老師要注意處理事情的方式,尊重學生的人格。
二、 用慧眼,賞識孩子
老師擁有了一雙慧眼,用賞識的眼光仔細觀察,這樣,再平凡的孩子,我們也能發現他四射的魅力。我剛接任一年級(3)班一個多月,周二班會課,我剛走進教室,班長就哭著鼻子跑來向我告狀:“鄒老師,××早讀不讀書,午間靜校總是不遵守紀律,在教室里大吵大鬧。”全班同學渴望著、急切地等待我這個嚴師下“命令”處理林××同學。關于這個同學的“歷史事跡”,我剛接班時就從幼兒園老師那里得知:他聰明好動,調皮,喜歡搞惡作劇,真是個讓人“頭疼”的學生。才開學一個多月,這個搗蛋鬼就開始歷史重演,真是沒把我這個“新官”放在眼里。此時,我怒火中燒,恨不得立馬把他拎到辦公室,狠狠地揍他一頓。轉念一想:對剛入小學不久的孩子,大發雷霆有用嗎?會有效果嗎?我冷靜地告訴自己:沖動是魔鬼,解決不了事情的,尋找處理事情的方法很重要。一個月來的觀察,我發現這個孩子雖然好動,但是有一定的號召能力。放學時,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說:“老師要交給你一項任務。”××同學好奇地問:“什么任務?”“從明天開始,你就是我們班的紀律組長,可以嗎?”××同學高興極了,說:“我是紀律組長了!謝謝老師。”
接下來的時間,我留意這個紀律組長,在晨讀與午間靜校時,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就連老師不在時,班級也格外的安靜。見此,我在班會課上表揚了他。他滿臉興奮的樣子,好像在說:老師,我以后會更努力地管好班級。從那以后,我就再也沒聽到有誰告狀了,而且他對學習也比過去有興趣多了,成績也提高了許多。看著他不斷地進步,我也無比的欣慰。
每個孩子都是有潛力的,只要我們擁有發現與欣賞的慧眼,便能夠挖掘學生潛在的教育力量。
三、 做“宰相”,學會寬容
作為班主任,要用滿腔的熱情去關愛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問題學生”。他們不僅是學習成績一般,其他方面的表現也是如此。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反復告誡自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寬容,要冷靜,萬不可操之過急。
記得那天早讀課,鈴聲已響過十多分鐘,我正在講評考卷時,一個稚嫩的報告聲打斷了我的講課。我轉頭一看,我班的“遲到大王”鄒××正靠著走廊的墻壁搖頭晃腦,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我心中的怒火便油然而生:都遲到這么久了,還這么囂張!真想K他一頓。但轉念一想,“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更何況是剛上小學的六七歲孩子呢。于是,我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轉過身,笑著說:“孩子們,鄒××昨天睡晚了,但還堅持來上學,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進教室吧!”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過后,鄒××再也不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他滿臉通紅,低著頭走進教室……從那以后,鄒××再也不是踏著鈴聲走進教室。
當學生犯了錯誤,不能忙著批評處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用寬容來對待學生,有如春風化雨,冰釋雪化。
四、 嚴與愛巧結合
尊重教育,并非放縱自然。在平時的教學管理實踐中,我們深有體會:即使我們如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也有個別學生我行我素,屢教不改。
志宏是我班一位比較特殊的孩子,父母離異,爸爸經常喝酒。他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目不識丁,只能照顧他的日常生活起居,對于孩子學習上的東西,也是無能為力。這孩子反應快,接受能力強,可是課堂上總是心不在焉,趴在那里,懶洋洋的樣子。課后作業未能按時完成,書寫潦潦草草。面對這樣特殊的孩子,課堂上看到他趴在桌子上,我就馬上提醒他;講評作業時,不專心,我還要提醒他。無時無刻我都要特別關注他,在他身上花費了很多心血,但他依舊我行我素,看來這種辦法是行不通的。我改變了教育的方法。改完作業,我在他的本子上寫上激勵性評語:“你今天的書寫有進步,加油。”考完試,成績雖然不理想,但我還是在試卷上寫著:“這次比上次有進步,繼續努力!”一階段下來,發現他上課認真了,作業也按時完成,成績在不斷地進步。孩子需要我們的嚴格要求,但更期盼老師留給他面子。對學生的嚴格與愛是相互獨立又不可分割的兩部分,愛是教育的基礎與起點,嚴格的目的也是源于愛。只有將嚴與愛巧妙地結合起來,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滲透著嚴,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的工作雖苦雖累,但只要我們努力探索,掌握更多、更好的經驗和方法,就能把班級管理得井然有序。
作者簡介:
鄒國秀,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實驗小學。